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過時了嗎?你怎麼看?

huoluomo


大家好,我是文化領域創作者,我喜歡文化,熱愛文化。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針對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觀點和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

榜首,我國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文明古國,在國際上咱們一向是以儒家文明的形象進行交際的。包含校園書中傳達的常識,簡直都是儒家文明居多,從小學到大學,可見儒家文明在我國的文明中有著無足輕重的位置。\r

其二,儒家文明實費用廣闊,不管是做人仍是幹事,或者是學習,都有協助。如論語中所說,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些都在生活中體現的酣暢淋漓。\r

以上就是有關於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同時希望大家能學習到更多的文化,全面提升自我文化知識,提高自我素質,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明天。\r


澤林講八字


我是作家,曾經花了不少時間讀儒家經典,對儒家思想有一點點小小心得,談談我是怎麼放棄讀儒家的典籍的。

儒家是當年統治階級為統治老百姓,而量身定製的洗腦工具,你說這樣的學問過不過時?

一個令人開腦洞的事實:很奇怪,中國以前很多典籍都找不到了,也許是秦始皇燒了,也許是項羽燒了,但是儒家的典籍卻完整的保存下來了。我不敢說這是不是陰謀論,但是事情總是有點蹊蹺。

首先說我的讀儒家經典體會:我年輕的時候看過不少儒家的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啊。看得非常累,說句老實話,就算弄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沒什麼特別大的心得。後來看王陽明的心學。當時懵懵懂懂,現在反思,感覺說了半天就是:讓人認識自己,迴歸到自己的良知本體上。

現在看來這些學問,基本上都是牽強附會,玄而又玄,大部分都是要靠自己去“悟”。後來看到王陽明在院子裡看竹子,“格物致知”,方法就是眼睛盯著竹子,一動不動,來悟出竹子的“道”,一直看了七天,看得腦袋直冒金星,休克倒地。看完這個故事,我就徹底放棄了研究王陽明瞭。——我們把王陽明神聖化了。

再說說現在的感悟:另外,我相信孔子本人的想法,和儒家也是不同的。孔子自己的本意後來被他的徒子徒孫做了很多補丁,再加上統治階級刻意的選擇,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曲解孔夫子的原意。所以,孔子思想,和儒家思想就不是一回事。

其次,西方科學和我們中國的思想有非常大的不同,特別是從格物致知,這個角度,中國人強調去冥想,西方人強調動手去實驗,根據實驗結果來推斷事物發展的機理。一個動腦,一個動手,動手的雖然辦法笨,但是始終在往前走,動腦的看似聰明,卻永遠不進步。中醫永遠在原地踏步,西醫卻勇往精進,高下立判!

另外,我認為儒家思想不能再把它放在很高的位置上,那有空的時候去看一看,瞭解一下過往我們,人類的思想,境界,水平,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是非常不錯的讀物,但是要用儒家思想來,指導我們現在的生活,就是刻舟求劍。

最後,我們說說,討論這些思想上的差異,你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不要扣帽子,動不動就說反對者不愛國。

補充一下:“尊重傳統”“熱愛傳統文化”我認為要和就事論事分開。我們討論問題,不討論主義。


裴觀世界


我認為,儒家思想永遠不會過時。

儒家思想是先秦百家思想之一,由孔子創立。其政治上主張“大一統”,維護專制主義,倫理上主張仁義,教導人們如何治世和處世,是典型的“入世”思想,與道家的“無為而治”、佛家的“出世”有很大區別,所以更容易為統治階級所利用,併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儒家思想不斷積累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儒家尊崇“仁義禮智信”。孔子提倡“仁與禮”,孟子提出“義”,都是引導人們積極向善,以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特別是孔子,提倡開民智,教民以禮、天下人“有教無類”,使更多人接受統一思想教育,建立民族心理基礎,慢慢形成統一的民族意識形態,對後來中國經歷了多次分裂後繼續走向統一提供了文化基礎。

毋庸置疑,儒家思想存在很多弊端。在我國曆史的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社會里,儒家思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長期被封建統治階級作為統治工具,以禁錮人民的思想和行為,是一種變相的“愚民”。這些思想我們可以謂之為“糟粕”,應該遺棄。比如官本位思想,使得幾千年以來“學而優則仕”思想盛行,每個人讀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當官。儒家思想中的官本位、父本位等思想過於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絕對尊崇地位,這些嚴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關係抹殺了個性思維,形成人與人之間的極大不平等。

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一個居絕對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並被全社會所奉行。這種社會意識形態不僅被人們主動奉行,甚至還會以遠遠高於法律地位的方式被執行。

經過兩千多年的融合發展,有很多精華內容至今仍被我們遵守。

我認為,我們今天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所提到的“文明”、“和諧”、“誠信”、“友善”,正是源於儒家思想,也是我們繼承儒家思想精華的一種表現。你認為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微文創


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國流傳了二千餘年,可以說在古老的民族文化史上佔有統治地位。而任何一種佔統治地位的思想文化的產生都代表著佔統治地位的政治,經濟利益及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儒家思想是歷史的產物,它產生於"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各分封的諸侯國紛紛開始發動爭霸天下的戰爭,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戰亂不止,百姓流離失所,這給當時的農業生產造成極大的危害。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就指出“春秋無義戰",連綿不斷的戰爭的後果造成“家"與國的不利局面。儒家思想提出了“三綱五常"來規範人們的思想,道德行為,主張以禮義教化來統一人們的思想。這無疑對鞏固封建社會大一統的專制統治起過重要作用。儒家的“禮,義,廉,恥,信,樂,及“仁政“等一系列的道德教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穩定社會的作用。這在客觀上也有利於農耕文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傳統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對真善美的境界追求,對學習上的勤奮不倦的精神嚮往,對忠孝仁厚的家庭倫理的訴求,在中國長達二千餘年的歷史中,受到高度的重視和傳承。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歷史上的任何思想體系,都帶有時代的侷限性,每一種思想體系都有它的普遍意義,即有價值的精碎部分,也有它的認識上的片面性。因為在特定歷史環境中產生的思想,不可能完全解決人類社會今天和明天的全部問題,儒家思想既然是封建時代的歷史產物,那麼其中相當一部分已不適應今天社會發展的需要,其過時仍是必然!

應該指出,在人類社會進入全球化時代的今天,應該不斷反思儒家思想所存在的問題,需要對儒家思想體系進行新的詮釋,不斷髮掘儒家學說中所具有的普遍性意義和特有

取取的理論價值,只有遵循古訓“日日新,又日新“,自覺地適應時代要求,不斷更新其理論,才能更好地傳承儒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我們對待中國傳統經典的基本態度,也是提高優秀文化傳承自覺性的根本之道。

訂正:本篇第五小節多了"取取”二字。讀時務請注意。





浙江湖州羅林


儒家思想過時了,這個論調應該與當下功利思想流行有關。

首先明確什麼是儒家思想,思想內涵是什麼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以孔孟為代表,核心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

仁:仁愛。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
智:同"知",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範疇。
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為儒家的"五常"之一。
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包含有寬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忠乃表現於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
孝: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於對父母的贍養,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

悌:指對兄長的敬愛之情。

為什麼會覺得儒家思想過時

第一,固化、僵硬地看待儒家思想

覺得儒家思想過時了,一部分人是過於功利。但是更多的人是不瞭解什麼是儒家思想,簡單認為其只是“忠君”,是封建主義的糟粕,而且這裡的忠往往被理解為愚忠。

第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物質生活大大豐富,而精神生活的發展滯後物質生活的發展。這是歷史必然。另外,物質生活豐富,也會產生更多的思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有美麗芬芳的花朵就必然有毒花食人花。有爭論有分歧是為了讓正確的思想在歷史的源流中更強壯,畢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第三,過分誇大物慾的重要性

我們總是一邊追求偽精緻、一邊欣賞東歐國家的自然純真。一邊曬著ins風的下午茶,一邊又推崇斷舍離。物慾,誰都不能輕鬆地說自己沒有,但是有到什麼程度直接決定了自身的幸福指數。

正確看待、踐行儒家思想

第一,正確認識“中庸”

中:最通俗的話就是“剛剛好,恰恰好”,很方便理解。

庸:不是現代漢語的平庸,同“用”有多種解釋,比如:“需求”、“功用”等。

中庸,上下為天地,人在中間,所以要保持中正平和、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論根源源於人性。也蘊含堅持的意味。要將仁義之路堅持到底。

所以,中庸是堅持去做,有禮有為的做,而不是不做。

第二,正確的義利觀

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第三,傳承中華文明

文明需要傳承,文化需要推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次的疫情,全世界都在抄中國的答案,目前為止還抄不好。因為,我們經歷這樣的考試做出這樣的答卷,是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做基礎,“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該做事情的時候,我們團結一心絕不會後退。


閱讀月讀悅讀


儒家學說在幾千年發展演變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形態演變,最經典的演變大致可分為先秦時期、兩漢時期和宋明時期這三個階段。

  先秦儒學更多地是對“周道”進行整理和闡發,主要注意力放在辦學和遊說兩方面,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甚至連著作也是門人整理而成。

  兩漢經學更多是註疏與闡發儒家經典,這個時期已經開始專門有人整理著述並延伸其要義,但依然沒有過多討論地形而上的宇宙本源等哲學問題,即依然沒有自己的體系。

  到宋明時期的程朱理學,則為了發揚儒學而開始系統的研究了,進而形成了在後世名聲大噪的“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體系,這使得儒學的理論體系空前完善,這一階段被稱為新儒學。

  儘管以程朱理學為主流的宋明理學以孔孟之道自居,但就事論事,它們與先秦的孔孟之道早已相去甚遠,因為其已是融合了佛教與道家的思想成分。

  同時期,與其對立的陸王的心學也在默默成長,直到王陽明的一聲“天理即人慾,人慾即天理”響徹天下後,知行合一的心學也登上了新儒學舞臺。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新儒學將歷代儒家的社會觀念、倫理道德、人生信仰、生命價值觀融入一個高度概念化、系統化的哲學體系。這種更加邏輯化、抽象化、哲學化的新儒學體系,充分適應了封建社會後期的社會發展需求。

  到近代,一些飽學之士開始有留洋的背景,如胡適、馮友蘭、陳演恪等人,接觸了大量的西方哲學,進而又開始主張中學為本西學為用,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與時俱進的儒家思想,是世界經典哲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世界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交融越來越頻繁,儒家思想對這個世界將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永遠不會過時,只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綻放新的火花。




大額頭者


“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變;不明其得失,無以獲從入之途。”當代發展儒學思想主要用於企業的管理,應用儒學思想延伸把出的領導力智慧是當代企業領導者的必修課,在企業管理方面的應用已經成了當代管理者核心理念。

百年來,中國人、東方人都公認,現代民主就是西方的民主,它起源於歐洲。學習、借鑑,乃至全盤照搬西方的民主,也就成為許多近現代中國人的思想熱點。但是,在半個世紀以前就有西方人,經過近百年來,無論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實現社會現代化的一種文化上的障礙、精神上的阻力。然而,在半個世紀以前就有西方人指出,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曾經是17—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社會,形成和發展的一種精神動力;半個世紀之後的今天,東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尤其是中國近20年的飛速發展的歷史,向世人顯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東方文明,不是實現社會現代化的一種精神阻力,而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動源。

儒家思想永遠都不會過時!原因在於如下三點:

第一,因為儒家思想是我們的根是我們最本源的東西,撇開這些,所有的一切建設都將是空中樓閣。撇開這些,也就撇開了基本的道德,更是撇開了基本的信仰,如果我們現在還不去學習,那我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呢?

第二,我們把儒家思想當為“國家之本”是毫不為過的,桂冠如此之高,此時不學更待何時。我們中華民族傳承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任何一個國家不可比擬的。

第三,為了我們的後更有禮貌,讓我們現在的人更孝敬父母,這也是現今社會比較現實的道德意義,儒家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學習的文化,學習不是表面的去學而是實際的去學習裡面潛在的思想,潛在的意義。

~✍️來自【沉默是金】🦋



成都金易乾通文化傳播


我是偷聽制筆的強哥。很榮幸回答你問題。

關於儒家思想過時了嗎?你怎麼看?

我的回答是:儒家思想永遠不會過時,但儒家思想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做不同表述與提升。

一、儒家思想在歷史不同時期是有不同表述的

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義禮智信。自孔子以降,根據時代的變遷儒學就在積極適應社會,為社會的思想進步做先鋒。儒學到孟子的性善說,到荀子的性惡論,到公羊派的天人感應、大復仇、夷夏之辨。再到宋代的程頤、朱熹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到陸九淵、王陽明的陸王心學”致良知“。再到明末的顧炎武、王夫之提倡”經世濟用、趨勢更新“。再到清末康有為的新儒學等等。儒家思想在各個時代都有在積極引領社會融入社會,只是在有清以來思想受到鉗制,阻礙了儒家思想的進一步發展,近現代中國西學東進,儒學改良沒有市場,新文化運動後全面擁抱西方文化,再到解放後眾所周知的原因,儒學發展掉進了低谷。由於人才的斷代,當代的儒學表述較為混亂,對於傳統的儒學研究都來不及,更談不上去做與時俱進的儒學發展,這也就出現了魚龍混雜儒學表述一片亂象的情況。

二、儒家思想不過時,是傳道的人在過時

儒學是東方思想的結晶,沉澱積累了數千年的東方智慧。思想的核心是人,雖然經濟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但是人內心的困惑、侷限性一直都存在,儒家思想能幫助人解除困惑,提高認識、激發潛能、無所畏懼。但當代儒家思想應該深挖儒家經典後面強調的本質,而不能照本宣科的用兩千年前的行為規範來指導今人的行為,應該與時俱進去闡述儒家思想,要與時代接軌接地氣。比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這句話,這裡的禮,孔子時代指的是周禮,你在當代就不能去讓我們遵循周禮,而應該平行替換為,當代的商務禮儀、外交禮儀等等。理解儒家思想要放到當時的語境去理解,運用儒家思想要結合現在的情況去活學活用。所以傳道的人,要用時代的語言重新去闡述發揚儒家思想,而不能抱殘守缺,要泥古出新。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偷聽制筆


儒家,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禮為本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以天子為宗教領袖,以孔子為先師,以詩書禮樂易春秋中的神道設教。儒教正統始自漢武帝獨尊儒術,漢靈帝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使天下鹹取則焉,正式把儒教定為國教。

綿延2500年的儒家,滋潤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經久不衰。其實,董仲舒時候的儒家和孔子時期所推崇的已經大相徑庭。儒家自誕生之日起,無時無刻不在經歷這與時俱進。即使中間出現了“程朱”這樣的表裡不一的學問家,出現了禁錮人們思想的因素,但這不是儒家理論的錯,不是老師的錯,是學生的錯。

即使“54”之後,儒教仍是我們民族的跟,它已經融入我們每一個人的血液中,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現代哲學衝擊不了,現代科學也衝擊不了,只要是做人,就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對於做人的知道哥分析,超得過儒家。

儒家沒有過時,相反,在新的世紀,包括後續200年,儒家會更加發揚光大。



AyrtonSennaF1


我覺得,儒家思想確實過時了。

因為,儒家思想產生於春秋時期,是為正走向衰落的奴隸主貴族階層服務的。孔夫子在世時,曾四處遊說推銷。但當時的統治者們,大多代表著新興地主階層的願望,對他的學說難予接受,孔夫子可說是四處碰壁。後來,董仲儒等改造了他的學說,使其符合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十分有利於維護、鞏固他們統治的需要,這才獲得了漢武帝們的認可、重視和採納。甚至不惜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大魄力、大手段,推廣、實施其學說。通過幾千年的應用,儒家思想雖然有不斷改進,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始終是代表著地主階級的利益,為地主階級服務的。我們現今的中國,已經經歷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等歷史時期。早就脫離了封建社會、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範疇,進入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虎距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現在,"領導我們亊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封建地主階級服務的儒家思想當然已經過時了。

當然,說儒家思想已經過時,並不等於將其全盤摒棄。個人認為,儒家思想在我國傳承了幾千年,有的內容還是有益於國、有益於民的。我們應該棄其糟粕,取其有益,與時俱進,改進發揚。事實上,儒家思想的某些內容,我國不僅正在用著,並且用得比儒家的主張更好更完善。例如,有教無類的思想、輕徭薄賦的思想、以民為本的思想、富國強兵的思想,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