(西藥)鎮咳祛痰分類及作用

簡介

咳嗽是一種保護性反射,輕微的咳嗽能幫助清除氣管內的痰液與異物,且會自然緩解,一般不需服用止咳藥;強烈而頻繁的咳嗽,尤其是乾咳,可影響休息和睡眠,甚至使病情加重而引起其他併發症,需要在針對病因治療的同時加用止咳化痰藥。

常用藥物

中樞性鎮咳藥

中樞性鎮咳藥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樞而產生鎮咳作用,又分為依賴性和非依賴性鎮咳藥。

a 依賴性鎮咳藥:

可待因: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樞,止咳作用強而迅速,同時也具有鎮痛和鎮靜作用,可用於各種原因所致的劇烈乾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是伴有胸痛的乾咳。

b非依賴性鎮咳藥:

右美沙芬:作用與可待因相似,治療劑量對呼吸中樞無抑制作用,無鎮痛作用,也無成癮性。臨床上應用最廣,適用於感冒、急性或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咽喉炎、肺結核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時的咳嗽。

噴托維林:對咳嗽中樞有選擇性抑制作用,尚有輕度的阿托品樣作用和局麻作用,大劑量對支氣管平滑肌有解痙作用,兼有中樞性和末梢性鎮咳作用。鎮咳作用約為可待因的 1/3,無成癮性。臨床上使用較久,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無痰乾咳和百日咳等,對小兒療效優於成人。

外周性鎮咳藥

通過抑制咳嗽發射弧中的感受器、傳入神經、傳出神經及效應器中的任意環節而起到鎮咳作用。

a那可丁:又稱外周「可待因」。為阿片所含的異哇琳類生物鹼,通過抑制肺牽張反射、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而產生外周性鎮咳作用。對各種過敏性咳嗽、痙攣性咳嗽、嚴重和發作性咳嗽有特殊的治療價值,同時它也可抑制因呼吸道分泌物而引起的炎症。

b苯丙哌林:為非麻醉性鎮咳藥,其作用是可待因的 2 ~ 4 倍,可抑制外周傳入神經,亦可抑制咳嗽中樞。用於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及各種刺激引起的咳嗽,是劇烈咳嗽時的首選藥物。注意事項:服藥後可出現一過性口、咽部麻木感覺,此外尚有乏力、頭暈、上腹不適等不良反應。服藥期間若出現皮疹應停藥。

複方製劑

咳嗽伴有多痰者,應與祛痰藥如氯化銨、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等合用,以利於痰液排出和鎮咳效果。還有一些包含鎮咳、祛痰、抗組胺等藥物的複方製劑,臨床應用較多。

a複方甲氧那明:膠囊內含鹽酸甲氧那明 、那可丁、氨茶鹼、馬來酸氯苯那敏。可以減輕咽喉及支氣管炎症等引起的咳嗽,緩解哮喘發作時的咳嗽,有利於排痰。注意:有心臟疾患、高血壓或高齡者,青光眼、甲亢、排尿困難者及正在接受治療者服用需謹慎。可引起睏倦,不要駕駛或操作機械。

b可愈糖漿:具有明顯的祛痰鎮咳作用。可待因長期或大劑量應用有一定成癮性,愈創甘油醚為剌激性祛痰藥,能使痰液稀釋,易於咳出。

祛痰藥按作用方式可分為三類:

1.噁心性和刺激性祛痰藥:如氯化銨、愈創甘油醚屬噁心性祛痰藥,口服後可刺激胃黏膜,引起輕度噁心,反射性地促進呼吸道腺體的分泌增加,從而使黏痰稀釋便於咯出;刺激性祛痰藥是一些揮發性物質,如桉葉油、安息香酊等,加入沸水中,其蒸氣揮發也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分泌,使痰稀釋便於咯出;

2.痰液溶解劑:如乙酰半胱氨酸,可分解痰液中的黏性成分,使痰液液化,黏滯性降低而易咯出;

3.黏液調節劑:如鹽酸溴己新和羧甲司坦,作用於氣管和支氣管的黏液產生細胞,使分泌物黏滯性降低,痰液變稀而易咯出。

(僅供參考,藥品須按說明書或遵醫囑使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