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的“粘杆处”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为什么相传令人闻风丧胆?

时光静好50699


粘杆处,通认为清朝雍正时期的特务组织,看过电视剧的会与血滴子联系在一块,杀人于无形,令人闻风丧胆。

但这个粘杆处,到底是个什么部门,是不是特务组织,为什么令人害怕,还要分开了两说。

清朝确实有这个部门,据《大清会典》介绍,为宫廷服务的除宗人府外,还有侍卫处、奏事处、銮仪卫、总理行营、善扑营、虎枪营、尚虞备用处等。

这个尚虞备用处是正称,别称为“粘杆处”,康熙时期就有了,主要是皇帝出巡、围猎服务的,侍奉皇帝打猎、网鱼、捕雀等。

《雍正王朝》里有一段,粘竿人员明为配雍正玩耍,暗为特务机构。

每年盛夏时,树上很多知了叫的烦人,影响了皇帝的休息和宁静,于是令尚虞备用处的人员用长杆粘蝉,久而久之有了粘杆处这个别称。

其实清朝吸取了前朝的经验与教训,是没有专门特务机构的,打听情报各有各的渠道,康熙众多皇子角逐储君之位时,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就利用了粘杆处,把自己府邸的旧人安排进粘杆处,以长杆粘蝉的名义,打听情报,进行特务活动。

图为雍和宫,当年雍正府邸,也是粘杆处的总部。

所以粘杆处在雍正时期最盛,《啸亭杂录》有段隐晦的文字“凡闾阎细故,无不上达...故人怀畏惧,罔敢肆意为也”,这里记载的是雍正派情报人员查访官民,但只要关系到年羹尧,情报系统就失灵了。

历史上的雍正是个无所不用极之人,既有残暴、诡秘一面,又勤政爱民、任劳任怨,一边处心积虑巩固皇权,又有干练明君的美誉。

这也是为什么雍正对年羹尧痛下杀手的原因,什么贪污、结党,这都不是事儿,主要是自己亲手建立的情报网到年羹尧这儿就出了问题,这是绝不能容忍的,可见年羹尧当年也是粘杆处人员之一。


图文绘历史


大家都知道东厂、西厂、六扇门和锦衣卫是明朝时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组织,而''粘杆处''却鲜有人知道。其实,''粘杆处'' 就是类似于明朝的东厂、西厂,是雍正作为亲王的时候就组建了,它的正式名称叫做尚虞备用处,是雍正藏在暗处的特务组织,为他登上皇位起了一定的作用。那么 ''粘杆处''是怎么来的呢?

一开始,''粘杆处''原本只是一个专门为粘蝉、捉蜻蜒、钓鱼的普通服务组织,因为雍正帝在还是贝勒的时候,他的府邸里有许多高大的树木,一到夏天和初秋,整个府邸鸣蝉就叫个不停,让本喜欢清静的雍正非常烦恼,他就命手下用竹竿子粘“蝉”(一种昆虫),以便安心读书,''粘杆处''因此而得名。但是为什么后来''粘杆处''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组织呢?

众所周知,康熙在位61年,儿子35个,活下来的有24个。这些皇子们都很厉害,他们对皇位都是虎视眈眈,为了皇帝的宝座拉帮结派互相争斗,以至于有了康熙晚年时候九子夺嫡的局面。

雍亲王胤禛在九子夺嫡的斗争里并不出众,他自己不显山不露水,得不到康熙皇帝的重视,而且他实力也是相当薄弱的,并没有多少人支持他。但他这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伪装自己,掩饰自己对皇位的觊觎之心,表面上总给人一种只想做一个与世无争的皇子、对政治漠不关心的假象。

其实本人工于心计、城府极深,暗中招募武林高手组建情报组织,打探其他皇子、王公大臣的秘密。同时他还秘密训练那些为他捕蝉的家丁为之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这样“粘杆处”就逐渐发展成了十分强大的情报收集组织,民间称之为“血滴子”,可能大家从相关的影视作品中听说过这个词语。

雍正之所以能够在九子夺嫡中笑到可以说这个训练有素的情报组织“粘杆处”功不可没。雍正继位以后,任然重用“粘杆处”,可谓是上雍正手中第一特务组织。

“粘杆处”的大头头叫“粘杆侍卫”,一般都是雍正的心腹担当,立下大功的大特务也可以担任。他们基本上都是一直跟随雍亲王多年的老人,不仅位高权重,而且深得雍正的信任。至于粘杆处的一般成员,统称为“粘杆拜唐阿”或者“粘杆拜唐”,全都是武功高强,聪明伶俐的小特务,这些小特务原本都是内务府里的包衣人,身份清白,虽然是不入流、薪水不高的小官,但是每天都跟随雍正皇帝左右,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雍正死后,乾隆继位后仍旧利用“粘杆处” 来收集情报,控制内外大臣的活动。直到乾隆皇帝死后,“粘杆处”因为和大贪官和珅有牵扯,嘉庆皇帝有所忌惮,因此逐渐被废除。这个表面上捕蝉的服务机关,实际是一个情报机构的组织,它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漫谈君


清朝雍正时期的粘杆处就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做的都是见不得光的特务。但是粘杆处却并不出名,反而是另一个名字更为世人说熟知,那就是血滴子。

康熙乾隆都是在位六十年之久,但夹在两个人中间的雍正就有些憋屈了,只有十三年,让人唏嘘。也正好因为如此,在很多清末民初的小说里,都以雍正的死为谈资,最著名的莫过于《吕四娘演义》了。

据史书记载,雍正帝于1735年8月20日晚处理政务时突然得病,次日凌晨就死了。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死了,还是这样正值壮年,突发疾病,这些宫外的老百姓自然听不到内幕,所以开始产生种种猜想和传说,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吕四娘为报仇入宫削取了雍正的首级。

雍正年间有一湖南秀才叫曾静的因为不满雍正的高压统治,所以就上书陕西总督、岳飞二十一世孙岳钟琪策动反清。岳钟琪假装同意,骗出口供后将其抓捕。事后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大兴文字狱,将曾静、吕留良等人满门抄斩,按照故事桥段,吕留良有一孙女吕四娘当时在安徽乳娘家居住,所以逃过一劫。

吕四娘写“不杀雍正,死不瞑目”的血书后,就很巧的遇到了高僧甘凤池,也不知道是想收她当尼姑还是怎么滴,总之就授了她神功,飞檐走壁不在话下。功成之后,吕四娘就进京杀了雍正,提着首级而去,所以雍正大葬时只能用金子铸造头颅代替。

在演义中,雍正手下豢养了一批武力高超的杀手,专门拿着叫“血滴子”的武器到处帮雍正杀人,什么雍正的八弟、九弟都是这么死的。当然如何就这么简单的以暴制暴,那肯定不是皇帝的做派,皇帝更多的是暗箱操作,然后成功给安上一个或多个杀头的罪名,然后告诉天下的愚民这人反了大罪,当诛。

所以雍正手下有个叫“粘杆处”的情报组织,这个名字干的就是粘蝉捉蜻蜓、钓鱼的事情,当时雍正没即位时就在家中命嘉定操杆捕蝉,所以名字就这么来了。康熙那家伙,老了之后一直犹犹豫豫,不知道该立谁了,最后搞得朝堂乌烟瘴气,雍正为了早做准备,就私下招募手下,四处刺探情报,清除异己。

等到雍正夺得皇位后,就正式设立了粘杆处,其中一般的成员叫粘杆拜唐,头领叫粘杆侍卫。表面上是侍奉雍正帝的服务组织,实则就是干的情报工作。

粘杆处总部设在雍亲王府,后来为了方便,就将亲王府改为雍和宫。粘杆处分布在紫禁城内,方便雍正帝传达命令。后来乾隆也继续利用粘杆处控制大臣,直到乾隆死后粘杆处才渐渐废弛。

其实雍正重视情报的程度不仅仅是一个粘杆处能满足的,雍正将他的耳目触角遍及全国各地,有以奏折为依托的明线,也有以特务构成的暗线,以至于雍正说:“朕励精图治,耳目甚广”。像官员上下监督,用密奏的形式给雍正提供所需要的情报,雍正担心手下官员不积极,还动不动的询问人家。

另外就要靠发往督抚处试用后补的侍卫了,比如他曾派十名御前侍卫去跟年羹尧学习军事,暗地里的任务就是监视年羹尧和当地官民,可惜这些人都被年羹尧用金钱攻势收买了,以至于雍正写给年羹尧的信都肉麻的不行。后来事发后,气的骂这些侍卫“卑鄙”。

这些其实都是雍正为了监听四方所用的手段,粘杆处虽和锦衣卫类似,但并没有那么凶残,也没到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步。


邯郸醉


一、“粘杆处”是什么?

粘杆处这个名字很有意思,顾名便可猜得其大概用途,就是能粘东西的杆子,但若是把“粘杆”和“处”这样一个部门名称联系起来,则有点滑稽,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这就是有钱人的奢侈普通想象不了的古代版本。古代大户人家宅院深深,夏天时花草树木茂密,知了这种聒噪的东西也就孳生了出来,吵到主人睡觉。所以便有了这么一个专司粘知了的队伍,这个队伍放在皇宫中,也便有了相当正式和官方的名称,叫做“粘杆处”,专门给皇宫的主子们粘知了。

二、粘杆处的官名和别名,哪个更恐怖?

粘杆处的本职到了雍正手里有了深化和转型,他手下的这些人粘的不仅仅是知了,而且还有情报。《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康熙时期,太子两度立废,在其在位的第五十一年,太子胤礽再次被废,这给其他皇子释放了一个信号:大家都有机会被立储,成为将来的皇帝。

在这个过程中,四皇子胤禛一直韬光养晦,隐忍不发,在外人看来与世无争,几乎不构成威胁。但是胤禛并非真的无所作为,只是他深悟道家之真谛,他的动作都在不为人知的情况完成。他若想实现不争之争,必须得有可靠准确的情报才能够实现运筹帷幄,否则一切将是空中楼阁,无所依从。

胤禛把自己的粘杆处改为了情报机构,一方面便于掩人耳目,不引起人的注意,另一方面则是尽是身边人,易于建立信任关系,同时信息交换也比较方便。

掌握了各个皇子的动向,胤禛自然能够有的放矢。雍和宫,大多数人应该比较熟悉,即便是没有去过,在清宫剧中也常有耳闻。而雍和宫曾经是雍正的潜邸——雍亲王府,他为了使情报工作极尽隐秘,粘杆处的办公地点就设在雍亲王府,避开了内务府对其的管理。

粘杆处的人员分为两个等级,一类叫粘杆侍卫,是真正给雍正立过汗马功劳的大头目,绝对忠于雍正的核心特务;另一类就叫粘杆拜唐,也就是一些干具体事务的小特务。

粘杆处还有个官名,叫做尚虞备用处,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普普通通,但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或许就会让人闻之色变——血滴子。血滴子本是一门暗器,传闻可以取人项上人头而不见一滴血迹。雍正登基后,为了防止曾经为其办事的人反水,泄露秘密,对这些人进行了大清洗,清洗之后留下的便是血滴子。

胤禛成为皇帝后,粘杆处的业务范围也从打探皇子情报成为了专门的情报机构,全国上下,大江南北,臣子敌人,无不涉及,无不渗透。

当时有个官员叫王云锦,过年时在家跟朋友们打牌,发现有一张牌莫名其妙不见了,王云锦当时也没有放在心上。过了一段之后,雍正就问他过年都干了什么,王云锦照实回答了雍正。此时,雍正觉得这个人比较老实,便掏出那张不见的牌丢给他。当下,王云锦便汗流浃背,庆幸自己没有欺骗雍正。

三、粘杆处并非处处恐怖笼罩

粘杆处是令外人感到恐怖了些,但是也有其好处,那就是离皇帝近,虽说伴君如伴虎,但也有近水楼台之利好。

当年和珅就在粘杆处任职,只是个三等候补侍卫,一次有大臣奏本说地方仓库被盗了,乾隆大怒,来了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句话说完,在场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乾隆何意,只有和珅接道““回万岁,言在柙而逸,在椟而毁,典守者不得辞其过。”一下子点名了乾隆的用意,使得乾隆对其刮目相看,从此,和珅便开始平步青云。

当然,近水楼台也得有两把刷子,和珅人家可是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又会四门语言,所以,机会还是得留给有准备的人,否则近水楼台也只能水中望月。

不过,和珅因为粘杆处而在仕途上发迹,而粘杆处却因为和珅被取缔。历史有云: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贪污腐败,富可敌国,为什么在乾隆时期号称“流水的妃子,铁打的和珅”却在嘉庆时期倒了呢?原来,和珅利用其在“粘杆处”的职务之便,大肆搜罗朝中大臣的个人隐私,甚至包括了后来成为嘉庆皇帝的爱新觉罗·颙琰。

或许是由于清朝秘密立储的缘故吧,也或许和珅恃宠而骄,所以对这位皇子的黑料也没有放过,所以,嘉庆一上台,无论是嘉庆本人还是被和珅握着小辫子的大臣,都一致呼吁灭掉和珅。所以,和珅之死,除了因为贪污,还和新皇帝有恩怨。

恨及胥余,粘杆处也成了和珅的陪葬。当然,粘杆处被取消,除了皇帝不待见之外,当时的社会环境也较清朝初期有所稳定,反清运动也逐渐销声匿迹,所以对社会的信息掌控也趋于缓和,粘杆处也就该寿终正寝了。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文史墨客


早些年看《雍正王朝》的姊妹篇《李卫当官》系列时,就记住了雍正身边最倚重的机构叫做“粘杆处”,因为感觉这个名字起得太草率了,当时以为这是编剧的脑洞,在既有认知里,古代各部门的名称还是很庄严的,长大关注历史后才知道,原来“粘杆处”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机构,且在雍正一朝影响深远。

“粘杆处”这个名字看似普通,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下特务部门,就如同明朝时期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刺探情报、监察百官,这可为皇帝提供了不少便利和情报,十分有利于皇帝更加全面的掌控朝堂。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由雍正帝亲自设立的特务机关“粘杆处”是否真的如此厉害,能让人闻风丧胆?

清朝的“粘杆处”真的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吗?

清朝有个叫赵翼的人在自己的书《檐曝杂记》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清朝有位大臣叫王云锦,春节休假之期就与亲友在家中打叶子牌为戏,其实就类似于我们如今玩的长牌。玩着玩着,这牌就少了一张,几人遍寻不着,也就不在意了。

第二天上朝时,雍正帝看似闲聊的问王云锦昨日假期干什么去了,王云锦也是个实在人,立马回禀道,昨日去和亲友玩了一会儿叶子戏,雍正帝点了点头,夸赞他的诚实,边说边将王云锦遍寻不着的那张叶子牌给了他,王云锦接过之后,又是庆幸又是害怕。庆幸的是自己如实回禀,没有惹怒了皇上,害怕的是,皇上的竟然连他玩叶子戏都知道。

雍正帝能知道这些,也全都依仗自己的情报机构——粘杆处。换而言之,粘杆处的无孔不入也让雍正手下的大臣们日子过得战战兢兢,不敢兴风作浪。

粘杆处不仅像幽灵一样日夜不分的在暗处监视着他们的目标,而且他们往往还担任了杀手的身份,替雍正帝铲除一些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的手段狠辣,残忍无情,他们目标所至,往往是不留任何活口,无论老幼妇孺皆逃不过他们的毒手,因此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作“血滴子”。

在一些野史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血滴子杀人的记载,更有的说法认为,雍正帝的八弟和九弟都是死于血滴子之手。这些说法虽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但却可以旁证在当时人的心中,粘杆处中的确是杀人不眨眼、相当可怕的存在。

“粘杆处”的设立初衷

“粘杆处”的雏形,在雍正皇帝还未登基前就已经存在了,粘杆处的成员基本都是胤禛的包衣奴才,就是从小跟着胤禛伺候的人,粘杆处成立之初不过是负责料理皇子胤禛的一系列生活琐事罢了。

当时,四皇子胤禛的府邸内种植了许多树木,夏日炎炎,便有许多蝉在树上鸣叫,这让喜欢安静的胤禛十分烦恼,于是就命令府中的奴才拿着杆子将树上鸣叫的蝉都粘下来,让自己可以安安静静的休息。

不仅如此,粘杆处还可以给胤禛提供捕捉蜻蜓,捉鱼饵等服务,说起来不过是个生活类部门。由于杆子粘树上的蝉和蜻蜓,因此,这个部门就被称为“粘杆处”。

后来胤禛参与了九子夺嫡之争,粘杆处也就变了性质,表面上继续粘蝉,暗地这帮人却帮助雍正四处刺探消息,笼络大臣、铲除异己,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小型的特务情报组织。

胤禛表面上虽不与自己的兄弟们争强逞勇,但是粘杆处的确帮了他不少大忙。

雍正当上皇帝,粘杆处是立了不少功劳的,为了感谢这些人,雍正在内务府之下,将粘杆处特意设立为一个部门,粘杆处中的掌管人叫做“粘杆侍卫”,手下的成员被称为“粘杆拜唐”。

这些人都是雍正帝在皇子府时的旧人,深受雍正帝的信任,这些人虽然官职都不高,但是却都是皇帝身边的近臣。

可能是因为粘杆处这个名字不够正式,名声也不太好,因而雍正帝就给他换了一个更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叫做“尚虞备用处”,在雍正帝执政时期,粘杆处可是十分被看重。

“粘杆处”的归处

如果说明朝的“厂卫”是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那么“粘杆处”就是雍正为加强皇权设置了特务组织,其职能与明朝厂卫有诸多相似之处。

而且与锦衣卫想比,粘杆处官职小,不引人注意,行动起来更加的悄无声息,无孔不入。自己的一举一动皆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这样一想,让人不由得战战兢兢。

雍正执政时期,推行新政,触动很多特权阶级的利益,改革也因此寸步难行,“粘杆处”在雍正推动新政的过程中,是起到巨大作用的。

那么,这样一个特务组织,最后结局如何呢?

乾隆帝继位后,接手了他父亲留下的粘杆处,继续使用他来监控朝中百官,包括外省的大臣。乾隆皇帝执政初期,非常不喜欢雍正的铁腕政策,因此采取宽松的执政理念,结果导致官员腐败,民众反而对朝廷不满。

为了加强皇权,乾隆不得不学习雍正开展严酷政治,明面上通过“文字狱”打压官员和老百姓,暗地里用粘杆处,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

晚年的乾隆可能觉得粘杆处名声不佳,用久了之后有损自己百年之后的名声,因此就逐渐减少了使用。

嘉庆帝继位后,为了安定民心,整顿朝纲,在乾隆帝大丧期间,立刻就诛杀了大贪官和珅,同时也将粘杆处一同清理了一遍。

大概是因为和珅的手伸得太长了,伸到了皇帝身边的粘杆处上,所以嘉庆帝在铲除和珅的同时,也将名声不佳的粘杆处一同清洗了,留下的人手也不再启用,从此粘杆处这个特务机构就从世上消失了。

自古以来,“制衡”之道乃是帝王心术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皇帝为了保证朝中不能成为某个大臣的一言堂,通常就会采取一些手段。无论是明朝时期的锦衣卫,或是清朝的粘杆处都发挥了这样的一个作用。

但这样一个令人恐惧的粘杆处就这样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徒留下一些神秘的故事,让人忍不住去探究。


史论纵横


雍正能在九子夺嫡逆袭取胜,除了他擅于隐忍,攻于心计,政治手腕高超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情报搜集能力,“粘杆处”就是由他一手创办的情报机构。

本人知识有限,现尝试从“粘杆处”的几个发展阶段来阐述对于该机构的理解:

一、诞生初期——单纯的杂役仆从组织

雍正自小苦夏喜静,所以在自己的阿哥府中专门组建了一支家丁组成的队伍,不干别的,就粘蝉捉蜻蜓,故名粘杆处。

二、中期——情报机构的形成

康熙四十八年,雍正被封为雍亲王,皇子间的斗争也进入白热化,为了暗中培养自己势力和搜集各处情报,雍正招集了一批江湖高手、奇人异士进入粘杆处,进行专业训练,粘杆处的特务机能逐渐形成。

三、成熟期——名正言顺的情报组织

雍正登基之后,粘杆处由暗转明,被挂在内务府下,并得到快速发展与壮大,成为皇帝专属的情报部门。

粘杆处的头子被称为“粘杆侍卫”,是雍正的亲信,雍王府的旧臣。普通成员叫做“粘杆拜唐阿”,一般为包衣出身,虽属末流,但地位特殊,也算炙手可热。

粘杆成员所捕捉之虫、蝉,就是雍正的政敌与异己。

据传,雍正三年时,雍亲王府被设立为粘杆处的总部,并有一条暗道可直通紫禁城。皇宫御花园堆秀山前面的“御景亭”实为粘杆处的放哨岗亭。

四、后期——粘杆处的消亡

雍正死后,粘杆处转交到乾隆手中,继续为皇帝服务,监视和控制京城内外与外省大臣,直到乾隆去世后,才逐渐废驰,从历史的舞台退出。

总之,粘杆处存在于康雍乾三朝,属于雍正创立的特务情报组织,历史较短,又因为处理的都是机密和见不得光的事务,所以有关记载比较少,大多只能靠推测和野史传说了。






阿中说文史


文人笔下的《血滴子》纯属子虚乌有。真实的是:身处弱势地位最终夺得斗争胜利的雍正帝,确实得力于他手下训练有素的情报组织《粘竿处》。粘竿处,是一个专门从事粘蝉,提蜻蜓等服务的机构。雍正帝还是皇子时,住在北京城东北新桥附近。府第树木枝繁叶茂,每逢盛夏初秋,呜蝉聒噪不已。胤禛喜静畏署,往往命门客,家丁操竿捕蝉。在皇子的争夺斗争中,胤禛表面上与世无争,暗地里却步步为营,加紧了争储步伐。训练家丁队伍,以粘蝉捕虫的身份为掩护,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雍正帝能击败众多皇子登上皇位,除了他工于心计,政治手腕了得之外,这支看似不入流的《除虫》队伍也功不可没。雍正登上皇位之后,继续保留了这一特殊机构,右内务府之下特别设立了《粘竿处》机关。粘竿处的头子名:粘竿侍卫,大多为有功勋的雍正藩邸旧人担任,官居高位,权势逼人。粘竿处的一般成员一律统称:粘竿拜唐,由内务府包衣奴才充任,虽然品格不入流,银两不高,但每天跟随雍正在右,直达天听,炙手可热。雍正帝对粘竿处的人员选择十分谨慎,以包衣奴才来确认这一机构对自己绝对忠诚。可见粘竿处表面上是伺候皇室玩要的服务机构,无足轻重,实际上却是一个特务组织。粘竿处平时在御花园堆秀山《御景亭》值班观望,山下的洞前无论白天黑夜,都有4名粘竿侍卫和4名粘竿拜唐坐在上面,直接听命于雍正。小说中所谓的使用《血滴子》的高手,大约指的就是这些人。直到今天,以雍正时期血滴子秘事为题才的小说,说成了雍正帝杀人狂魔!影片仍层出不穷,为人们在茶余饭后提供了不少谈资。


茹叔敬


先不说“粘杆处”这三个字,我们听听它的别称就知道,粘杆处又称“血滴子”。相信很多人都对“血滴子”这个武器有所接触,说白了粘杆处这个组织同明朝锦衣卫是一个类型。

其实,粘杆处这个组织当初设立的时候颇为搞笑,是一个专门抓小昆虫的组织:知了、蜻蜓等等。

但出于争夺皇位的需要,这个组织的存在在后来发生了巨大转折,在雍正还是雍亲王的时候,他下令将这个组织改造成为一个刺客间谍组织。

通过参与训练,粘杆处的那些成员们成为了盯梢、刺探情报的好手,甚至很多人还被训练成为了武艺高强的刺客。在后来争夺皇位的过程中,转型的粘杆处帮了雍正不少忙。

雍正皇帝上位之后,朝堂之前仍旧一片乌烟瘴气,不得消停,势力角逐也未曾停歇。


在雍正处理国事的同时,他还要抽出大量时间来对付那些不安分、时刻想取代他的兄弟们,这个时候粘杆处仍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帮助雍正解决了不少麻烦,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粘杆处正式改名为“粘杆侍卫”。此时粘杆处的成员不仅有之前的雍正亲信的身份了,他们已经正式成为了皇宫中的侍卫。

正是因为粘杆处的成员成为了宫中的侍卫,他们手中开始把握实权,平日里他们普遍的工作是去奏事处或者帮雍正跑跑腿,传送一些奏折或其他东西。

但是,每当他们在任何地方看到有形迹可疑的人员时,他们都有权力将其缉拿归案。

当然了,这些人可不仅仅是普通的老百姓,就算是很多朝中大员,他们也同样有权力这样做,这就类似于明朝皇帝赋予锦衣卫们“先斩后奏”的权力了。


粘杆处成员们还有一个“超脱法律”的特点,这个组织虽然明面上属于内务府的管理范畴,但是,他们这些人却不受任何内务府官员的挟持,说白了就是内务府官员的话对他们来说完全可以不接受。

他们只对雍正皇帝唯命是从,就连他们办公的地点都是雍正皇帝特批给他们的。一旦有任务,雍正皇帝不会通过任何中间人,会直接对粘杆处成员下达命令。

这样的组织,可以说让朝中那些腐败官员们整天生活在惊恐之中,一旦被粘杆处的人顶上,他们的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粘杆处最为可怕的地方。

雍正去世之后,粘杆处仍旧留了下来。


在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和珅最初就是粘杆处的一员,因为经常陪在乾隆皇帝的身边,让和珅在乾隆皇帝那里越来越受宠幸。

乾隆皇帝宣布退位之后,粘杆处依旧是他手中重要的武器,而此时的和珅,不仅持有军机大臣的身份,乾隆还让他同时管理着粘杆处。

和珅利用粘杆处,四处收集见不得光的各种信息、情报、材料,这其中还包括和嘉庆帝有关的。

对于这些情况,嘉庆皇帝肯定心知肚明,只可惜那时乾隆还活着,他拿和珅没有办法。

终于,乾隆皇帝去世了,和珅被嘉庆皇帝赐死,粘杆处也因为之前成了和珅的贼窝而一并废除。


夏目历史君


粘杆处,也就是血滴子,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1722年继位,年号雍正)创立的。是清朝的特务机关,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 。早在其还是皇子时,便已创立。至其子乾隆后,逐渐被废除。

顾名思义,"粘杆处"是一个专事粘蝉捉蜻蜒、钓鱼的服务组织。雍正还是皇子时,位于北京城东北新桥附近的府邸。内院长有一些高大的树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叶中有鸣蝉聒噪,喜静畏暑的胤禛便命门客家丁操杆捕蝉。康熙四十八年,胤禛从"多罗贝勒"被晋升为"和硕雍亲王",其时康熙众多皇子间的角逐也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胤禛表面上与世无争,暗地里却制定纲领,加紧了争储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训练家丁队伍,这支队伍的任务是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这就是"粘杆处"的来由。

清朝早期设立的情报机构。"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juàn)捷者为执事人\

读书是福


粘杆处,又名血滴子,是清朝雍正皇帝创立的。

粘杆处”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

粘杆处最开始,是当时的四皇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手下的包衣奴才。

胤禛还是皇子的时候,居住在雍亲王府。当时处于夏天,满庭院的树上有很多蝉,不停地叫。

而胤禛喜欢僻静,便让这些包衣奴才,将树上的蝉给“粘”下来,其实就是去捕蝉。

粘杆处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这算是粘杆处的前身。

当时九子夺嫡,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胤禛和胤祀之争,也越来越剧烈。

胤禛为了得到皇位,便训练粘杆处的侍卫,让他们明面上是捕蝉,其实背地里,是替他扫清障碍、打听信息的。

所以,粘杆处类似明朝的东厂,是一种专门替胤禛办事的特务机构。

为什么相传令人闻风丧胆?

粘杆处令人闻风丧胆,其实有点夸张了。虽然粘杆处做的,有些是见不得人的事。

有的时候,可能也要去杀人,但是胤禛并非是嗜杀之人。

没有理由地杀人,这种现象是极少出现的。而粘杆处也不像东厂那样“先斩后奏,皇权特许”,实际上,他们并没得到特别大的权力。

尤其是雍正登基之后,再传位给乾隆皇帝,粘杆处就存在就更加薄弱了,逐渐演变成,陪着皇帝游玩的侍卫,这个机构慢慢就被取缔了。

原因也很简单,粘杆处做的事情,是不能拿到明面上说的,雍正当年创立的目的,也是为了借他们之手,替自己处理一些不方面做的事情。

如今帝位已经稳固,安稳交到了乾隆手上,他们存在的价值,自然也就没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