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开启禁运模式 未来通胀的引信可能是粮食


3月26日农业板块盘中逆势大涨,截至收盘,金健米业、众兴菌业、天康生物、万向德农、百洋股份、农发种业等涨停,金新农、荃银高科、中水渔业、苏垦农发等涨幅超6%。

农业股走强原因在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近期国际粮食价格蠢蠢欲动。越南海关总署要求自3月24日起暂停各种形式的大米出口。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传播引起市场担心大米供应。越南破碎率5%大米报价涨至每吨410美元,这将是2018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于一周前的400到405美元。3月19日,泰国破碎率5%大米报价为每吨480-505美元,创下2013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于一周前的470-495美元,这也是泰国大米价格连续第六周上涨;孟加拉国内大米价格上涨5%。

国际大米波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肺炎疫情的担忧诱发恐慌性买盘,以及物流不畅或中断,导致结构性失衡;二是部分主产国天气持续干旱,市场极度担心供应短缺。

目前除了越南暂停大米出口外,据外媒体报道,俄罗斯也开启为期10天的谷物出口临时禁令。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面粉出口国之一,该国目前禁止了小麦粉以及胡萝卜、糖和土豆等其他产品的出口。塞尔维亚已经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物资的出口。目前,小麦和大豆价格也出现明显波动。

而国内方面,随着疫情情况好转,粮食成交量增加,地方储备交易集中进行,稻谷成交价格较前期有所上涨,但相对平稳。

地储交易方面,东北三个省市自治区黑龙江北安、吉林敦化、内蒙古大杨树地区一起启动国储大豆轮换收购,挂牌价格直接涨至2.1元/斤,更是抬高了整体的市场预期。现在东北玉米价格也到阶段性高点,中储粮直属库在黑龙江最高挂牌收购价格是九毛,吉林部分烘干塔抢购价格已经突破九毛,辽宁昌图粮食储备库潮粮收购价0.925元/斤(一等),干玉米收到0.935元/吨。

粮食价格的上涨引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高级经济学家关注,他表示,由于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各国民众和政府恐慌性囤积食品,食品通胀可能即将来临,一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可能一触即发。

全球许多疫情爆发的国家的消费者都在超市里恐慌性地囤积食品,因为各国政府都在实施严格的社会隔离措施,以抑制疫情的传播。

在过去几个交易日以来,大豆、燕麦和小麦等期货商品价格一直在走高。随着对主食(尤其是面包、面粉、面食和饼干)的需求上升,投资者开始大量买进谷物。

作为全球基准的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在3月份上涨了8%以上。美国牛肉批发价格本周飙升至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鸡蛋价格也有所上涨。

随着消费者食品囤积的继续,食品价格的通胀压力可能正在逼近。而飙升的食品价格、崩溃的全球经济和高失业率极有可能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原油价格跌至历史低位,加上疫情在全球肆虐导致的需求萎缩,这让人不得不担心未来全球经济在通缩中越陷越深,但是通胀和通缩本来在一线之间,粮食作为食品的原料,一旦出现价格失控,就会引发居民消费价格cpi的上涨。

2016年1月起,国家统计局根据五年一次基期轮换的规则,对CPI构成分类及相应权重进行了调整,新口径下“食品”项占CPI比重在17%到21%之间。

从去年开始的有非洲猪瘟引发的猪肉价格大幅攀升,带动我国食品价格的上涨,今年2月份cpi达到5.2%,猪肉价格上涨拉动了其中3.2个百分点,占比达到62%。这个通胀水平其实已经超出大多数人的物价预期,这也导致中国货币政策相对境外更加谨慎,在国外大幅降息和释放流动性救市的情况下,央行最近一次没有降低lpr。而本次国际粮食价格预期攀升,可能给我国食品价格雪上加霜,导致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将进一步遏止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对于国内资产价格都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