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怎么丢的?宋太祖为啥想花钱买回来?

刘树征律师


儿皇帝石敬瑭真不是乱说的,他为了坐上皇位,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佬也就算了,还要跟人家达成盟约,以后他石敬瑭就是契丹佬的孝顺儿子,而契丹佬则是老爹。

这一协定达成以后,契丹果然出兵帮助石敬瑭干垮了死对头李从珂,石敬瑭大笔一挥,这燕云十六州是你们的了!

后唐灭亡后,石敬瑭建立了后晋,从这个时候开始,这燕云十六州就是契丹人的地盘了。而宋朝从开国到灭亡,始终没有染指过这片土地。

01石敬瑭是个孝顺的好儿子。

公元936年,这一年石敬瑭45岁,而他干爹耶律德光这一年35岁。就算是比自己的干爹大了10岁,也不能阻止石敬瑭有一颗孝顺的心。

李从珂发动政变,赶走后唐愍宗李从厚以后,石敬瑭本来打算去邀宠的,没想到在半路上遇到李从厚的人马,他二话不说就把李从厚的人马全宰了,还把李从厚抓了送到了李从珂那儿。

本以为如此效忠,李从珂应该会重用自己,没想到李从珂最忌惮的就是石敬瑭这小子。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干儿子,而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按照血缘关系来说,石敬瑭跟李嗣源,那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1. 为此李从珂各种刁难石敬瑭,就是想要夺取他手里的兵权,然后再灭了他。石敬瑭也不是傻瓜,他二话不说就要跟李从珂干架了。
  2. 不过石敬瑭那点子弹根本不够打的,那就只能寻找外援。
    没有资本输出,谁会给你当外援呢?为此石敬瑭只能开始画大饼了。
  3. 他告诉契丹佬,只要他们带兵南下,那他称帝以后,就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他们,并且每年送大量财宝给契丹,此外石敬瑭还要给契丹佬做儿子。

这不要脸的样子,连石敬瑭手下的大将刘知远都看不下去了。可惜完全阻止不了石敬瑭这么一颗孝顺的心。

此后他可是真的孝顺,每次朝臣进贡一些稀奇玩意儿的时候,石敬瑭都会想着我爸爸那边好像没有,所以就转赠给了耶律德光。

乃上表论废帝不当立,请立许王从益为明宗嗣。废帝下诏削夺敬瑭官爵,命张敬达等讨之,敬瑭求援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入自雁门,与唐兵战,敬达大败。敬瑭夜出北门见耶律德光,约为父子。十一月丁酉,皇帝即位,国号晋。以幽、涿、蓟、檀、顺、瀛、莫、蔚、朔、云、应、新、妫、儒、武、寰州入于契丹。---《新五代史》

燕云十六州就这么白白给丢了,契丹佬得了这一带以后,那南下中原可就一点屏障都没有了,这就是石敬瑭为后世留下的巨大隐患。

02宋太祖打不下来,只好打算拿钱赎地。

所谓燕云十六州,指的大概是哪儿呢?这十六州包括了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河间、任丘、涿县、密云、顺义、涿鹿、延庆、宣化,山西灵丘、大同、应县、朔县等地。

那么这一块地方对当时的中原王朝有多大作用呢?这么跟你说吧,自从丢了这块地方,这北方游牧民族的战马,就可以随意南下践踏中原地区了。

太祖别置封桩库,尝密谓近臣曰:石晋割幽燕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陷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值。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续资治通鉴长编》

燕云十六州之所以重要,不是说这里的百姓、资源有多重要,而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整个中原王朝,在北方的天然屏障。

丢了这里,赵匡胤可以说是寝食难安,每天睡不好觉。毕竟有了这块地方,那就多了一道强大的屏障,没了这块地方,就等于家门口的大门被人给撬走了一样,哪里睡得着呢?

  1. 为此赵匡胤日思夜想,他觉得必须要把大门给抢回来,不管用什么办法。能不打仗自然是不打仗的好,不过打起仗来也千万不能怂。
  2. 赵匡胤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存钱的机构,叫封桩库,这里的钱就是用来赎回燕云十六州的。当时赵匡胤打算攒够了三五十万就去赎回燕云十六州。
  3. 可是这绝对不是这位武功卓绝的皇帝唯一的办法。他的意思很简单,先去谈一谈,如果不行的话,这笔钱还可以拿回来充当军费,回头招兵买马夺回这块地方。

由此就可以看得出,赵匡胤这哪里是打算买地呢?这是明目张胆地威胁好不好?可惜契丹人不吃这一套,根本就没有理睬赵匡胤的这一决策。

此后赵匡胤英年早逝,死因不明。因为活着的时候没有拿回燕云十六州和北汉,成为了他一生最遗憾的事情。

03宋徽宗斗胆也要夺回燕云十六州,结果亡国。

宋徽宗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是一个吃喝玩乐的主,搞艺术他是大牛,治理国家他就呵呵了。这样的皇帝,居然比此前那些宋仁宗、宋真宗还要有骨气,他居然打算武力收回燕云十六州。

丙子,辽人立燕王淳为帝。金人来约夹攻,命童贯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屯兵于边以应之,且招谕幽、燕。---《宋史》

这是我们万万没想到的,这画画的笔够坚挺了,写字的手也很有力气了,雄心勃勃的气势,也就这么高高堆起来了。他当打仗和写字画画是一样简单的事情。

大太监童贯屁颠屁颠地跑到宋徽宗身边,笑呵呵地说:洒家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让陛下你成为北宋皇帝中最靓的仔!

金人遣杨璞以誓书及燕京、涿、易、檀、顺、景、蓟州来归。庚子,童贯、蔡攸入燕,时燕之职官、富民、金帛、子女先为金人尽掠而去。乙巳,童贯表奏抚定燕城。庚戌,曲赦河北、河东、燕云路。是日班师。---《宋史》

于是乎在大太监童贯的怂恿之下,宋徽宗决定和金国联手灭亡辽国,还没灭了人家,他们就在分赃了,商定到时候燕云十六州归还宋朝。

如果真的做成了这一票,那宋徽宗肯定是要名垂青史的。当然他后来也名垂青史了,只不过是被人摁在地上当羊骑罢了。

  1. 北宋的大军杀了过去以后,打了足足一年时间,连大辽的南京都打不下来,而金国那边却一路南下,彻底消灭了辽国的有生力量。
  2. 这么一来完颜阿骨打就要思考了,这小赵战斗力也太弱鸡了,简直就是在磨洋工嘛!这么大片土地就这么给了他,有点太便宜他了。
  3. 为此阿骨打同志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燕云十六州的老百姓全都抓到了东北去做苦力了,也就是说宋徽宗接管的部分燕云十六州的土地上,没有人!阿骨打肯定是偷偷看了三国了,曹操对汉中就这么干的。

此后阿骨打去世,宋太宗做不到主,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这俩货,一天到晚想着欺负宋徽宗,也就没有继续履行计划。不多久,宋徽宗就被这俩货给搞亡国了。

总结:能用钱解决的事情,绝对不动武。

最初我以为宋朝唯一一个比较刚性的皇帝,那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了。毕竟人家的江山都是自己一点点打下来的。

可是这件事让我明白,原来破财消灾的事情,是赵匡胤发明的。他第一个提出拿钱赎回燕云十六州的计划以后,后世的宋朝皇帝就都有借口了。

打不过大辽,那就给岁币,打不过大金,也给岁币,就连西夏也干不过,还是给岁币。大理在南方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又想保住自己的统治,又想不让武将权势太大,所以自然会造成一切都用钱来解决问题的事情。所以说石敬瑭丢了燕云十六州只是暂时的,宋朝皇帝对燕云十六州的态度才是长久的。

《新五代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史》


江湖小晓生


这些年读了不少中国历史书籍,我回答一下。

简单说,幽云十六州是后唐大将石敬瑭为抵挡后唐皇帝李从珂攻打晋阳城,求援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帮助而割让给契丹的。

展开一下说说。幽云十六州也叫燕云十六州,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山西省北部,幽(燕)就是北京,云就是大同。我们知道,唐朝之后的朝代是五代十国,五代指的是北方地区先后更迭的5个国家,即梁唐晋汉周,为区别其他朝代在每个字前面加一个后字,前后只有54年。十国则是南方秦岭淮河以南九个国家及山西的北汉。

唐朝之后的五代与汉末三国有点相似,都是分裂时代,军阀混战十分剧烈。五代其实也是唐末藩镇割据混战的继续和发展。五代之首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李存勖灭梁建立后唐。后唐大将石敬塘与当上皇帝的内弟李从珂公开决裂,所在地晋阳城岌岌可危之下求助契丹国主耶律德光,许诺帮助打退唐军之后割让幽云十六州。契丹由此得到幽云十六州,并宣布石敬塘做了中原皇帝,建立后晋。

后晋之后是后汉后周。后周柴荣皇帝从契丹处虽然曾取得部分领土,但39岁就病逝。次年,大将赵匡胤取代周朝建立宋期,但幽云十六州成为心病。当时北有契丹、北汉,南有九国,床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宋太祖赵匡胤与谋士赵普制定战略是先南后北,幽云十六州待积攒钱财赎回,先礼后兵。领土问题,这是宋太祖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斧声烛影悬案后,宋太宗登基攻打契丹一败涂地,如此,整个北宋南宋300年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宋神宗实施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甚至宋徽宗都想收回幽云十六国),反被崛起的蒙族元朝所灭,直至明朝朱元璋用一年时间就解决了领土问题,大汉民族统一天下。


蒋德顺DL


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叫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看过,男主角是由冯绍峰饰演的顾廷烨,出生于将门世家的他自幼习武,酷爱研习兵法,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有朝一日定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而实际上,中国历史上,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做梦都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且为此付出了无数努力,那么这个燕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又是怎么丢的呢?

  • 何为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以如今的地图划分即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以及天津的部分地区,在当时来讲指包括燕、云、顺等等十六个州,故简称为“燕云十六州”。

然而,在五代十国这段时期,后晋有一位皇帝,叫做石敬瑭,此人野心勃勃,为了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竟然将原本属于中原王朝的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人,妄图得到辽国的庇护,甚至还不知廉耻的认了比自己小十几岁的辽国皇帝为父。

此举虽然为石敬瑭带来了荣华富贵,却给中原百姓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

那么为何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王朝那么重要呢?盖因此区域地势险峻,乃天然屏障,一丢失,则相当于整个河北门户洞开,北方游牧民族随时可以举兵南下,长驱直入,甚至一马平川,届时中原王朝岌岌可危。

因此,自宋太祖赵匡胤横空出世,黄袍加身之后,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地便成了整个朝廷的重中之重,但赵匡胤也知道辽军雄据燕云,战力强横,可不是好惹的,因此不惜希望花重金将燕云十六州买回来。

然而此等战略要地,又是好不容易到嘴的肥肉,辽国如何肯轻易吐出来,因而直至宋太祖去世,燕云十六州也并未收复。之后宋朝的军民更是为此付出了无数的鲜血和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朱元璋时期,其麾下大将徐达率领军队一举攻克元大都之后,燕云十六州才再度回归中原王朝。而此时,距离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已然度过了455年。


古今嘚吧嘚


燕云十六州是石敬瑭为了获取契丹人的庇护主动割让给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从汉人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中原民族拿土地向北方胡人的投降和献媚。宋,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中都是军事能力相对较弱的朝代,这与唐末社会动荡,中原汉族势力严重削弱,而宋太祖靠黄袍加身而得天下不无关系,战力之弱可以从宋建国初著名的“太原之战”可见一斑。正因为宋的建立是军人夺权,因此,重文抑武是宋的立国之本。这导致了后来与契丹的辽国、女真的金国长期拉锯式的战争,直至最后被蒙古灭亡。所以,宋太祖不是不想通过武力收回失去的燕云十六州,而是确实没有实力。但是宋又是中华有朝以来最富裕的朝代,因此,赎买便成为除了无力收复之外的最佳选择。


一段硬木


燕云十六州是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送给大辽的 。当时,后唐李从珂欲灭掉石敬瑭,石敬瑭自己的势力不足,拉拢辽国帮忙,条件就是割让燕云十六州,辽国出兵帮助石敬瑭灭掉后唐,石敬瑭成为历史上的“儿皇帝”,把燕云十六州兑现给辽国。

宋太祖乃至整个北宋的皇帝都想拿回燕云十六州不管是战争还好,金钱换取也行,只要能拿回来就行,用金钱换取土地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宋太祖评估了一下宋辽的战力,宋军多步兵,辽国大多是骑兵,打起仗太吃亏,能和平解决最好和平解决。

二、辽国在中原战乱的时候,发展成强大的国家,不是一般的游牧民族,他们的朝廷建立仿中原文明,国家体系建设完善,硬碰硬,伤亡惨重,若是金钱能解决最好不过。

三、燕云十六州被辽国统治太久,本地士族已经认同辽国的统治,心不在中原,即便发动战争夺取,后期统治也是矛盾不断,要是通过一种和平演变的方式,更容易接受。


饕餮中国


燕云十六州又被称幽云十六州,大概包括了现在的北京、天津、山西与河北的北部。其囊括了燕山山脉,以及北太行山山脉,这两座相连的山脉,就如同两座天然的城墙,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分割开来。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长城依山而健,长城的山道口处修建了如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雁门关等关卡。是中原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的最后一道防线。失去了这一条天然的军事屏障,中原的门户大开。游牧民族就可以直驱中原,饮马黄河。

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战功卓著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的起兵造反。但其在后唐官兵的镇压之下大败,面临覆灭的石敬瑭只好以割地称臣为条件,向逐步崛起的北方契丹族求援。公元936年,石敬瑭在契丹的援助之下击败后唐,建立晋国,史称后晋。然后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割让燕云十六州,并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从此之后,燕云十六州便被分离出汉人政权。

燕云十六州本有机会重回汉人政权,后周世宗柴荣水路并进北伐辽国,曾经在一个月内收复了三州三关,但在攻取幽州的时候身患重病,不得已而班师回国,一个多月之后病逝,就这样,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天时、地利、人和全部丧失。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燕云十六州地图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曾建立“封桩库”,以期赎回燕云十六州。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太祖别置封桩库,尝密谓近臣曰:石晋割幽燕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陷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值。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

意思是说:燕云十六州是赵匡胤势在必拿的,他准备先礼后兵,想着用金钱赎回十六州,如果契丹不答应,就把这些钱充当军饷,使用武力解决。为此,他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存钱的机构,叫“封桩库”。只可惜,后来封桩库的钱足以赎回几十个燕云十六州,但赵匡胤却已不在了。但还是可以看出:赵匡胤是有着强烈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愿望的。

宋太宗赵光义比他哥哥直接一些,他曾经两次发重兵北伐,最终都以惨败告终,甚至太宗本人都中箭逃亡。此后,立国三百一十九年的宋朝最终也没有将燕云十六州收复。直到明洪武元年,大将徐达与常遇春攻克元大都,被非汉族统治了455年的燕云十六州才最终被收复。

宋太祖

那么宋太祖为何想把燕云十六州用钱赎回来呢?其实这和他的执政理念有关系。

一.守财理念

宋太祖早年生活困苦,因此养成了他简朴刻苦和守财善用的生活习惯。当上了皇帝后,他坐的轿子,却是用后周王朝的,旧得连颜色都脱落了。永庆公主曾劝他刷新,并装饰些黄金,可显得威风些。宋太祖听了却叹气说:“不要说用黄金装饰轿子,就是用黄金造宫殿,我也办得到。可是黄金是国家的,我要为天下守财,绝不可乱用。”

这种为天下守财的精神,的确使当时的宋王朝累积了不少财富。征服天下的战争,又取得了降国不少奇珍异宝。以西蜀来讲,其储存的金帛水陆同时运输也要十年才运得完。宋太祖全数收藏在国库里,只有国防军需、赈济天灾时才拿出来使用。北宋建国不久,便已有32个国库堆积满了金银锦绮。

宋太祖(剧照)

二.善用钱财以减少兵争

宋太祖一生反对流血,他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频繁战争,天下百姓疲敝不堪,因此宋太祖认为军士及百姓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钱财能够解决的,他绝不动用武力。在这方面,他又是史上最慷慨的皇帝之一。为了国内安定,他力行中央集权及文治主义,面对边界强敌威胁,他深知宋皇朝的军队没把握能获胜。他拼命累积国家财富,是想用“备价取赎”的手段,向契丹买回燕云十六州。

不只在国防上,即使为了内政上的稳定,宋太祖也是肯花钱的。杯酒释兵权时,他便是以钱财交换军团将领兵权的。“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不可动之业”,都是当时他开出的条件,才能使那些拥兵自重的军阀安分守己。用金钱购买安定,是宋太祖的一贯国策。


桑树叶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大概包括了现在的北京、天津、山西与河北的北部。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都是中原统一王朝最重要的北部防线。

早在战国时期,燕国就曾经在这一区域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秦始皇统一之后又将赵国、燕国的长城连接,形成重要的军事屏障,东汉光武帝当时为了统一全国,不得已放弃了对这个要点的军事部署,后来只能长期在长城以南用重兵防御。五代的长期大分裂导致中原王朝失去了对燕云十六州的有效统治,宋朝对外战争的失利甚至灭亡都与没能收复这个屏障有直接的关系。

公元907年,大唐王朝覆灭,朱温建立了后梁,但是他并没有取得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公元911年,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称帝,国号燕,史称桀燕,但是这个政权仅仅存在了两年。公元913年,沙陀人李存勖攻入幽州,杀掉刘守光,十年之后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唐,即后唐。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王朝,但国祚只有十四年,共传了四代皇帝,到了末帝李从珂的时候,战功卓著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的权利已经非常大,而且李从珂与石敬瑭两人互相猜忌,最终石敬瑭起兵造反。在后唐官兵的镇压之下,面临覆灭的石敬瑭只好以割地称臣为条件,向逐步崛起的北方契丹族求援。

公元936年,石敬瑭在契丹的援助之下击败后唐,建立晋国,史称后晋。然后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割让燕云十六州,并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尽管他的继任者石重贵向契丹称孙不称臣,而且也曾经有过交战,但最终还是在契丹的铁蹄之下被迫投降,公元947年,后晋灭亡。

后周出了两位在中国历史上堪比秦皇汉武的皇帝,但不幸的是这两位都雄才大略却英年早逝。后周世宗柴荣水路并进北伐辽国,曾经在一个月内收复了三州三关,在攻取幽州的时候身患重病,不得已而班师回国,一个多月之后病逝,就这样,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天时、地利、人和全部丧失。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曾经专门在宫内设立“封桩库”,一点一点地积攒财富,想着用金钱赎回十六州,即便不能赎回,这些钱也可以充当军饷。赵光义比他哥哥直接一些,他曾经两次发重兵北伐,最终都以惨败告终,甚至太宗本人都中箭逃亡。宋辽之间四十多年的战争导致双方都精疲力尽,宋真宗时期与辽国签订了“檀渊之盟”,宋每年向辽送岁币银三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但不得不说这一条约稳定了当时的局势,双方的贸易往来让两个敌国达到了双赢。

大宋确实是个不错的朝代,但是两宋后期的作为实在可恨可悲,联金灭辽与联蒙灭金直接导致了宋朝的灭亡。立国三百一十九年的宋朝最终没有将燕云十六州收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