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为何要选择啥也没有的刘备?

会奔跑的金丝鱼


建安十二年,诸葛亮出山正式登上了三国的历史舞台,后来的他如何竭尽忠诚去辅佐刘备的故事相信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多的选择的情况下,诸葛亮选择了辅佐刘备。

诸葛亮是什么样一个人

  1. 毫无疑问诸葛亮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即使《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能力有所夸大,但是他杰出的外交能力和后来的平治天下就是他能力出众的表现。

  2. 诸葛亮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这点《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就写了“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能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志向远大希望能够出将入相的人,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无双国士。

基于上面两点对诸葛亮为人的分析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抱负的有志青年,那么他一旦要选择出山辅佐别人,一定是要给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明主的。

诸葛亮当时有哪些可选的人

  1. 从方便角度来说,最方便的是刘表,首先诸葛亮人在荆州,其次诸葛亮的岳父和刘表是“连襟”。

  2. 从实力角度来说,无疑是曹操,曹操统一了北方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雄厚。

  3. 从亲情角度当然也包含一定实力角度来说,可以选择东吴,江东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实力不俗,且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就在东吴效力。

  4. 颠沛流离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刘备。

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刘备

  1.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有着雄伟抱负的有志青年,那么他出来辅佐的人首先得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吧,因此刘表就直接被淘汰了。

  2. 为什么没有选择曹操,因为曹操实力又过于强了,手下文臣武将人才济济,而且曹操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一等一的人才,诸葛亮去了很有可能没法脱颖而出,诸葛亮志比天高,是立志要做管仲乐毅这样的人的,那么曹操那边其实就很难提供这样的机会。再者说,诸葛亮的政治口号和理想就是匡扶汉室,曹操毕竟在当时普遍被认为“托名汉相,实为汗贼”因此与诸葛亮的政治理想也是有所偏差的。

  3. 为什么没有选择孙权,上面也都分析过了诸葛亮是一个志比天高的人,是要做管仲乐毅这样的人的,既然要出山辅佐他人,就一定是要被重用最好是被专用。东吴有多少其他人才暂且不论,就文武方面各有一位重量级人物,文有张昭武有周瑜,这两位都是和孙氏家族关系密切举足轻重的人,诸葛亮去了别的说这两个人的地位肯定是比不上的,因此发挥空间太小,所以也没有选择孙权。

  4. 那么就只剩下刘备了,但是刘备又恰恰具备了诸葛亮所要求的条件,首先刘备是英雄人物,有英雄之志也有英雄之气,只是暂时没有英雄之地,所以实力上相对薄弱,其次是刘备求贤若渴,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万人敌的武将却没有像样的谋士,因此诸葛亮去了必定会被重用而且是被专用,有着广大的发挥空间可以一展他的经天纬地之才,第三刘备多少算一个汉室宗亲,也算是合了诸葛亮匡扶汉室的理想。


识海泛舟


原因有三点:

第一,曹操和孙权兵多将广,谋士云集,诸葛亮去了他们两家不一定会受重视。

第二,曹操和孙权虽然势力庞大,但终究只是地方势力。刘备虽然势微,但顶的却是刘皇叔的头衔。辅佐刘备就是辅佐汉室,而辅佐那两家等于叛臣,这是名分问题。

第三,刘备三顾茅庐,以贤为师,是真正的王者之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