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內地旅客,昔日香港二手奢侈品巨頭米蘭站日子難過

記者 | 加琳瑋

香港旅遊業被2019年持續數月的暴力示威重挫之後,奢侈品零售經歷了一段灰暗時光。界面時尚曾報道過,去年9月,香港最知名、人流最密集的“奢侈品一條街”廣東道已變得空蕩,往日熙熙攘攘排隊購物的場景不再。

而根據專做二手奢侈品生意的香港上市公司米蘭站(Milan Station)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不僅是奢侈品門店,2019年當地的二手奢侈品市場也遭遇重創。

據米蘭站財報數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該公司年度收益約為2.3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12億元),相比2018年下滑12.4%。虧損約為2350萬港元(約合人民幣2150萬元),比2018年的虧損減少41.3%。

虧損縮窄主要歸功於米蘭站在2018年關閉了收益甚微的內地門店,但米蘭站還是沒能扭轉連年虧損的局面。

没了内地旅客,昔日香港二手奢侈品巨头米兰站日子难过

在其目前唯二的香港、澳門市場中,後者因博彩和旅遊業轉好,業績比上一年輕微增長了50多萬港元。因此米蘭站的總收益主要還是跟著香港市場的陰晴而變動。

商品方面導致米蘭站業績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包袋銷量下滑。作為該公司的主營商品,2019年二手包袋銷售額約為2.01億港元,比2018年少賣近4億港元。所有價格段位的商品中,1萬港元以下、5萬港元以上的產品下滑較大。

米蘭站的體量並不大,自2001年在香港尖沙咀開設首店以來,經歷了擴張再縮減的過程。2007、2008年米蘭站分別進駐澳門和內地市場,開始穩坐香港二手奢侈品市場的第一把交椅。並於2011年在港交所上市。

但目前米蘭站僅剩68位員工,一年中只淨增1位。收益則重度依賴香港的6家米蘭站店鋪和旗下7家泰國護理品牌THANN的店鋪。

昔日香港二手奢侈品“巨頭”疲態盡顯。長遠看來,不得已退出內地市場的決定不僅會造成業績損失,還會對之後的公司形象建立造成負面影響。內地市場一直有許多以“米蘭站”為名的二手奢侈品零售商,但都與真身無關。

没了内地旅客,昔日香港二手奢侈品巨头米兰站日子难过

米蘭站本該抓住市場機遇,二手奢侈品市場近年發展風頭正勁。

美國時尚轉售網站ThredUP曾預計,到2022年,二手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美元,而時尚類產品會是發展領頭羊。德國金融機構Berenberg分析師還曾表示,二手奢侈品市場比奢侈品一級市場的增速還要高出兩倍以上。

這一行業前景促使轉售奢侈品網站快速崛起,例如2008年創立於北京的寺庫、2011年創立於美國並上市的The RealReal。相比之下,重線下、體量小、形象陳舊的米蘭站競爭優勢並不大。

香港這一重點市場也很難再給米蘭站更多附加值。

香港曾是全球最炙手可熱的零售市場以及奢侈品市場,被稱為購物天堂,但這一地位在保持了近20年之後產生了動搖。奢侈品湧向線上平臺、全球價格開始趨於一致化、內地政府下調進口關稅打擊代購、內地消費者海外遊的增多等等原因,都讓香港購物變得不再那麼難以取代。

没了内地旅客,昔日香港二手奢侈品巨头米兰站日子难过

米蘭站在財報中表示,2019年極具挑戰性的香港經濟給零售市場帶來了困難,展望2020年,依舊持審慎態度。

這一判斷主要來自於香港因控制疫情而對內地、海外遊客的到訪限制。

隨著疫情風暴眼轉至海外,香港的入境限制處於嚴格頂峰。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3月23日宣佈,從3月25日凌晨開始,所有非香港居民從海外國家乘飛機抵港將不準入境。從內地及臺灣入境的非香港居民,如果過去14日去過海外國家及地區,將不準入境;香港國際機場停止一切轉機服務;所有從臺灣、澳門入境的人士,包括香港居民,將強制檢疫14天。

因此,香港零售業短期內只能指望本地消費者帶動,然而和內地消費者相比,消費力是遠遠不夠的。失去了內地市場的米蘭站在萎靡的市場環境中開始反思零售策略,表示將控制成本、轉變業務模式。

雖然並未透露相關策略細則,但該公司很可能未來會更重視線上渠道發展,對盈利能力較差的門店也可能會再度進行優化和改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