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銀行董監高帶頭“買買買”銀行板塊逆市上漲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26日(魏薇 實習生邵萌)抄底銀行股的資金來了。三天內,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兩家銀行的董監高先後出手增持自家銀行股票,今日銀行板塊帶頭上漲。

截至26日收盤,申萬一級行業中,銀行板塊漲幅0.59%,主力淨流入資金11.18億元,緊隨醫藥板塊、農林牧漁板塊,位列板塊漲幅榜第三。受利好消息影響,興業銀行、招商銀行股價應聲上漲,截至收盤漲幅分別為2.27%、0.71%。

業內人士認為,高管增持對於穩定股價以及投資信心有較強的提振作用,但是並不能保證股價不再下跌,宏觀趨勢不佳下,個股仍有繼續走低的可能。

兩位銀行行長帶頭增持

3月25日晚間,興業銀行公告稱,部分董事、監事和高管分別於23日至25日期間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興業銀行股票,成交價格區間為每股人民幣15.00元至15.79元。

興業銀行董監高增持情況 來源:興業銀行公告

從增持情況中不難發現,興業銀行的行長陶以平買入10萬股,副行長陳錦光、李衛民、陳信建、孫雄鵬分別買入3萬股、1萬股、3.32萬股和10萬股。

最大手筆買入的是興業銀行董事林騰蛟,一次性買入了100萬股,以最低增持價15元/股計算,該董事一人最少耗資1500萬元。

據中新經緯記者統計,該行董監高此番合計增持約178萬股,以最低增持價15元/股計算,最低需要花費2670萬元。此次增持前,上述11位董監高中有9位持興業銀行股數為0。

值得注意的是,興業銀行在公告中表示,上述董監高承諾,所購股票自買入之日起鎖定三年。

除了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的董監高也二級市場“買買買”。

wind統計信息顯示,3月23日,招行行長田惠宇,副行長施順華、汪建中、王良等8位董監高也進行了增持,共計增持近27萬股,成交價格區間為每股30.03元至30.30元。

3月24日,該行監事長劉元,副行長劉建軍,行長助理李德林、劉輝4人再次增持15萬股,成交價格區間為每股31.12元至31.44元,以最低成交價計算,這兩次增持共計耗資近1280萬元。

事實上,A股市場中,除了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還有郵儲銀行、浙商銀行、渝農商行、長沙銀行、蘇農銀行共7家銀行的股東或高管均在今年出手增持自家股票。

但就目前來看,A股市場的銀行股並未因為高管增持而改變走勢。今年以來,申萬一級行業中,銀行板塊跌幅已達13.77%,在所有板塊的漲幅榜中位列倒數第六。國信證券研究團隊分析認為,銀行股估值目前又回到2014年左右的歷史低位,很多股價甚至是新低。

比如渝農商行已處於深度破發之中,截至3月26日收盤,該公司股價為5.41元/股,與7.36元/股的發行價格相比,跌幅達26.49%。據瞭解,該行高管增持價格為6.57元-6.79元/股,與26日收盤價相比,跌幅約17.66-20.32%。

投資者跟不跟?

在外界看來,上市公司的董監高增持股票,帶有很強的示範作用,可以算作一種先行指標,也說明看好公司的前景,那麼是否意味著投資者也能跟隨進場“抄底”?

對此,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高管增持對於穩定股價以及投資信心有較強的提振作用,但是並不能保證股價不再下跌,宏觀趨勢不佳下,個股仍有繼續走低的可能;作為普通的投資者,除了關注企業的基本面之外,也需要關注宏觀面的變化,大環境趨弱的話,若不是價值投資,還是觀望為上。

“單純從買賣來判斷內部人對公司股票是否真正看好具有一定片面性。”首創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劍輝對中新經緯記者分析道,“這個行為可能並不一定真正反映他的意圖,可能是出於某種需要,對於一些不誠信的公司或者個人,也許會採取這種措施來欺騙投資者。”

王劍輝認為,普通股民購買股票可以把內部人的操作行為作為一種參考,但不能作為唯一的操作依據。

此外,上市銀行近期密集披露2019年年報,從業績來看,上市銀行普遍資產總額和淨利潤都出現上漲,整體業績較好,為何股價反而出現下跌?在郭一鳴看來,銀行股下跌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此前銀行內部體系的信用風險依舊存在,所以投資者整體還是較為謹慎;其次,當前全球經濟疲軟,疫情影響較大,投資者對於銀行業未來的盈利或許有比較大的擔憂;第三,從資金的角度考慮,或許當前也不是銀行配置的最佳時期。畢竟金融領域中,銀行業績不是最優的,而且短線資金看,部分新興產業政策刺激下短期的業績提升或許更好一些。

“銀行股在過去幾年市盈率都處於一個非常低的水平,受近期疫情影響,股市表現低迷,銀行股的估值承受進一步壓力,它的業績和股價出現背離,與其他板塊相比表現有一定特殊性。”王劍輝談道。

他指出,從技術層面看,銀行股本身市值較高,如果想通過大規模買賣股票對其股價產生影響,需要的資金量非常大,因此有這個資金可能去操作別的股票獲得相對收益更高,所以不會有誰拿銀行股做投機標的。另外,從基本面上看,近幾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銀行在經濟活動中承擔了大多數的融資功能,經濟下行的過程中,對於其直接影響就是壞賬的增加。過去兩年,明顯可以看到商業銀行的不良率在顯著增長,從原來的不到1%到現在平均水平在1.8%左右,其中農商行的不良率較高,達3%-4%。儘管相對於其他行業,銀行的業績表現比較好,但是大家對它的預期也比較謹慎,擔心在今後面臨的經營困難會更大。所以綜合技術層面和基本面兩方面因素制約下,銀行股的估值將承受持續壓力。

王劍輝建議,對於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來說,投資人可以長期持有銀行股,可以通過其股息收益來達到自己的投資目的。(中新經緯APP)

本文源自中新經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