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故地之賢良寺:江山風雨情,榮辱浮沉處

賢良寺是北京內城中一座著名寺院,也是許多歷史事件的見證地,舊址位於金魚衚衕、煤渣衚衕一帶,基本不存。

京師故地之賢良寺:江山風雨情,榮辱浮沉處

當初,賢良寺名重天下,是因為地近皇宮,諸多名官顯宦進京述職,多寓居於此。

怡親王愛新覺羅•允祥舊邸

賢良寺最早在明朝時是著名的“十王府”,清雍正時期為怡親王府。

京師故地之賢良寺:江山風雨情,榮辱浮沉處

怡親王愛新覺羅•允祥,康熙帝第十三子,與雍正皇帝胤禛關係莫名其妙的好。

允祥,《清史稿》記載,“世宗即位,封為怡親王。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命總理戶部。”幾個月後,雍正發佈上諭,說他在康熙時期就“敬謹廉潔”;雍正四年七月,賜御“‘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榜”。

允祥病逝,雍正悲慟欲絕,輟朝三日,下令讓允祥恢復原名——這實在是天大的恩典。

允祥生前即有意把王府捐出去建廟。死後,雍正帝滿足了他的遺願,將王府改建成寺。允祥死後王爵世襲罔替,諡曰"賢",寺名由雍正皇帝依諡賜名“賢良寺”。

乾隆二十年,賢良寺遷建於冰碴衚衕路北,據說寺內還有乾隆皇帝御書心經塔碑。

京師故地之賢良寺:江山風雨情,榮辱浮沉處

乾隆御書心經碑,乾隆的字不予置評,但一是皇帝御書,再者喜歡寫、量大

民國時,賢良寺對普通遊人開放。據1935年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記載,院中古柏參天,老槐蔭地,房舍寬敞,十分幽靜。寺中有畫工精緻生動的壁畫,“實臻上乘,藝術之佳,洵為近代所罕見”。由於寺內建築寬敞,民國時,在配殿設有民眾小學校。

清朝時,這裡還是許多富貴人家操辦喪事的場所,民國時,這裡開設國殯儀館,是北京最大的殯儀館之一,靈柩多停於北牆內,使用到1950年以後停止。

李鴻章與賢良寺

慢慢地,賢良寺成了外省的重臣進京朝見的住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地方督撫進京都寄住於此。康有為、沈子培、王病山等維新派人物進京時也都居住於此。

京師故地之賢良寺:江山風雨情,榮辱浮沉處

李鴻章

李鴻章第一次進京時便住這裡,之後的無數次進京,李鴻章均居賢良寺。

1900年庚子事變後,李鴻章從廣州兩廣總督任上被調回北京與聯軍議和。當時的北京城裡,八國聯軍宣佈除了“兩個小院落屬於清國政府管轄”之外,京城的其他區域都由各國軍隊分區佔領。聯軍所稱的“兩個小院落”,一個是與聯軍議和的慶親王府,還有一個就是李鴻章回京後居住的賢良寺。

國勢艱危,令人不忍遐想。

京師故地之賢良寺:江山風雨情,榮辱浮沉處

辛丑條約簽訂,右二為李鴻章

辛丑條約簽訂後,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在賢良寺死於欽差大臣任上。

死之前,北京的天氣突然驟變,秋風蕭瑟,滿街的落葉如人們撒落的冥紙。已經穿上壽衣臥於病榻上的李鴻章忽然睜大眼睛,嘴唇喃喃顫動,兩行清淚緩緩滾出。匆忙趕來的部下週馥痛哭道:“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經手未了事,我輩可以辦了,請放心去罷!”李鴻章忽目張口動,欲語淚流。周馥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其目遂瞑,須臾氣絕。終年78歲。

京師故地之賢良寺:江山風雨情,榮辱浮沉處

李鴻章書法

臨終前李鴻章曾吟詩一首: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亂,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