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種正常現象,它能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外部世界。但是,當催促過多,父母無法克服自身焦慮,容易將這些焦慮轉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

"你能不能快點啊!慢騰騰的,你是蝸牛嗎!"

寶媽是不是對這句話感到很熟悉,很親切?那是自然,因為自己在家就經常說這句話,簡直是倒背如流。

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孩子每次做事都需要催促,比烏龜還要慢,有的時候還會表現出不耐煩。早晨起床、穿衣服穿鞋、刷牙洗臉、吃飯,都拖延懶散,父母催促幾次,孩子還會和父母頂嘴,說:"急什麼呀!"

能不急嘛!眼看著孩子上學要遲到、自己上班要遲到,父母可謂是"十萬火急"。孩子遲到會被罰站,家長遲到要被扣錢,當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當然,也有很多急性子的父母,催孩子已經成為了習慣。及時孩子表現出一丁點的拖拉,父母都是不停地催孩子快一點,嘴巴就像機關槍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日本著名親子雜誌《AERA with Kids》曾經做過一個調查,調查顯示,有高達80%的父母每天多次對孩子催促"快一點",頻繁催促的頻率集中在早上出門時、晚上孩子寫作業、收拾玩具、洗澡、睡覺的時候。

前段時間,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站被瘋狂點播。創作並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

今年48歲的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有一天靈感來襲,將自己催促兒女的話寫成了歌曲。整首歌只聽到一位母親急切的、嚴厲是催促聲:"快點啊,快點啊,不然就來不及了。"網友看到之後都調侃說:原來全世界的母親都有一個外號叫'老催'。"

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為什麼父母總是習慣性地催促孩子呢?

希望孩子提高做事效率

父母經常催促孩子,出發點也都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夠勤快一點,做事幹脆利索。畢竟孩子養成了做事勤快的習慣,今後在這職場中,工作效率也就更高,也就更有進步的空間。

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父母經常催促孩子,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1. 孩子變得沒有耐心

經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會變得心情浮躁,難以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情,經常敷衍了事。他們都急於求成,想著快速完成一件事情,做事也就會下意識地馬馬虎虎。而不被催促的孩子,能夠靜下心來做事,性格沉穩,做事有條不紊,效率也會更高。

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2. 獨立自主性差

父母總是嫌棄孩子做事拖延,孩子會缺乏自信心,逐漸懷疑自己的能力,做事來也沒有信心。而且有的時候,父母覺得孩子拖拉,就會代替孩子完成,孩子的獨立自主性也就更差。

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3. 孩子不喜歡思考

父母經常催促孩子做事快一點,孩子就沒有時間獨立思考。孩子形成一種習慣後,腦反應就會比較遲緩,總是衝動做事,缺乏動腦思考的能力。

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4. 孩子容易焦慮

適當地催促可以給孩子帶來動力,但頻繁的催促,會給孩子帶來焦慮。壓力是兒童焦慮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父母催促孩子的時候,往往伴隨著怒吼和責罵

孩子原本的做事節奏被打亂,加上父母施加的壓力,就會變得焦慮不安。

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媽媽,就是著急的媽媽。

孩子時間觀念太差,做事都需要催促。

父母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呢?

其中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對時間進行合理地規劃。

在執行計劃之前,預留出一定的時間給孩子,比如10分鐘或者1個小時,把即將要做的事情提前告訴孩子,讓孩子的心理有個準備。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儘量不要催促孩子,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自己的任務,如果沒有按時完成麼孩子就要對自己負責。父母要讓孩子有深刻的時間觀念,孩子敬畏時間,知道時間匆匆,才能夠養成勤快的習慣。

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

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

總是催促孩子“快一點”,有較大的害處?愛“催”的父母該留神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所以做父母的點擊下方,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