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要抱睡,一放就醒怎麼辦?

相信好多新手媽媽會有這個問題:寶寶一定要抱睡,一放就醒,怎麼辦?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我們人類的進化開始說起。 人類進化,從四肢在地上變成了兩隻腿在地上,相應的,我們的骨盆也變得小了。

為了能夠從變小的骨盆中擠壓穿過,從子宮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的孩子必須選擇在還沒完全成熟的時候就出生。也就是說,我們為了照顧大腦,因為我們人類是靠智商活下來的,為了照顧大腦,我們是提前從媽媽的子宮裡出來了。換句話說,我們人類都是“早產兒”。

寶寶在我們肚子裡的時候,大腦是迫不及待的在長,大腦的發育必然導致頭部體積增大,如果他們不提前出來的話,他們就會被卡在產道里。但是即使是提前出來,頭部的發育還是沒有完成的,出來之後我們還需要在媽媽的懷裡度過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大腦在快速發育,身體也在跟上快速的發育。 所以,為了讓我們的嬰兒能夠安全的早點出生,並且出生之後也安全成長,我們必須要為之付出的代價就是,要花力氣去模仿子宮的環境。

這個時候的寶寶是不成熟的,如果說,袋鼠是有了袋子去模仿子宮的環境,那麼我們人類就是用雙手把孩子抱到我們胸前,來模仿子宮的環境。如果我們拒絕給我們的寶寶提供類似子宮的環境的話,就好比是袋鼠媽媽拒絕小袋鼠呆在自己的袋子裡一樣,這是很不可理解也是很荒謬的事情。

我們會發現越是在一些文明沒那麼發達的地方他們就越是如此做的,就是給寶寶提供類似子宮的環境,比如揹簍或者背巾揹著孩子去地裡幹活。 孩子出生之後的生命早期這一段時間,本來應該是在媽媽子宮裡度過的,但是提早出來了,所以他在非子宮的環境是適應不良的。

出來之後總有我們睡覺的時候,總有我們吃飯的時候,總有放下換尿不溼的時候,所以,已經比在子宮裡抱的少很多了,等他長大,他會坐,會走,會跑,我們會抱的越來越少,所以無需擔心,大自然設計好了整個的節奏,一點一點在減少,不是在增加。

那我們是不是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孩子要抱睡了,因為抱著睡更加像在子宮裡,是讓他覺得安全的、舒適的,抱著睡有媽媽在,媽媽在就代表生存的幾率大,媽媽不在,就代表可能面臨危險無法逃脫危險。所以如何搞定抱睡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放下!或者說抱著睡才是常態。

換一個思路來考慮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不想抱睡,可能我們會擔心:

1.擔心孩子會抱習慣。

2.很累!我抱著很累。

下期跟大家分享下,做好這幾件事,和奶睡、抱睡說拜拜!更多育兒知識分享,關注我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