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

用户4474589971


老朱很黑的。

前期把郭子兴是自己的恩人,自然隐忍,况且郭子兴还把自己的义女嫁给了自己,肯定不会亏待自己,若不是郭子兴,朱元璋根本就难有这般成就;他对朱元璋可谓是有再造和救命的恩情。

但是后期的朱元璋可不这么想,郭子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早年跟随自己作战,很早就阵亡了,最后就只剩下郭天叙和郭天爵两个孩子陪伴左右,在郭子兴去世之后,朱元璋为了夺得郭子兴所有兵力,竟然杀害了这两个儿子。

当时小明王被推举为共主,郭天叙成了新的元帅,朱元璋和郭天叙的舅舅担任左右副帅,所以说朱元璋的兵力不小,几乎能够和郭天叙抗衡了,可是朱元璋的野心不仅如此,他要郭子兴所有的兵力,而不是一半的兵力,为了达到目的,朱元璋使用了一条借刀杀人之计。

合伙人就是陈野,他投靠了元朝,郭天叙和其舅舅就在陈野努力地窜到下,决定亲率大军进攻集庆。最后他们自然是落入朱元璋的圈套,被埋伏好的陈野给杀害了,就这样朱元璋得到了郭子兴所有的兵力,还有另外一个儿子郭天爵,虽说没有兵权。

可是朱元璋依然不想放过他,以造反罪名杀害了郭天爵,从此之后郭子兴的后人彻底没了,在建立了明朝后,朱元璋为了表示自己对郭子兴的尊重,不仅修建了祠堂,还前去祭拜,但是这一切又有何用呢?哪怕是想要报答曾经的恩人,连恩人的后人也全部被自己诛杀了。


风语者2号


朱元璋的确是靠郭子兴发的家,而且,朱元璋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姑娘,即大名鼎鼎的马皇后。还不止如此,朱元璋还把郭子兴的另外一个亲生女儿也给娶了,封为了惠妃。当然,郭惠妃跟后来的郭宁妃不是一个人,郭宁妃的哥哥叫郭兴,弟弟叫郭英,跟郭子兴没太大关系。

不管怎么样,郭子兴都是朱元璋的岳父呀,那朱元璋对自己的大舅子、小舅子应该很好才对呀。可是,朱元璋却让郭子兴绝后了。这事,我们要从头开始说。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之前,在皇觉寺做和尚。郭子兴攻取了濠州,汤和就写信劝朱元璋投军。朱元璋赶到濠州城时,差点被郭子兴当做奸细给杀了。好在,朱元璋早已阅尽了世间沧桑,镇定坦然,这让郭子兴立刻就对他刮目相看。

朱元璋详细的讲述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并且说是汤和推荐。郭子兴听完,放心了,就将朱元璋任命为了亲兵,很快升为了亲兵长。朱元璋作战有勇有谋,而且处事冷静,深思远虑,也从不贪图财物。郭子兴一高兴,就将自己的养女马姑娘许配给了朱元璋。

有时候,过于优秀,也是一种“罪”呀。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朱元璋不但比郭子兴手下的那些将领表现的优秀,还很明显的比郭子兴能力也要强很多。这就让郭子兴开始讨厌朱元璋了。

郭子兴成不了大事,也是应该的。看看当年刘邦,虽然自己很挫,可是会御人呀,把一批当世名将、巨谋全笼络在了自己手下,给治得服服帖帖的。

郭子兴讨厌朱元璋,郭子兴的儿子们看朱元璋比他们优秀,自然也开始讨厌朱元璋。郭子兴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很早就战死了,连姓名都没能留下。郭子兴的次子郭天舒,幼子郭天爵,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时,还都在世。

一次,郭子兴受人挑拨,将朱元璋给关了禁闭。郭天舒、郭天爵兄弟,趁机落井下石,交代看守朱元璋的人,不准给饭吃。还好,马姑娘心疼自己的老公,就在家中烙了大饼,趁热藏在怀中,带给朱元璋吃。马皇后因此胸口经常被烫伤。

好在,郭子兴不想杀朱元璋,而马皇后又将自己的金银首饰,送给干娘,总算把朱元璋给救了出来。正是这次事件,朱元璋觉得不能长期跟随郭子兴,就请命独立带兵征战,直到后来带着包括徐达、汤和、周德兴在内的淮西二十四将,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我们前面说过了,郭子兴格局有限,容不下优秀人才,他自己就成了队伍的天花板,那么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郭子兴和同阵营的孙德崖、赵均用等人内斗不断,最后被赶出了濠州。还好,朱元璋并非一个完全无情无义之人,主动将自己攻下的滁州让给了郭子兴,而自己去了和州。占领了濠州的孙德崖,原本在濠州兵多粮足,可是,他看不惯朱元璋得和州,就说要找朱元璋借口饭吃。郭子兴被赶出了濠州,正有气呢,也带兵数万跑到和州,要打孙德崖。

之后的事情么,三路人马,十几万大军齐聚一个小县城,人挤人,人挨人,想打架都抬不起手呀。孙德崖一看,打起来自己不一定能捞到好处呀,毕竟对方是翁婿。好吧,那就走呗。于是,孙德崖入城告辞,而朱元璋也出城犒劳孙德崖的士兵。结果,郭子兴不乐意了,直接把数次侮辱他的孙德崖给抓了。朱元璋还在城外,孙德崖的士兵一看,嘿,抓我老大,也把你抓了。

最后的结果是,徐达出城换回了朱元璋,朱元璋回城放了孙德崖,孙德崖回去,又把徐达给送了回来。折腾来,折腾去,大家白忙活一场。

事情总算解决了,郭子兴那个气呀,又让孙德崖给跑了。从此,老郭得了心病,一个月后,竟然病死了。千万不要跟自己生闷气呀,太伤身,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方式,发泄出来才好。

1955年,郭子兴死了,郭子兴的军队,地盘被朱元璋拿走了一部分。这就惹恼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郭天舒、郭天爵兄弟。在两兄弟心中,朱元璋是投奔他郭家才发迹的,朱元璋的一切都是他郭家给的,结果,现在倒是抢了他郭家,那是越想越不忿。他们就一直阴谋要除掉朱元璋。

人呢,有时候就要掂量好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如果不足以撼动对方,那最好还是暂时隐忍,韬光养晦,积聚力量。结果,两兄弟并没有这么做,他们也希望尽快壮大自己的势力,以便和朱元璋决一雌雄。这就是越努力,死的越快了。

1356年,郭天舒被小明王韩林儿任命为都元帅,率军攻打江南重镇集庆府,结果,被叛徒出卖阵亡。郭子兴的长子和次子,都战死沙场了,仅剩下了小儿子郭天爵。当时郭天舒是都元帅,郭天舒的舅舅张天祐是右副元帅,而朱元璋是左副元帅,郭天舒、张天祐都死了,而朱元璋占了大便宜,这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郭天舒死后,集庆还是被朱元璋和郭天爵攻了下来。郭天爵被小明王册封为中书右丞,地位仅在朱元璋之下。这也给了郭天爵信心,他觉得自己是郭子兴唯一在世的亲儿子,理应继承郭子兴留下的一切,开始阴谋除掉朱元璋。当然了,朱元璋是不会给他机会的。

1357年,郭天爵的阴谋败露,被朱元璋所杀。

自此之后,朱元璋有了“杀尽恩人之子,娶尽恩人之女”的评价。也许,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毕竟是个生死一线间的斗争,也不能都怪明太祖。

郭子兴的三个儿子都死了,可是马皇后、郭惠妃还在,都是郭子兴的女儿,朱元璋还是要做个门面的。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建庙祭祀。因为郭子兴已经没有后人,所以,朱元璋就免除了郭子兴邻居宥氏一族的赋税、劳役,命其世世代代为郭子兴守墓,奉祀。朱元璋还亲自为郭子兴题写了墓志,并立碑纪念,明确记载了郭子兴后嗣已绝之事。

按照《明史》记载,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还有人自认是郭子兴第四子后人,要求奉祀滁阳王墓。不过,因为太祖朱元璋立得碑文还在,被定为了冒牌货,给赶走了。看来,朱元璋是真的让郭子兴绝后了。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明史》。


奕天读历史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郭子兴后辈的结局可以说是非常悲惨的,他的大儿子战死,二儿子被陈野杀死,三儿子因为参与谋反被朱元璋处死。可以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了郭子兴的三个儿子都死了。


郭子兴曾经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他帮助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曾经是郭子兴的手下,在朱元璋成了亲兵之后郭子兴更是打了非常多的胜仗,由此便对朱元璋十分的看重。

朱元璋是十分感激的,所以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亲自把他分为滁阳王,更为他亲自建造了庙宇。由此就可以看出在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朱元璋对待郭子兴比较好。


郭子兴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早年便战死了。在郭子兴死后他的二儿子便成为了元帅。当时朱元璋还没有成为帝王他仅仅是明王手下的左副元帅。虽然当时朱元璋的地位比较低,但是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力非常高。

在1355年的时候,当时元朝的将领臣陈野进行了叛变,在这场叛变中他杀死了郭子兴的二儿子。


等到当时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明王再次下旨给朱元璋升官的同时也封郭子兴的三儿子为右丞相。但是他的三儿子因为参加谋反被朱元璋杀死了,他究竟是被人冤死的还是真的参加了谋反这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说当时朱元璋登上皇位的历程非常艰辛,这个过程是非常血腥的他杀死了非常多的人,其中就包括他曾经的恩人。


江水趣谈


明朝朝建立后,朱元璋给郭子兴儿子们烧过纸钱,应该也会偶尔怀念他们;把他女儿睡了,封为惠妃;对他的外孙、外孙女都是相当不错!

既然题主问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那么咱们就着重讲明朝建立后的事情!(郭子兴与朱元璋)

先说一下郭子兴都有哪些后人?

郭子兴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马皇后是其养女,没有血缘关系,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后人,这个就不重点说了。

三个儿子:

长子,名字不详,有待考证,很早以前就亡故了。

次子,郭天叙,曾阴谋扳倒朱元璋。郭子兴死后,小明王任命其为都元帅。后来与舅舅张天祐领军攻打集庆府,被叛徒出卖,不幸身亡。(郭子兴与郭天叙)

三子,郭天爵,也是对朱元璋大权在握不瞒,企图取代被朱元璋,后被朱元璋所杀。

两个女儿:

马秀英,建国后被封为皇后,是其养女,不算郭子兴真正意义上的后人。

郭惠妃,这个是重点,建国后封为贵妃,生了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外孙: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

外孙女: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

郭子兴的三个儿子,明朝建立前,就已经死了,所以说他们在明朝建立后的待遇,无非就是收收纸钱,享受享受香火。

女儿:

马氏,建国后,封为郭惠妃,应该长得不错,颇受朱元璋恩宠,生了三 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为: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生活不错,颇受尊崇,得以颐养天年。

外孙:

朱椿,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受封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就藩成都。妻子蓝氏是凉国公蓝玉的女儿。朱椿喜欢读书和做学问,有“蜀秀才”之 称,时人夸他:“博综典籍,容止都 雅”。成都现在的“古皇城”就是他当年的蜀王府,筹边楼、望江楼、 散花楼,也是朱椿的手笔。

朱桂,明太祖第十三子 ,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豫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代王,属地大同。妻子是徐氏,徐达的次女、仁孝文皇后的妹妹。他性格暴躁,好敛财物。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因罪被废为庶人,明成祖即位后,恢复了王爵。

朱橞,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被封为谷王。他因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朱元璋器重。他颇有建树,构筑长城,戍边御敌,又于金川门引明成祖朱棣入驻,自持有功,不知守中,骄横跋扈,陷害忠良,于永乐十五年被废为庶人,于宣德三年在狱中去世。(朱椿)

外孙女:

永嘉公主,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下嫁郭武定侯郭英的儿子郭镇。

汝阳公主,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谢达。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1424年),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与宁国公主、怀庆公主、大名公主、南康公主、含山公主、宝庆公主一同进封大长公主。

结语

以上便是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果马皇后算是郭子兴的后人的话,算是恩宠最盛,儿子朱标是太子,孙子朱允炆是皇帝,儿子朱棣又是皇帝,子孙后代,皇帝辈出......




问礼历史


首先,郭子兴的后人并不是被朱元璋被斩尽杀绝。

按照《明史》记录,郭子兴一共有三子一女一养女,其中养女马氏最为显贵,嫁给朱元璋,就是著名的马皇后。女儿郭氏被封惠妃,与朱元璋生三子,分别封为蜀、谷、代三王。

而郭子兴的儿子中,长子早年即战没,名无法考证,后明末王士贞考证应为郭大舍。二子郭天叙奉小明王韩林儿之令攻打元朝集庆时,与舅舅张天佑被部将陈野先杀害,真正死在朱元璋手上的是三儿子郭天爵。 郭天爵的死因,明史的记载为“林儿复以天爵为中书右丞。已而太祖为平章政事。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本来应最为详细的《明太祖实录》则语焉不详,估计这类事情朱元璋也不想多讲。总之,很有可能是朱元璋找了个借口把他杀掉罢了。

那么郭子兴真的绝后了吗?答案是不能确定。 我们可以从浩如烟云的史料中寻找可能的真相。 根据嘉靖年的《定远县志》记载,一位叫郭老舍的“以滁阳之故”,又称郭老舍的后代郭琥为“滁阳王玄孙”。县志还有一条记载“丙午宣德元年正月己亥孔颜孟三氏子孙孔克勤等及滁阳王后人郭畀等来朝。 赐钞遣还 ”。也就是说,郭子兴还有一个儿子,名字叫郭老舍。 让我们回到洪武年,根据各种史料,大致还原郭老舍的经历,可谓是非常的坎坷。

在朱元璋称帝后,洪武四年曾下过一份近乎于白话文的圣旨给一位叫郭老舍的人,圣旨上这样说的:“說與郭老舍,再三留你不住,實要回鄉守祖。你舊有二所庄田,我就賜與你耕種,教戶部官開除糧草。”而这个郭老舍,即是郭子兴二夫人李氏所生的儿子郭老舍。(《今言》李夫人生郭老舍) 而这个郭老舍,在回乡后又倒霉透顶,洪武十一年的时候,邻人拐卖小孩,把郭老舍拐卖到贵州,这一拐走就被拐了十七年。好容易长大后的郭老舍从贵州逃出来回家,又被人押送到黑窖打黑工,最后这事被一位官员得知,告诉朱元璋后才得以放还回家(老舍還鄉,為費謙所發,解黑窑場做工。上面諭放回,令一年一朝京師。老舍卒,諭葬立石。)

在郭老舍失踪的期间,朱元璋在洪武十六年“亲藁滁阳王事实”并召太常司丞张来仪撰写碑文,令郭子兴的邻居宥氏首率而祀之。洪武十七年三月,明朝为郭子兴封王、建庙、定庙祀、立碑石、建坟与享堂等一系列程序得以完成,郭子兴的祭祀规范化,钦定的郭子兴事迹由此出炉。 而这个期间,郭老舍还远在贵州。等其回家乡时,已经是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了。

而今天我们看到郭子兴的史料,主要是以明史为主,而明史郭子兴的记录,又主要以洪武十六年张来仪所撰写的碑文为主,当时郭老舍生死不明,所以史料言郭子兴是绝后。通过其他史料,我们可以推断出郭子兴可能并未绝后。 郭子兴四子郭老舍的后人,在后来年因祭祀的问题,与朱元璋指定的宥氏后人发生了争执,引发了另外一段明朝著名的公案,此案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涉及多位皇帝及内阁大学士,经过多年的激烈争辩,最终郭氏失利,被判非滁阳王后人,不许干预滁王郭子兴的祀事。这是后话。 王士贞对郭老舍进行考证,认为从年龄上郭老舍不应该是郭子兴的儿子。这又是另外一种说法。


碳圈中的人


朱元璋当初确实受到了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的提拔。

事情是这样的:元朝的暴虐无道,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韩山童和刘福通打算利用谶语发动起义。

二人在挖河的河道里,提前预埋了一只眼的石人。因为民间早就流传着一句谶语:“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

挖河民工一看,石人果然出现了,加上韩山童和刘福通的鼓动,二人迅速拉起了一支队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起义。

也就是说,红军的总领袖是韩山童和刘福通。



△韩山童和刘福通红巾军起义

就在韩、刘造反的时候,江淮地区出现了五股人马呼应起义,其中一路人马就是以郭子兴为首的红巾军,郭子兴自任江淮地区红巾军元帅。

此时的朱元璋还在皇觉寺当和尚,他的好朋友汤和已经参加了红巾军,于是写信让朱元璋也加入进来。

汤和在信中说:“你头脑比我好使,将来一定会出人头。”

此时寺院在战火中已经举步维艰,和尚们食不果腹,于是朱元璋选择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有道是:“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老朱当兵后,被郭子兴任命为十夫长,之后由于作战表现勇敢和机智,被调任郭子兴的警卫班班长。

别看官职不高,但直接和领导打交道,这为他以后的升迁打下了基础。



△郭子兴和朱元璋

据史书记载,郭子兴有两个老婆,大老婆生了三个儿子,二老婆没生育,收养了一个养女马秀英。

二老婆有点文化,平时喜爱相面算卦的书,她见朱元璋面相富贵,于是说服郭子兴,把养女嫁给了朱,目的就是拉拢朱元璋。

从此后,郭子兴成了朱元璋的老丈人,再后来,马秀英成了朱元璋的马皇后。

老朱摇身一变成了郭子兴的亲信,从这点来看,老朱之后能迅速上位,郭子兴起了关键作用。 郭子兴可谓是朱元璋的伯乐。

古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郭子兴能关照我一时,不能关照我一世,还得凭自己的本事打天下。”老朱是这么想的。

接下来的局面出现了逆转。

朱元璋凭自己的能力,逐渐取得了士兵们的信任,再加上战绩突出,很快升为统领一方的高级将领。而在随后的日子里,郭子兴却受到了另外四路元帅的打压和排挤。

有一次,另外四个元帅联合起来发动了政变,活捉了郭子兴,打算砍了他。朱元璋此时在外带兵打仗,听到消息后,马上带领人马把郭子兴救了出来。

经此一吓,郭子兴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朱元璋

之后郭子兴的家底大部分被老朱继承了。 怎么会这样呢?

前面说了,郭子兴的大老婆为老郭生了三个儿子,虽然郭去世了,但他还有儿子,怎么也轮不到老朱来继承他的家底吧?

郭子兴确实有三个儿子,不过大儿子早就战死了,死在了老子前面。

二儿子郭天叙在老爸去世后,当初是继承了老爸的大部分遗产,并被当时有名无实的小明王韩林儿封为正元帅,朱元璋为副元帅。

但是郭天叙不如朱元璋有手段、有计谋,他这个小舅子玩不过姐夫。为了保住家底,郭天叙联合舅舅张天佑对付老朱,期间也给老朱制造了一些麻烦,老朱为了顾全大局隐忍了下来。

想想也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本来是自己的家底,却被一个干姐夫横刀夺爱。 其实这都是有才能的人被人嫉妒的表现。

老天选择了老朱,那么就不能让郭天叙成功,史书记载,郭天叙和舅舅张天佑在攻打集庆府时,被叛徒陈埜出卖而牺牲了。


△郭天爵

讲真郭子兴最有能耐的最数小儿子郭天爵,但是很不幸,上天同样没选择他。

1356年,郭子兴次子郭天叙在攻打集庆府的时候被叛徒出卖而被杀,破城后,小明王韩林儿册封郭天爵为中书右丞,朱元璋为中书左丞,权利在朱元璋之下。

郭天爵认为自己是郭子兴的接班人,家底应该自己来继承,于是企图除掉朱元璋夺回权利。 但是他的智商和手腕不比老朱,最终反被朱元璋处死。

综上所述,郭子兴的三个儿子,在朱元璋称帝之前就死了。

老朱是在1368年,40岁时在南京称帝的,这时郭子兴的儿子已经死去12年了,郭子兴的儿子无疑成了老朱称帝前的炮灰,成了“为人作嫁”的怨妇。


秉烛读春秋


郭子兴是元末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朱元璋投奔他时被任命为十夫长,后来渐渐收到重用,并将义女嫁给了朱元璋,就是马皇后。郭子兴于至正十五年病逝,朱元璋继承了他的全部势力,他是朱元璋后来能崛起的关键人物,洪武三年被朱元璋追赠为滁阳王。

郭子兴有三子一女,长子早年战死,名字不可考。次子郭天叙,三子郭天爵,女儿郭氏。

郭天叙:郭子兴病故,朱元璋成了军队的实际领导人,郭天叙不服,就耍弄阴谋诡计夺权,朱元璋对此只是严加防范。后来小明王任命其为都元帅,在攻打集庆时,被叛徒陈野出卖而死。

郭天爵:攻破集庆后,因郭天叙牺牲,小明王册封郭天爵为中书右丞,权利在朱元璋之下。郭天爵认为自己是郭子兴的接班人,企图除掉朱元璋夺回权利。最终,他反被朱元璋处死。

女儿郭氏: 嫁给了朱元璋做侍妾,后来被封为郭惠妃,生有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戏君看史


朱元璋的伯乐

朱元璋能够从一介贫民当上皇帝,当然是靠个人的努力奋斗,但是历史发展的进程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成长中遇到一个好的伯乐更重要。朱元璋最大的伯乐理所当然就是郭子兴了。

正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他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成为他的女婿,又成为他的得力助手,深受郭子兴的信任。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就不高兴了,郭子兴有三个儿子,长子去世较早,二儿子和三儿子分别是郭天叙、郭天爵,还有一个女儿郭氏。

这两个儿子害怕父亲将来把大权传位给朱元璋,这不仅因为朱元璋能力强,而且还是郭子兴的女婿,他的妻子马秀英就是郭子兴的干女儿,所以说两个儿子抓紧机会在老爹面前说朱元璋的坏话。说得多了,郭子兴就半信半疑了,再说的多了,郭子兴就对朱元璋警惕起来了,甚至一度软禁了朱元璋,甚至想置朱元璋于死地。幸亏妻子马秀英的想方设法的,关键时刻帮助朱元璋,才帮助朱元璋化解危机。

朱元璋的忍耐

后来郭子兴遭到别人排挤,但是此时的朱元璋虽然名义上是郭子兴的手下,但是俨然就是一直独立的力量了。这时候他又深明大义,依然把自己的指挥权交给了郭子兴,这就让郭子兴的部队名义上形成了团结。

郭子兴死后,小明王封郭子兴的二子郭天叙为这支部队的元帅,但是实权却掌握在朱元璋手里,此时天下势力纷争,朱元璋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虽然郭天叙处处想谋害朱元璋,但是朱元璋从大局出发,并没有同郭天叙产生正面冲突,但是他心里很清楚两者已经形成了深层次的矛盾,都想抓住这支部队的领导权,已经形成了你死我活的关系。

郭天叙结局

机会来了,小明王命令这支部队去攻打南京,朱元璋故意制造假情报,说南京的守军薄弱,力量少,这话传到郭天叙的耳朵里,这时候,年少性急急于立功的郭天叙亲率大军攻打南京,但是等他到了南京才发现这里驻扎着元军的主力部队,在交战中,他本来不懂军事,又面对着元军的主力,最终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死亡。

郭天爵结局

哥哥死后,郭子兴的三儿子郭天爵认为自己是郭子兴的接班人,于是时时处处陷害朱元璋,但是他哪里是朱元璋的对手,最后被朱元璋处死。

女儿结局

其亲生女儿郭氏也被朱元璋纳为妃,是为郭惠妃,生有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人民正能量


郭子兴没有朱氏家族能生,他的后代不多,两只手都数的过来。

他的后代组成,首先是3个儿子。

长子无名待考,《明史·郭子兴传》引述为“子兴三子,长子前战死”,不过这倒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怎么会连名字都没有记录下来。

我想郭子兴的这个大儿子应该是他还没有发迹之前就已经在起义中战死了,史学家大概偷了一个懒,也就没有去考证他的大儿子叫什么名字,大概是对郭子兴不够重视。

他的二儿子叫郭天叙。

太祖渡江,天叙、天祐引兵攻集庆,陈野先叛,俱被杀。

郭子兴病逝后,小明王韩林儿就收编了他的部队,把郭天叙任命为都元帅,把郭子兴的妻弟张天佑封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后来朱元璋渡过长江攻打采石,郭天叙和张天佑去攻打集庆的时候,这两人遭到叛徒陈埜的背叛,两人双双死在战事中。

太祖渡江,天叙、天祐引兵攻集庆,陈野先叛,俱被杀

郭子兴的第三个儿子郭天爵。

郭天叙死了以后,集庆被朱元璋攻破,韩林儿于是把郭天爵册封为中书右丞,把朱元璋册封为平章政事,在级别上这个郭天爵要低朱元璋一级。

这就引发了郭天爵的不满,因此想把朱元璋手中的权力夺过来,他认为自己是郭子兴的儿子,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结果当然就是被朱元璋给砍了。

林儿复以天爵为中书右丞。已而太祖为平章政事。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子兴后遂绝。

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因为传宗接代主要是男性的任务,所以郭子兴的三个儿子都死了以后,《明史》就说他“后遂绝”,其实郭子兴还有一个女儿郭氏嫁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的正室马皇后是郭子兴的养女,这个郭氏是郭子兴的亲生女儿,后来被朱元璋封为惠妃,为朱元璋生下了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所以从血缘关系上来看,郭子兴并没有绝后,相反按照明朝皇子们没事就生孩子的生活来看,郭子兴的子孙们还是挺多的。

郭子兴虽然死了,但朱元璋对他死后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不仅把他追封为滁阳王,还给他建庙竖碑,刻传祭祀,还找了一个家庭专门给他看墓,也算不枉来这人间一趟了。

洪武三年追封子兴为滁阳王,诏有司建庙,用中牢祀,复其邻宥氏,世世守王墓。十六年,太祖手书子兴事迹,命太常丞张来仪文其碑。

围炉谈史


郭子兴育有三子一女。长子,姓名不可考,只知是战死。次子郭天叙,郭子兴死后,他被小明王任命为都元帅,1356年,与舅舅张天祐领军攻打江南重镇集庆时,因叛徒陈埜出卖,郭天叙不幸战死。三子郭天爵,其哥哥郭天叙战死集庆府后,集庆府被攻破后,小明王任命郭天爵为中书右丞,权利仅在朱元璋之下,不久郭天爵为了重新夺回原本属于其父郭子兴的权力,遂欲除掉朱元璋夺回权利,后事迹败露,朱元璋先下手为强,于1357年将其诛杀。



由史可知,郭子兴的三子皆在明朝成立之前,或战死,或被杀,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待遇。而且就算是他们活下来了,朱元璋对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可能还是会动手诛杀他们。

如同三子郭天爵,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也曾有过想夺朱元璋的权力,甚至是诛杀他的念头。当年郭子兴还掌权的时候,朱元璋因是其女婿的身份,再加上其本身能力的不差,所以朱元璋在短时间内就异军突出,成为了郭子兴手下的最得力的干将,不久更是独领一军,有了属于自己的势力,隐约有了接替郭子兴的实力。



因此,此时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三子郭天爵就有了危机感,他们惧怕朱元璋会在接下来成为他们接受郭子兴势力的最大障碍。于是,他们二人就不断的在郭子兴面前进谗言,说朱元璋的不是,说他有夺权的意思,而郭子兴耳根子又软,久而久之“三人成虎”,郭子兴也就信了郭天叙、郭天爵的话,认为朱元璋有篡权的意思,因此一度剥夺了朱元璋的兵权,并将其软禁。

而郭天叙、郭天爵等人更是抓住机会,断了朱元璋的饮食,欲将其置之死地,此时若不是朱元璋妻子马秀英的帮助,恐怕朱元璋真的被搞死了。



而后,因马秀英的求情,再加上形势所需,朱元璋被放了出来,并再次有了独领一军的机会。如此,试想这等血海深仇,称帝后的朱元璋岂能放过他们呢?因此,即使他们活了下来,他们也断然是活不了的。

当然,郭子兴的儿子们结局虽悲惨,但其唯一的女儿郭氏结局却还是很不错的。朱元璋称帝后,郭氏被册封为郭惠妃,她替朱元璋生了三子一女,分别是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其中代王朱桂、谷王朱橞皆为明初九大攘夷塞王之一。代王朱桂镇守大同府,谷王朱橞镇守宣府镇,他们皆是明初实力最强大的藩王。从朱元璋对待郭惠宗儿子的态度来看,郭惠宗在皇宫中的待遇绝对是不会差的。因此,她的结局算是郭子兴子嗣中最好的一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