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不鬆勁“登峰”不停步

<table> 戰“疫”不鬆勁“登峰”不停步

/<table><table> 戰“疫”不鬆勁“登峰”不停步

汕大醫學院院長譚學瑞曾參與抗擊“非典”工作。

/<table>

3月中旬以來,汕頭相繼迎來兩件喜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清零”,派往湖北執行醫療援助的39名勇士也平安歸家。如今,隨著全國及汕頭本地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汕頭大學醫學院、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汕大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研究決定,自2020年3月25日起,暫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的醫療工作錯位安排,兩所醫院各自恢復原常態化醫療工作,此舉也意味著汕頭復工復產按下了加快鍵。

回顧兩個月以來,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作為廣東省30家新冠肺炎定點收治單位之一,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出臺的一系列舉措,不僅保障了本地區居民的生命健康,也彰顯其作為廣東省高水平“登峰”醫院的實力與擔當,更為日後應對可能再次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留下寶貴的“汕頭經驗”。

專家團隊實現功能互補

1月24日,汕頭報告首例輸入性新冠肺炎病例,市民健康保衛戰全面打響!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在疫情暴發後,迅速成立“戰疫總指揮部”;組建一套專班,實行24小時輪崗值班制;制定應急工作預案,明確臨床救治、院感防控、後勤保障及宣傳分工與責任。

從春節假期開始,該院僅發熱門診和急診24小時開診,並且設置了預檢分診,對全院重點部門人員做了防護培訓,將一號住院大樓的7個病區騰空改造,成為收治新冠肺炎病例的隔離病區,將2號樓的4個病區改造為醫務工作人員生活區,確保院內不發生交叉感染。據統計,共騰空208張病床用於收治患者,騰空病房打造醫護生活區103間。

全院實施“網格化”管理,來院人員執行嚴格的預檢分診篩查,開通發熱智能篩查平臺和互聯網免費問診;並組織全員培訓學習,做到防控全覆蓋。

同時,為了滿足汕頭市民基本醫療需求,最大限度減少患者交叉感染的機會,汕頭大學醫學院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調配第一附屬醫院和第二附屬醫院的醫療專家團隊,打出戰“疫”組合拳,實現錯位安排,功能互補:由附一院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附二院作為綜合醫院全面保留基本醫療功能;其他三所專科醫院各盡其職。所有新冠肺炎的疑似、確診患者轉送至附一院救治。

實地督查醫聯體應急工作

回看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抗疫時間軸會發現,該院對疫情防控有關工作的部署,早於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這一切離不開汕頭大學醫學院院長、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兼第一附屬醫院醫聯體總醫院總院長譚學瑞的決策。

據悉,1月20日,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部署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和防控方案》培訓會議。21日,該院發佈通知要求全體職能科室幹部取消休假狀態,隨時待命。22日,又緊急組織召開醫院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工作會議。這一天,譚學瑞帶隊到各醫聯體單位,民生醫院、濠江醫院、龍湖醫院、全科醫學分院及汕頭口腔醫療中心等,進行實地督查,瞭解各單位疫情防控應急工作的預案、流程及措施。

1月23日,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按照省有關工作部署,該院再次召開專題班子會,要求醫院的防控預案緊靠國家最新指南,並及時向汕頭市政府報備。

火速設計特殊患者隔離病房

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院在省有關指令下達之前就有所預判,歸功於譚學瑞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上的寶貴經驗。

原來,在2003年“非典”暴發的時候,譚學瑞任北京402醫院當副院長,這家北京市首批抗擊“非典”的定點救治醫院當時僅耗時6天,就將所有病房、病區劃分好,人員、設備準備妥當,收治了130餘名“非典”患者。作為當時該院抗擊“非典”的一線總指揮,譚學瑞通過這次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1月25日,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收治了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隨即部署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設立黨政聯合辦公室、醫療管理聯合辦公室、建立抗疫日報表報送機制,並決定春節長假期間暫不開放普通門診。

到了2月中旬,一天晚上,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到汕頭市指揮部通知,汕大精神衛生中心收治的一名精神病患者出現低熱及肺影像學改變,考慮其40多天前與從武漢返家的家庭成員有接觸史,不可掉以輕心,要求該院攜手汕大精神衛生中心按收治新冠肺炎病例同等對待。

時間緊、任務重,譚學瑞立即召開緊急協調會議,佈置特殊病房改建工作。由於該名患者有自殺傾向,對該特殊隔離病房的要求非同一般。當晚,醫院總務科、呼吸內科及物資科等相關科室立即響應,集中一切力量,按照感染隔離病房和防自殺精神病房“雙標準”,火速設計、備料、組隊,物資籌集和人員組織等一系列工作迅速到位,改建措施迅速實施。

短短2小時,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即建成了可收治新冠肺炎合併精神病患者的特殊隔離病房。後來該患者核酸檢測陰性,警報解除,仍在汕大精神衛生中心治療。

“四個早”救治重症患者

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辦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應對突發疫情時,醫院決策者身為指揮員,如何充分調動起中層幹部的執行力、全體醫務人員的戰鬥力和整體的責任感非常重要。公立醫療機構在重大疫情、公共衛生事件中,應當有什麼樣的作為,承擔什麼樣的職業責任、社會責任,決策者的心中必須非常清楚。能否“準、穩、快”,是檢驗領導力的金標準。

1月25日,在譚學瑞的領導下,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決定暫停門診,全力投入抗擊新冠肺炎工作。大家都有一個共識:疫情是一面鏡子,其他醫療工作堅決服從抗疫大局是當時最重要的工作。該院一期大樓騰空、病區達到收治標準,除此之外日常僅接收急診。雖然為此作出了一些犧牲,但是抗疫工作不容許有任何環節的推諉。

對於重症患者的救治,譚學瑞堅持“四個早”,儘早採取積極措施,包括透析、ECMO隨時待命、專家會診等。治療須服從專家意見,醫療環節上不能馬虎,要特別精細,按指南規範治療,不允許有自選動作,不能有試驗性治療。

防護用品正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醫院要求防護用品、特別是高級別的防護用品必須加緊備足。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級別,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應酌情予以提高。同時強調防護的重要性,年輕和醫生都不是資本,不被感染才是根本,任何崗位都不能大意。

啟動院內重症醫學中心建設

在做好本院工作的同時,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還派出12名醫療隊員對口支援武漢市漢口醫院。該院呼吸內科鄭小河主任是廣東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醫療組副組長,其他隊員均有急危重症和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相關的治療和護理經驗,為武漢渡過難關送去戰“疫”精英力量。

現如今,該院收治的粵東唯一一例危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汕頭本地確診病例“清零”,援助湖北“勇士”圓滿完成支援任務歸家。作為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建設重點醫院,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沒有放慢前進的步伐,經此一“疫”,該院已啟動院內重症醫學中心建設,大力提升臨床疑難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同時,通過建設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立病原核酸檢測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加強科研攻關以推動一線臨床救治,更好地擔起保障粵東地區群眾生命健康的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