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站台》残酷的表现人性手法,却反映着真实社会的隐喻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豆瓣高评分的恐怖电影《饥饿站台》,别看这部电影成本不高,但依靠奇特的高概念、层层反转的剧本,让他比很多有着宏大制作的好莱坞科幻片还要更加震撼人心。

《饥饿站台》残酷的表现人性手法,却反映着真实社会的隐喻

故事背景发生在不久后的未来,一座神秘的垂直体监狱里,关押着各种犯人以及少数自愿加入的普通人,在这里头顶没有天空,脚下踩不到土地,能看到的只有一层又一层无穷无尽的监狱,这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这的规则,他们的食物每天从第1层出发,放置在一块浮空的石板上,犹如一辆定时停靠站台几分钟的列车,男主所在的监狱层数为48层,并且每个月他们所处的楼层都会随机变换,变换的层数越低所摄取的食物越少,甚至只能吃同主人的“st”存活。监狱里的人不能私藏食物,否则温度就会迅速上升或下降,直至将人热死或冻死。

《饥饿站台》残酷的表现人性手法,却反映着真实社会的隐喻

总体来说《饥饿站台》,情节紧凑,多悬念,多反转让人观影后有所反思。更有着以小博大的设定,电影里的垂直监狱让人能联想到短片《下一层》和《寄生虫》导演奉俊浩之前拍的那部《雪国列车》,它们都是以阶层作为隐喻,在一个建筑中来讨论由阶层带来的格差社会,阶层特权、阶层矛盾等议题。

《饥饿站台》残酷的表现人性手法,却反映着真实社会的隐喻

什么叫格差社会?简单来说就是随着贫富差距加大,社会阶层有了明显的分割,民众间形成了严密的阶层之分,就像片中前50层的人,他们几乎能吃到食物的绝大部分,而剩下的阶层就只能吃些残羹剩饭或者另谋他路,这就对应着现实中的28原则,指的是社会上80%的财富,其实是掌握在20%的人手里!

《饥饿站台》残酷的表现人性手法,却反映着真实社会的隐喻

其实光看剧情介绍,我们就能大致明白,导演想说的有几种人,控制全局的人,吃香喝辣的,上层人。吃残羹剩饭的中层人,以及什么都没有,只能自相残杀的下层人!

《饥饿站台》残酷的表现人性手法,却反映着真实社会的隐喻

在现实社会中,阶层的区分是相对固化的,富人与穷人之间不仅有着经济物质上的差别,还有子女教育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差距,这些都让阶层趋于稳定,不流动,我们普通人想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不少底层人可能再努力,也无法逾越贫富的鸿沟,日复一日,带富一代星辰永远的循环,富人坐享丰富的物质资源,平民却只能看着他们贪图享乐,而在电影中,这种阶层之间的固话被某种程度上打碎了,上一个月,还在上层的人,下一个月可能就要面临山穷水尽的现状,在理想状态下,合作共赢,才能保证监狱里的每层犯人都有食物,然而,人性本恶,况且大多数人都是罪犯,只有极少数自愿加入的人,所以共赢的去根本无法达成,更不用说,这种理想状态根本不存在。

《饥饿站台》残酷的表现人性手法,却反映着真实社会的隐喻

顶层的厨师做的,一桌食物是不可能够所有人吃,所以食物无论如何也不够分,要在每个人都挨饿的情况下,才能勉强保证全体存活,这就让犯人们自发团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导演把这种显而易见的社会规律放置到一个极端的社会实验里,再以一种冰山原则的方式拍出来,让观众跟随着刚开始一无所知的男主角一点点游历这个监狱,仿佛一种游戏闯关的过程,所以能持续抓住我们的好奇心,让人忍不住被这些残酷血腥的景象所吸引,并为之感到后怕,而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本片有非常多令人感到细思极恐和不可思议的地方,第1次拍电影就能拍到如此水准,已经是极其惊艳了,正是由于冰山原则的叙事策略,电影中留下了很多谜团,没有解释根据,并没有想去自圆其说,而是把问题抛给观众,而其中最大的疑团就是,结局时出场的孩子在电影中段第二任室友就曾经告诉小白,监狱里不存在孩子,寻找孩子的女人是个杀人的疯子,幻想自己有孩子!

《饥饿站台》残酷的表现人性手法,却反映着真实社会的隐喻

根据片中信息证明,小女孩纯属男主幻想的证据有3个,

第一:他们把奶冻留下后,楼层温度并没有改变。

第二:之前,厨师长手里捧着一份有头发丝儿被送回的奶冻,气急败坏。

第三:一个小女孩不可能在这里存活下来,如果真的存在,也早就被吃掉了!

《饥饿站台》残酷的表现人性手法,却反映着真实社会的隐喻

《饥饿站台》是难得的佳片,虽然最后没有交代男主的结局,这也给观看的大众留足了想象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