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一書,走天下:《建築的故事》,活著的歷史

1.

建築,是用石頭寫成的史書。

我們常常仰望星空,期待著能找到一個懂自己的朋友,想要訴說心事。然而,常常尋覓無果,我們也只能徜徉在自己的世界中。


古時候,建築低矮,更容易看到星星。可還是有很多人不滿足,想要站得更高一點,於是,大家便都喜歡登高、望遠。


疏條交映,有時,我們也喜歡倚窗遠望,沉思中,總是迷茫。人類總是喜歡回想從前,回想最初生活的模樣。


可惜,我們很難再去探尋那段歷史了,至今,也唯有看看古代的建築。


說來也奇怪,人類的創造千千萬,竟只有建築,讓我們可以一下子就回到幾千年。彷彿踏上了時光機,冷冰冰的建築,也好像一下子,就有了人的情感。


曾獲得過普利策獎的英國作家,帕特里克·狄龍寫過一本特別棒的建築方面的書籍,那便是《建築的故事》。


觀一書,走天下:《建築的故事》,活著的歷史


帕特里克·狄龍用講故事的形式,向人們介紹了16座傳世的建築,從金字塔到帕特農神廟、從紫禁城到水晶宮、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這本書既有宏觀的敘事,又有微觀的驚人的建築細節。再搭配英國著名的手繪插畫師——斯蒂芬·比斯蒂的建築剖面圖,給人以震撼的閱讀的體驗。


建築,是活著的歷史。我們共同見證。


2.

國王已死,然而山石永存。


古來帝王將相,想要永垂不朽者,世代有之。然而生年不滿百,豈止悲哀。


古埃及有一個法老叫左塞爾,他開疆闊土,政治清明,被人民奉為神明。可以說,在當時他是所有埃及統治者中,最為偉大的一位。


儘管如此,他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君王,依然害怕面臨死亡。他想要永垂不朽,但他知道自己僅靠肉身,是無法征服時間的。


後來,他想到了石頭。他命大臣為自己建造了一座巨石陵墓,這便是——左塞爾金字塔。左賽爾是埃及金字塔建造的開創者,同時他也用自己的陵墓,證明了建築可以永垂不朽。


觀一書,走天下:《建築的故事》,活著的歷史

左賽爾金字塔


中國的很多帝王,也都有此好。陝西西安臨潼的秦始皇陵,是我國保存至今中國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又比如,中國明朝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坐落於我國首都北京的西北郊,也是一處神秘的所在。


不僅中國如此,國外也有很多類似的建築。帕特里克·狄龍在《建築的故事》中,所提到的泰姬陵,便是莫臥兒當時的統治者沙·賈汗,為他的愛妻所建造的陵寢。


觀一書,走天下:《建築的故事》,活著的歷史

泰姬陵


泰姬陵的的每面牆上都鑲嵌著華美的珠寶,同時,它的周圍又有遍佈溪流和水池的公園,環境非常地美好。沙·賈汗說,“看到這座建築,便觸景生情,讓人悲傷。太陽和月亮都為之流淚。”


是啊,如果沒有這些建築,我們也便記不得這些歷史,這些故事。


建築,是活著的歷史。永垂不朽。


3.

建築,描繪天堂的模樣。


建築不僅僅建來給人住,更是建來給人看,給人仰望。


當人們搬出石洞,逐漸熟悉了用工具去建造房屋之後,便想要再為自己的夢想,去創造點什麼的時候,教堂便出現了。


觀一書,走天下:《建築的故事》,活著的歷史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國的夢想與希望,它成為了君士坦丁堡這座城市的中心,同時它還是遊子們魂牽夢縈的地方。


它逐漸變成了一種信仰,教堂裡燭光搖曳,經文飄蕩,薰香嫋嫋,讓人覺得,這便是天堂!


之後克呂尼修道院院長修建的克呂尼教堂,莫里斯主教至死都未得見的巴黎聖母院,無數人前赴後繼,把自己的想象具象化,凝結在建築之中,向人們描述著《聖經》的故事。


4.

山河破碎,宮殿卻依舊輝煌。


多少都城,向人們描繪著統治者的野心。帝王在宮殿上,站得高高,發號施令的同時,他也變成了建築的一部分,威嚴、肅穆。


中國的建築,與當時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建築,都有很大的差異。為了追求不朽,那些高高的建築,用石頭壘起。而當時我們中國的建築,即使是最宏偉的建築,也都是木造結構。


亭臺樓閣,曲線優美,山水相依,透著自然的和諧。與其他建築相比,中國的建築更考慮人的因素。


中國的園林是世界藝術的瑰寶,當你置身其中,無論你站在哪個點,都能看到一幅美麗的畫面。


明朝的統治者修築的紫禁城,金水河的河水流過庭院,直到送走中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如今,他依然沉默著,不去講述那些空蕩蕩迴廊裡的故事,那些被命運裹挾著的無法訴說的淒涼。


觀一書,走天下:《建築的故事》,活著的歷史


人類歷史上,多少王朝興起又覆滅,然而有些建築卻保存了下來,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是我們無言的精神財富。

5.

建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人類從森林中走出,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尋求庇護。遮風擋雨,是我們最初的訴求。溫暖舒適,是我們進一步的追求。


我們逐漸成長,建築,也更加結實堅固。人們逐漸在追逐華麗上下功夫,卻忘記了何為樸素。為了獲得更多的金錢,人們追名逐利,肆意揮霍。


縱觀歷史,沒有哪一種華麗能夠一直持續。當災難來臨,人們的理智處於上風,華麗便逐漸趨於簡潔。


從古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到古希臘的神廟,從羅馬帝國時期的索菲亞大教堂,再到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和中國的紫禁城,這些抑或追求永生,抑或追求華麗,但終於越來越剋制。


人們開始思考建築的意義,就像我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一樣。當我們擁有了很多很多的金錢,然而又不快樂的時候,便會發現:其實,簡單的生活往往最可貴。


正如作者帕特里克·狄龍在《建築的故事》一書中所說:美麗不依賴於藻飾,最簡單的事物,也許就是完美的。


觀一書,走天下:《建築的故事》,活著的歷史


苦難面前,我們發現簡單的力量。如今,疫情當前。這個時候,活著就已經很好。簡單的食物,也是美味,身邊有親人在,生活就有希望。


雖不能遠行,但心動已如身動。觀一書,走天下。《建築的故事》,就是活著的歷史。


我是為你抒寫最美的讀書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