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


今天,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

新年伊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全社會捲入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我們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於疫情防控工作。

儘管疫情呈現逐漸好轉的趨勢,但是我們依然要做好疫情的安全防護工作。同時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堅持讀好書給自己“充電”。

從本月起,“每月共讀一本書”欄目將回到大家身邊,帶來好書推薦,希望大家以讀書的方式給自己及家人帶來希望和正能量!

今天,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

《野草》

魯迅 著

《野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部散文詩集,收1924年至1926年間所作散文詩23篇。真實地記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統一戰線分化以後,繼續戰鬥,卻又感到孤獨、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進的思想感情。詩集以獨語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詩性的想象與昇華,深化了中國散文詩的藝術和思想意境。

今天,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

今天,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

登陸“學習強國”,搜索書名即可閱讀


《大師的密碼》

李洪濤 著

八年抗戰,一群大師因為戰爭聚集昆明城北茅簷低矮的校園,在極度艱難困苦的戰爭環境下,他們為後半個世紀的人類科技文化培養了另一群大師!這就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這個奇蹟不僅發生在中國,而且這樣的奇蹟也唯獨苦難的中國才有。

今天,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

今天,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

登陸“學習強國”,搜索書名即可閱讀


《雷鋒解讀》


邢華琪 著

主要記載了雷鋒的童年之謎、預見之謎、愛戀之謎、參軍之謎、捐款之謎等。引導人們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實踐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創造者,促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今天,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

今天,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

登陸“學習強國”,搜索書名即可閱讀


今天,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

微書評

《野草》微書評


有人說,對一個作家來講,最難的是將靈魂裸露在公眾的視野,《野草》便是一部偉大孤獨靈魂的自省掙扎史,是一段心靈艱辛求索歷程的真實記錄,是魯迅先生自我生命意識延伸至極限的縮影,全書展現了作者心靈的自殘、自損、再到自我癒合的全過程。高尚的靈魂在任何時代都註定是孤獨的,而百年《野草》始終像一座靈魂歷程上的豐碑,給一個又一個時代的人們指明心靈的前進方向,它教會了我們在嘈雜紛亂的社會中如何堅守自我,它也理應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靈魂修煉手冊。面對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身處一個明星八卦、娛樂新聞可以輕鬆成為關注熱點的社會,談嚴肅常常會受到孤立,談理想或許會收穫譏笑,談深度或許並不會有迴音。這是我們生活的時代,卻不是青年人應該沉淪的時代。“我沉默著的時候,我感覺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覺空虛”,而100年前的《野草》卻時刻在提醒我們,青年靈魂不應習慣於平庸的日子和溫存的環境,而應在孤獨中變的強韌,在嚴肅與深刻中保持清醒。

綜合辦公室 王夢秋


《野草》是作者在動亂黑暗的時代在自我剖析的基礎上對當時社會的一種真實反映和無情嘲諷。在紛亂、黑暗的世界中他始終保持著自己挺拔的身軀,隻身獨自遠行,儘管他早已知道了結局,但他卻始終選擇做回自己。世界依然是原來的世界,但在堅守中的作者早已不是原來的作者,他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與黑暗抗爭的勇氣與信念也更加堅定。百年《野草》就如同一面社會的鏡子,映射著每個時代的每個人,時刻提醒著人們保持自身靈魂的純淨。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他用樸實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期望的語氣,激勵著當時尚處於迷茫中的中國人,希望以此喚醒更多的國民的意識覺醒。

執行局 周猛


《大師的密碼》微書評


“大學者,大師之謂,非大樓之謂!”八年抗戰,在戰火飛揚中燃起的知識火焰更是炙熱濃烈。在祖國的大後方,昆明,這裡聚集著中國最有學識才華的一群的名師,在低矮簡陋的教室裡,中國未來的“奇蹟”正在孕育發芽。這本書從“大師們走向輝煌的生命密碼”這個獨特視角,為我們生動展示了兩彈一星、諾貝爾獎、學界泰斗的歷練養成之路,解讀了我國近代眾多學科創始人和領軍人物的個性品格、價值信條。這彷彿是和兩代大師的直接對話,耳邊的炮火和內心的沉靜形成了鮮明對比,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愛國主義、時刻保持樂觀、剛毅堅卓的西南聯大,一個偉大思想的重要萌發地。

政治部 李傑穎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引用了“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是梅貽琦先生在1931年就職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演講時所說,意思是,一個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並不在於它有多少幢大樓,而在於它有多少名大師。

在《大師的密碼》這本書中,重現了在極度艱難的戰爭年代,西南聯大的一群大師如何“一寸光陰不可輕”地堅守三尺講臺,奇蹟般地為苦難中國培養出另一群大師,真正詮釋了身為人師的拳拳報國之心。

執行局 胡春揚


《雷鋒解讀》微書評


雷鋒,這個熟悉而令人動容、熱淚盈眶的名字已深深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成為時代揮之不去的記憶,民族的時代楷模,眾人的精神支柱。他從小歷經磨難,卻未被苦難所阻,雖因“貧窮”僅小學畢業,卻一直奮力奔跑,堅守初心,步步前進。雷鋒的學生生涯雖短暫,卻色彩斑斕,生機勃勃,人世間的孤苦與貧困未能泯滅他那顆求知的上進心。1956年,16歲的雷鋒在小學畢業典禮上,箭步如飛,眼含熱淚,傾吐久蓄內心的夢想:“如果祖國有需要,我就參軍做個好戰士,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去保衛我們偉大的祖國”,而參軍後的他時刻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堅持“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在“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中享受歷經千年亙古不變卻歷久彌新的幸福與快樂。

雷鋒精神,之所以被推崇,不僅在於他的愛國與助人為樂,更在於他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用樂觀顛覆逆境,衝破叢生的荊棘。“白日何其短,百年苦易滿。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人生苦短,芳華易逝,願每個人皆能樂觀向上,活在當下,充實幸福過好每一天。

綜合辦公室 徐愛玉


雷鋒,一個熟悉而又溫暖的名字。“向雷鋒同志學習”深入人心,而雷鋒也成了榜樣的象徵。在讀了《雷鋒解讀》這本書之後,對雷鋒、對雷鋒精神又有了一定新的認識,不僅僅只是助人為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的”,他是以“釘子精神”刻苦學習,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我們身處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華府,更加應該以雷鋒為榜樣,始終牢記使命,銳意進取,紮實工作,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守護司法公正。

執行局 張瑤



被小區門口的地面磚絆倒受傷誰來擔責?

點擊圖片查看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