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回洛仓遗址》

【26/3】1、走河南省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洛阳最多,河南省共五项,洛阳占三项。我走过四项,《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洛阳子项没有去过。

河南作为中原大省,历史悠久,文化绵长,历史遗迹众多。河南省内的世界性文化遗产有:

1.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

第3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2010年将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大运河

大运河河南段遗产点包括洛阳市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等7项。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014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河南第四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3.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河南段包括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陕县崤 函古道石壕段遗址等项遗产点。河南的丝绸之路遗产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代表了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城址、门址、关隘遗址、道路遗址等不同的遗产类型。在2014年中国成功申遗丝绸之路,河南省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增添至五项。

4.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奉先寺石窟中巨大的卢舍那雕像,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龙门石窟在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殷墟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历史悠久且文化研究意义重大。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河南安阳殷墟“申遗”成功。

【26/3】2、在四千多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县会盟镇下高速

会盟镇,简称“会盟”,古称“孟津”,现为“旧孟津”(该乡的老城村为孟津故县城,后改老城乡,今为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是著名的“黄河中下游分界线”。会盟镇位于洛阳市东北部,洛阳北区核心区,也是洛阳市东北部的文化和交通中心,北临黄河与吉利区、孟州市相望,南依邙山与偃师市接壤,东接巩义市,西邻孟津其他乡镇,全镇总面积128.6平方千米,总人口51802人,耕地4.5万亩,镇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素有河洛江南、鱼米之乡、旅游胜地、文化摇篮之美誉。

“旧孟津”是一个具有四千多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县,是龙马负图之处,伏羲画卦之所。八百诸侯会盟、刘邦绝河亡秦、伯夷叔齐扣马劝谏等历史上许多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旧孟津”(今洛阳会盟镇)。

【26/3】3、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一一洛阳汉魏古城永安寺遗址》

1961年,国务院公布汉魏洛阳故城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汉魏洛阳故城作为丝绸之路沿途城市遗迹之一

2014年入选《丝绸之路》捆绑申遗项目

2010年,汉魏洛阳故城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永宁寺塔位于汉魏洛阳故城内,寺址北距宫城前门阊阖门仅一里之隔,东临洛阳城中轴线铜驼大街。寺内的标志性建筑是九层永宁寺塔,“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年仅6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母灵太后胡氏临朝称制,实际控制北魏政权。在当时王公贵族争相礼佛的狂潮中,她发起创建了皇家寺院永宁寺。

【26/3】4、龙虎滩村名由来

龙虎滩村位于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西南,紧依洛河。西与洛龙区白马寺镇相连,南与佃庄镇隔河相望,汉魏洛阳故城老城墙挺立村东村西。

古时洛阳八景之一的“铜驼暮雨”,即位于该村村北。说起铜驼,还有一段辉煌经历;当年汉武帝西征匈奴,开辟“丝绸之路”,方便了东西贸易,为了显示自己的功勋,特命人铸造了一对铜骆驼,摆在长安宫前。曹魏叶。

魏明帝扩建洛阳宫,把这对铜驼迁到洛阳,摆在外城五里长街铜驼街上。 铜驼街北接宫城司马门,南连洛河上的永桥,一时商贾云集。傍晚时分,华灯初上,酒旗飘飘,细雨洒道,煞是好看,人称其景观为“铜驼暮雨”,成为洛阳古代八景之一。相传隋末瓦岗军李密占据汉魏故城,在此设阅兵台,称龙虎台,后洛河改道,冲台成滩,而得村名。

【26/3】5、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一一洛阳汉魏古城》

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处,曾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的都城,面积最大时可达100平方公里。汉魏洛阳故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现阶段我们正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展示,现已展示的遗址点有宫城阊阖门、二号门、三号门、铜驼大街、内城西城墙、东北城墙、马道、城墙断面等。通过采取预约参观、组织专题活动、网站公众号建设等方式不断地宣传推介汉魏洛阳故城。

【26/3】6、西晋客家先民南迁出发地为汉魏洛阳故城

客家是中华民族一个极富传奇和神秘色彩的群体,他们从中原向外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专家认为,客家先民首次大规模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由中原迁至鄂豫南部及皖赣沿长江南北岸。

汉魏洛阳故城是这一南迁活动的考古坐标,其主要遗存在今河南偃师市。2007年8月20日,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历史考古学、客家学专家在河南偃师召开的“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确认,河南偃师市是客家先民历史上第一次南迁的始发地,客家人根在中原、根在偃师。

【26/3】7、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起点一一洛阳汉魏古城的考古发掘现场

历史上洛阳城是十三朝古都,曾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然而朝代更替、岁月更迭,留下来的是一座座故城,在千年后的今天,静静地躺在黄土之下,无论是汉魏洛阳城遗址还是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都能感受到繁华落尽、沧海桑田。

1956年,河南省将汉魏洛阳故城列为保护古迹之一。从1962年开始,我国考古工作者对汉魏故城遗址进行全面考古发掘,发掘工作至今仍在进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底,洛阳市完成了北魏洛阳永宁寺塔基遗址保护工程,这是汉魏洛阳故城保护展示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汉魏洛阳故城对外展示的第一个窗口和平台。2006年,《洛阳市汉魏故城保护条例》出台,为汉魏故城遗址的保护提供了法律武器。

汉魏洛阳故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阶段我们正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展示,现已展示的遗址点有宫城阊阖门、二号门、三号门、铜驼大街、内城西城墙、东北城墙、马道、城墙断面等。我们通过采取预约参观、组织专题活动、网站公众号建设等方式不断地宣传推介汉魏洛阳故城。

【26/3】8、丝绸之路起点一一洛阳汉魏古城旁边的白马寺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

白马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3】9、走进金元洛阳城北城门一一安喜门

安喜门在洛阳建城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史料记载,金元两代的洛阳城原是土墙,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明威将军陆龄督众将其筑成砖墙。城墙上开有4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景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城门上建重楼,外筑月城自明至清,洛阳城墙岁有修葺。

因洛阳城屡遭战火侵袭,原有的安喜门早已不复存在。安喜门恢复重建工程,于2010年启动。该项目北临环城北路,东接安喜门、祖师庙,西至建安街,南接北大街,总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街长660米,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古文化街共规划五个区域,包含餐饮美食街,城楼酒店区,汇集品牌男女时装、皮具的商场,经营古玩字画、玉器的古玩坊。

【26/3】10、洛阳祖师庙,现为洛阳老子纪念馆。

洛阳祖师庙,位于洛阳老城之北大街,现为洛阳老子纪念馆。

祖师庙始建于元末清初,最初供奉老子,后改奉真武大帝。老子在道教中一直被尊为“祖师”。老子和洛阳也颇有渊源,居洛时间长达数十年,和洛阳结下不解之缘。文圣孔子曾入周(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西去归隐,过洛阳的函谷关留著了千古名篇《道德经》;这些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河洛地区,为洛阳的历史写下浓重的笔墨。祖师庙现被辟为老子纪念馆,弘扬道教文化,也是适当其地。

【26/3】11、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一一隋唐洛阳古城含嘉仓遗址》

作为入选大运河申遗的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也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纷至沓来、追古溯源的文物圣地。

据勘察,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

据有关史料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占了将近1/2。

说起含嘉仓的发掘过程,不得不提一块铭砖。除证实了含嘉仓的“身份”,这块铭砖还记录了出土仓窖的位置、储量、存入日期、仓吏姓名等信息。如今这块铭砖就在洛阳博物馆“运河中枢——大运河与洛阳”的展厅内,它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26/3】12、河南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

洛阳机务段始建于1908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老段。而这座法式风格的建筑就是“河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95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轰轰烈烈的事件,让革命的火种照亮了黑暗的夜空。

1921年11月19日,饱受帝国主义压迫和苛虐的洛阳铁路工人,联合起来发动了游行示威。20日,东起徐州,西至观音堂的陇海铁路大罢工全面爆发。26日,陇海铁路当局答应了工人的合理要求,罢工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的大规模罢工斗争。罢工胜利后,李大钊与罗章龙一起介绍罢工的领导人游天洋入党,并要求他在中原地区发展党组织,积极开展工作推动工人运动,同年12月24日,游天洋介绍白眉珊、王顺福入党,河南第一个党组织——洛阳党小组应运而生。这是河南乃至中原地区最早的一个共产党组织,直接归共产党北平区委领导。

【26/3】1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回洛仓遗址》

大运河申遗的首批申遗点,洛阳市瀍河区小李村附近的回洛仓遗址, 遗址保护区西北角是回洛仓遗址的主体建筑——一座外观大气的保护房,保护房墙壁4.5米以下均铺设一层由金属网固定的石头墙。 仓窖约700座。

回洛仓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外的东北部,据史料记载,隋炀帝迁都洛阳的同时,在洛阳城北修建了隋朝大型国家粮仓回洛仓,这是大运河沿线重要的粮仓遗址,也是洛阳为枢纽的隋唐大运河的实物力证之一。

【26/3】1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回洛仓遗址》


【26/3】1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回洛仓遗址》


【26/3】1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回洛仓遗址》


【26/3】1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回洛仓遗址》


【26/3】1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回洛仓遗址》


【26/3】1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回洛仓遗址》


【26/3】1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回洛仓遗址》


【26/3】1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回洛仓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