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看深圳”更是“世界看中國”

“海上看深圳”更是“世界看中國”

文/周軍民 博士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中心 主任

一、深圳市民花了30年才親到了大海

曾經的深圳親近不了大海。筆者定居深圳20年亦頗有感觸。今年是深圳立市40年,深圳從來就是海濱城市,但深圳市民能方便親近大海還是最近幾年的事。那是因為在深圳“時間就是金錢”的光輝歲月裡,整個城市都是揮汗如雨,哪容半絲閒情逸致?遠在深圳東部的大小梅沙和南澳大鵬自是無法解渴。直至本世紀初,深圳人越來越羨慕珠江口西岸的怡然自得的珠海、那浪漫的情侶路,意圖親近大海的情緒宣洩到了高潮。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深圳灣舉辦,才同步修建了以漫長步道串公園如珠鏈的深圳灣公園。自此,深圳人終於有了一個款待自己、招待遠方客人的親海深圳灣公園。

“海上看深圳”更是“世界看中國”

圖:風景如畫的深圳灣

圖片來源:南方Plus《深圳灣航道開發會影響紅樹林生態嗎?深圳海上觀光項目引爭議》

是的,又10年過去了,深圳的旅遊業沉寂如斯。最近20年的深圳,最大的旅遊投資項目僅數東部華僑城。君不見,最近10年國內最火的旅遊投資項目是廣州的長隆,延伸到珠海橫琴長隆,再一是上海的迪斯尼。深圳,一個沒有旅遊資源的濱海城市,在10多年間居然沒有新的大型旅遊投資項目,也因此深圳這座城市越來越沉悶。

2017年9月29日投入運營的“海上看深圳”是深圳這座城市的新的興奮點。然而,可能因為碼頭便利性和航道的原因,也可能因為項目運營還處於探索期,項目開通1週年僅有2萬餘深圳市民上船感受過“海上看深圳”。正如筆者的親身感受,這個項目的影響是微乎其微,運營遠未達到應有的效果。

“海上看深圳”更是“世界看中國”

圖:運營中的“海上看深圳”觀光船

二、一邊倒反對“海上看深圳”是不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深圳市民並不喜歡挖深圳灣航道來開發海上觀光項目。南方Plus3月25日19:04分刊發了記者豐雷的《深圳灣航道開發會影響紅樹林生態嗎?深圳海上觀光項目引爭議》豐富展示了深圳灣紅樹林與候鳥的美景,文章所附調查24小時的數據結果是一邊倒的公眾“不同意”態度。

“海上看深圳”更是“世界看中國”

圖:南方Plus截止2020年3月26日19:40讀者調查數據

筆者同事,旅遊專家宋丁老師3月26日19:44在朋友圈發出《深圳灣,可以編織一張多麼大的海洋旅遊網!》,講述早在2007年接受深圳電視臺記者採訪暢想深圳灣發展海上旅遊的故事和老一代深圳有識之士的夢想。“現在的海上看深圳,的確是一個獨特的視角,和在陸地上看深圳完全不是一個感覺。當遊船進入深圳灣海上腹地,你再回望深圳,一座堪稱世界級的、欣欣向榮的海岸超級城市全景式地映入眼簾,遠處是鱗次櫛比的壯觀的都市建築風景,中間是綠樹掩映的紅樹林公園和深圳灣公園,眼前是海波輕湧的深圳灣景色,這個時候,我們才會切身感受到這座濱海城市撲面而來的美麗動人和博大胸懷,才會發自內心地發出感慨:深圳,因海而偉大!”

宋丁老師描繪的深圳灣美景本是隻有濱海市民才能愉悅享受的良辰美景,她是深圳這樣的濱海城市才有的一道風景,原本在大中國也是為數不多的。

三、放眼世界濱海大城市的海上觀光有多豪!

40歲的深圳,中共中央、國務院這樣寄望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全球標杆城市”!深圳市民看的是“海上看深圳”,站在世界看其實是“世界看中國”。深圳,40年了依然是大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

窗口,世界看中國的窗口。深圳定位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上看深圳應該是怎麼樣的?筆者近年打卡海外城市的時候都要海上觀光一番,紐約、舊金山、倫敦、悉尼、大阪這些海洋城市或許值得我們借鑑。

先看紐約,前海對標的曼哈頓。自由女神像自不必說,除此之外,曼哈頓的常規海上觀光受到了世界各地前來的遊客的喜愛,一票難求是常有的事。曼哈頓除了華爾街、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園這些耳熟能詳的打卡熱點,海上觀光和直升機觀光為曼哈頓打開了通向自然的另一道門,是曼哈頓這個世界金融和商業中心不可或缺的雙翼。

“海上看深圳”更是“世界看中國”

圖:曼哈頓遊輪碼頭線路和運營遊輪

“海上看深圳”更是“世界看中國”

圖:海上看曼哈頓大氣滂沱

再來看看倫敦泰晤士河及下游逼近入海口的金絲雀碼頭。正如沒人告訴你倫敦是個大平原一樣,世界著名的泰晤士河其實常常就如一條“臭水溝”,泛黃的河水是常態,倫敦著名的大本鐘旁邊的泰晤士河遊輪碼頭邊就清晰地宣告這河水太淺太淺。

然而,即便如此,泰晤士河中的遊輪往來如織。我在想,這樣的一條河,有沒有破壞河中的生態?又如何堪比惠州的東江、南寧的邕江,又或是上海的黃浦江和廣州的珠江,更別說武漢的長江呢。然而,泰晤士河就是如此的令世人神往。

“海上看深圳”更是“世界看中國”

圖:泰晤士河泛黃的河水始料未及卻難掩兩岸厚重的人文城市景觀

“海上看深圳”更是“世界看中國”

圖:沒有如詩如畫海濱步道的金絲雀碼頭是倫敦金融中心區之一

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一個和深圳非常相似的城市。大阪海岸線上並非深圳這樣集中佈局超多超高項目,也不能像深圳這麼近中心區的距離,但海上看大阪感受的是日本建造城市的精細、輕盈,川流不息而又不壓抑的城市格局。

“海上看深圳”更是“世界看中國”

“海上看深圳”更是“世界看中國”

圖:大阪港令人讚歎的輕盈海景兩岸

悉尼,南半球的中心、最大、最著名的城市。悉尼港,可能是世界最美的大城市深水港。悉尼的海水真是藍得發亮,毫無汙染的感覺。據當地人介紹,悉尼近海岸都有80米深,悉尼歌劇院不遠處就停泊有一艘小型的航空母艦。然而我們廣東珠江口的海水有多深?根據深中通道工程披露的數據,20米!悉尼如此優越的天然海港條件,深圳又如何與之相比呢?

“海上看深圳”更是“世界看中國”

圖:全球首屈一指的海上看悉尼

四、深圳人始終不要忘記深圳是一個沒有資源優勢的城市

從紐約、舊金山、倫敦、悉尼、大阪這些世界級的海洋城市的親身體驗來看,今天的深圳太需要邁出一大步走向海洋。一個以技術創新立足的國際化城市,需要有海洋的配套和支撐來強健自己的肌體,才能讓千千萬萬在狹小的城市空間日夜奮鬥的深圳人隨時都可以踏上面朝大海舒展身心的旅途。

我們唯有如此,深圳營造出一條與全球現有海洋城市相同的脈動海岸,才有與世界一流城市相媲美的、一脈相承的城市發展和生活平臺,規避沒有資源的短板,擁抱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和人才,才能讓這座城市跟跑、並跑到領跑全球最美最強城市,升級世界看中國的窗口。

誠然,這樣一個萬眾矚目的工程,城市主官要看到它的特殊重要性,切不可辜負了市民的期望和應有的歷史擔當。深圳當前首先要做的是解決市民反對“海上看深圳”的痛點,保護好紅樹林和候鳥。這是技術性的問題,亦或是難題,但解決之道首先就是工程不要匆匆上馬,而是要把“海上看深圳”辦成40歲深圳的百年經典工程,再也不能做成那些20年就要拆的深圳體育館、小梅沙海洋世界那樣的短視工程。更讓人擔心的是,如何杜絕有人批准、有人出錢建、收錢運營,唯獨沒有高質量運營和公正、透明、嚴苛的運營監管那種老套路?這些問題沒有令人信服的解決方案之前,“海上看深圳”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還是等得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