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写实绘画的重新流行是否说明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共同低潮期?

WdLsp_缈


有关绘画艺术的话题,人们难免会去讨论油画,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油画艺术和人们的生活太接近了啊,都说油画是色彩的艺术,而人们所生活的世界也是色彩的世界,问题来了:超写实绘画的重新流行是否说明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共同低潮期?



超写实绘画的重新流行,说明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共同低潮期

很大部分人都会以为超写实主义风格油画诞生于当代,也就是这近四五十年的时间,而且很多人都会认为在国内的画家中,冷军是超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其实,在几百年前,超写实主义风格就诞生了,比如,17世纪荷兰伟大画家伦勃朗创作出的“伦勃朗式用光”,那一刻,超写实主义就诞生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也很简单了,因为现在的摄影艺术采用的就是“伦勃朗式用光”,而超写实主义油画又和摄影艺术的照片几乎相同,所以说伦勃朗时代就是超写实主义风格油画的诞生时代,只不过那时候受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也就没人称伦勃朗的画风为超写实,

然而,到了现在,超写实又重现在人们的眼前,却成为了当代油画艺术的潮流,这看起来并不是油画艺术的进步,这叫“旧事重提”,并没有什么新鲜感,充其量也就是17世纪的伦勃朗风格,在现在重新流行起来,可以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无法引起人们的想象力,



而且,又由于现在的超写实主义油画的表象和摄影照片几乎一模一样,所以人们就会认为既然都有如此高超的摄影技术了,为何还要这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超写实主义油画呢?这是很难以让人所理解的啊,既然是画,就要有画的模样,不该搞得和摄影照片一样,


诗夜城主


先举个例子,曾经在中国1980年代流行的大喇叭裤,前几年也一度成了中国服饰的时尚。

再举个例子,金公子的发型一度被认为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文物,但现在你在街头随处都可以看到类似三公子的那种两边铲平,中间往后梳成大背头的发型,这种出现在历史照片中的发型已然成为了当今的时髦。


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缺乏或者丧失了想象力和理解力,而是艺术有着天然的、轮回的规律。

正是艺术的轮回,让经典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得到了传承,并定格为永恒。

这里还是要说道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其最好的理由就是向古典致敬,向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艺术致敬,结果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文艺复兴。

一些艺术形式都是传承有序,是在复古与创新中创造了新的艺术历史。

那么,超写实作为一种在1960到1970年代,被美国一批超写实艺术家玩到极致,或者说玩坏了的艺术形式,在今天竟然得到了不少中外绘画艺术家的追捧,这样的结果我们大可不必惊讶,这也是艺术的自身运行规律。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历史中轮回的不仅仅有经典,也有正在塑造的经典和被历史淘汰的形式。

这里,我们尚不能断然定论超写实绘画未来能不能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但起码现在还不能确定他就是被历史淘汰的艺术形式。


事实上,我们不仅可以将超写实绘画当成现代人对对古典艺术怀旧,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超写实绘画的形式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的确,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抽象主义,象征主义等等,那些带着哲学思考的艺术形式对现代人来说,可能成了某种思维的负担。

对现代人来说,也许一张清新自然的超写实主义,更能让观者情绪送出和心情愉悦。

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超写实绘画艺术的存在也有他存在的合理的基础。

对艺术而言,不论是超写实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或者其他,它们应该都有各自的地位,满足不同群体的艺术需要,而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这也是艺术所应该具备的一种特性。


名师巨典


超写实绘画重新流行,这是当代人们对绘画艺术享受的审美需要,每个时代的人们在欣赏超写实绘画的中,都经历了对艺术的想象力及艺术的理解能力的过程,而达到了对艺术欣赏的审美效果,不存在高潮和低潮。



一、超写实主义绘画,因逼真性很强犹如照片的真实性,通俗易懂,雅俗共赏,适应了不同人们对超写实绘画的想象力及理解力的欣赏要求,符合不同人们对艺术享受的审美需要。



二、超写实绘画的逼真,犹如真实的照片,再现了人物形象的精神面貌。体现出画家超强技法的功底,手法细腻、构图比例、色彩搭配恰到好处,使人物形象炯炯有神地放光彩,达到了艺术想象力的审美理想。



三、超写实绘画的逼真是追求人物形象的传神、细微、质感、犹如摄影作品活灵活现,给人们的视觉造成感觉真实的摄影图片,达到了审美的艺术效果。超写实绘画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它的艺术魅力的无限性,使人们的审美视觉感悟到心灵的艺术之美。


黄智637


我个人觉得并非如此。只能说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必然性。从绘画诞生开始写实与意象在不同历史时期交替出现。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写实主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直到十八世纪浪漫主义,写实开始渐渐式微。十九世纪的印象派道二十世纪前期的抽象绘画,完全打破了写实主义,更为重视个人表达。波洛克,波谱,达达等艺术潮流离写实主义越来越远。当代艺术更是强调思想意识的体现。

而在中国也是一样。自魏晋开始到两宋,完成了古典中国写实主义,因此宋人花鸟地位不可动摇。到了元明以后,尤其清朝,多是文人墨客为主流,呈现出写意的主流,写实早已不受重视。但是民国时期,徐悲鸿等大师又从西方借鉴写实主义,从新提倡写实。新中国以后百家争鸣,与西方交流密切,因此中国那个国当代艺术也是表现主义居多。现在超级写实主义的回顾,恰好是又一个阶段的开始。而且,表现主义多年以来,使得审美疲惫,超级写实主义恰好给人们带来另一种感官体验,因此受人追捧。就等于吃饭不可能总是天天吃一样的,总要换个口味试试,一样的道理。


無用堂主柏川


工业革命后照相机发明,巴比松写实派画家纷纷去巴黎开照相馆维持生计去了。同时代,印象派问世。西方绘画从现象的具象追求,逐步转入表现,最终到达了抽象。它已经走完了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全过程,而后,在这过程中,巡迴往复,不断升华。

较西方绘画追求光、空、色的互相关系,中国画家则独辟蹊径。中国画从本象开始,发展到以意作画,并不断深入与加强,直到大写意阶段,才出现裹足不前之忧。可以说,尽管开始是捷足先登的,但它至今还没有走完自身应该走的路。

写实油画的“写实”是写实画的表象,语言的高度才是写实油画的实际评判标准。“写实”并非指无限接近真实的自然,而是画家承认自然的伟大,以自然作为自己艺术实践的依托而产生的结果。如果真要跟照片一模一样的,照相机可以完成的,是工业的进步。画家用笔绘画是借用写实绘画的语言来反应画家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力求通过“景物”的真实描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中国画发展到大写意便停滞不前了。康有为早在1917年指出:“盖中国画学之衰,至今为极矣。”徐悲鸿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观念。中国画并不企图单纯的细节上的精确,苏东坡说过:“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除了逼真的超写实以外,艺术家提供给我们的是景物精神气韵的传达,以唤起观赏者情绪上的共鸣,这才是艺术创作者的最高目的和最高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