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十四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今天來和同學們好好複習“教育學碩士考研專業課第三本書”

《中國教育史》第四版 孫培青主編

今天是第十四章 下 (民國政府時期的教育)


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十四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今天來學習黃炎培的教育思想、陳鶴琴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三小節

國民政府建立後,中國教育進入一個十年發展期。期間,頒行三民主義教育宗旨,建立諸多學校管理制度,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都取得進展。即使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時期,也努力保護了民族的文化教育命脈。同時,楊賢江、晏陽初、梁漱溟、黃炎培、陳鶴琴、陶行知等教育家致力於以改造中國社會為最終目的的教育求索,分別在新民主主義教育理論、鄉村建設和鄉村教育模式、職業教育思想體系、傳統學校教育的改革等方面做出了貢獻,共同促成了新教育中國化的探索潮流。

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十四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黃炎培的教育思想

黃炎培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教育家,是我國近代職業教育的創始人和理論家。 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是在吸取西方先進國家的教育經驗、反思中國自辦新教育以來的問題和教訓,以及不斷探索中逐步形成的。1913年黃炎培發表《學校教育採用實用主義之商榷》中強調學校教育應該與社會實際緊密結合,該文在民國初年的教育界激起強烈的反響,形成早期實用主義教育思潮,引發人們教育觀念的變化。1917年,中華職業教育社成立後發表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宣言書》標誌著以黃炎培為代表的職業教育思潮形成。20年代中後期,黃炎培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的觀念,強調辦職業教育必須聯絡和溝通所有教育界和職業界,參與全社會的活動與發展,至此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十四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黃炎培認為,職業是社會存在和發展必須分工的產物,而教育則是保持和發展各行業的條件,從延續和促進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增進工作效能與激發工作者智能的需要出發,溝通職業與教育是必須的。職業教育的功能在於“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職業教育在學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影視一貫的、整個的和正統的。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在數十年的實踐中,黃炎培總結出社會化、科學化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並且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總結以往教育的經驗,提出“手腦並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際並行”、“知識與技能並重”等主張,作為開展職業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堅持的原則。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體系的另一重要特色和組成部分是他的職業道德教育思想,基本要求為“敬業樂群”四字。

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十四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陳鶴琴的教育思想

陳鶴琴是中國近代學前兒童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開創者,他倡導的“活教育”為改革傳統教育提出了極有價值的思路。 陳鶴琴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從普遍而抽象的人類情感和認識理性出發,逐層賦予教育以民族意識、國家觀念、時代精神和現實需求等含義,使教育目標逐步具體,表達了陳鶴琴對人的發展、教育與社會變革的追求。“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是陳鶴琴對“活教育”課程論的概括表述,讓兒童在與自然、社會的直接接觸中,在親身觀察中獲取經驗和知識,但這並不代表著絕對否認書本的作用,陳鶴琴追求的是讓自然、社會、兒童生活和學校教育內容形成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是活教育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陳鶴琴認為,“做”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因此也是“活教育”教學論的出發點。它強調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在活動中直接經驗的獲取。“活教育”思想明顯的受到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是對中國現代教育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教育思想。

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十四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國現代傑出的人民教育家、大眾詩人和堅定的民主戰士。他以畢生奉獻於教育,勇於批判和改革舊教育,為中國探索民族教育的新路。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種具有創造性並不斷髮展、不斷進步的教育思想,而其生活教育思想則貫穿其始終。陶行知的可貴,在於他一生的教育奮鬥都為著一個目的:真心誠意為使勞苦大眾及其子女能夠受教育。這成為他不斷奮鬥、不斷前進的原動力,也是他辦教育的根本原則,站在人民大眾尤其是勞苦大眾的立場上思考和解決他們的教育問題,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實踐的一大特點,也是他區別於同時代其他教育家的地方。不斷破舊,不斷創新是陶行知教育實踐的特色。他認為中國教育的主要弊病是“沿襲陳法”和“儀型他國”,他賦予自己的使命是破除“八股”,創造中國的新教育。同時,陶行知對兒童個性和創造精神也充分尊重,表現在不壓制兒童的興趣、個性,尤其表現在他真心地視兒童為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並努力發揮其創造作用,是中國實現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

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第十四章(311),關注我,帶你一戰考研成功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張,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適合中國國情和時代需求的教育理論的努力。1918年,陶行知就有了生活教育的思想,1927年起他在曉莊師範學校先後做了《生活工具主義之教育》、《教學做合一》、《在勞力上勞心》、《生活即教育》等演講,將“教學做合一”、“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內涵為:“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係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校歷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一種大眾的、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教育理論,是一種不斷進取創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論,是我國民族教育理論寶庫中十分可貴的遺產,值得我們珍惜並認真研究汲取。

今天就和同學們分享到這兒啦,明天繼續本冊書的第十五章!


有問題的同學可以私信我,關注我,帶你一戰上岸教育學碩士!

(最近幾天由於個人原因斷更,在此小編報以深深的歉意,保證以後不會再出現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