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叔”:當年救人曾感染非典,如今再戰新冠肺炎

張忠德,廣東省中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現擔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國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醫醫療隊隊長,被尊稱為“抗非英雄”。曾被授予“抗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特記一等功”、“嶺南名醫”稱號、還是2019年“廣東省十大健康科普傳播大使”。

南粵楷模、人稱“德叔”的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已在武漢抗疫一線工作一個多月了。

56歲的他,是第二支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

战疫者名片 |“德叔”:当年救人曾感染非典,如今再战新冠肺炎

除夕當天,他出徵武漢,奮戰十多天,整個人已“瘦到脫形”,但憔悴的眼裡依然放著光。

有網友看到身在武漢前線、瘦了一大圈的他接受央視訪問,不由感嘆“短短10來天就瘦成這樣了,看著真讓人心疼”。

17年前,39歲的張忠德曾在抗擊非典一線忙碌,感染後住院19天才迎來轉機。

這次,再上前線的他,心緒難言平靜。接受央視採訪時,回想起中醫醫療隊經過防護培訓、準備進駐武漢病區的那個晚上,他哽咽了。那個夜晚,他怎麼也睡不著,擔心整個團隊不小心被戰場上病毒“流彈”擊中,希望他們防護好自己。

除夕夜的緊急“逆行”

1月24日,除夕夜,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張忠德坐上了去武漢的高鐵。一天前,武漢開始 “封城”。

和張忠德一起逆行抵達武漢的,有另外三位高級別中醫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呼吸科主任苗青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兼肺病研究室主任王玉光。

專家組的任務是實地瞭解疫情和患者救治,研究如何中西醫結合救治疑難急危重症,優化中醫藥治療方案。

大年初一,四位專家6點半起床,7點出發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查房。這裡是湖北省、武漢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收治了最早的一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查房持續了5個小時,下午1點半結束,緊接著2點鐘專家們又開始開會討論。

一天後,4位專家又分赴4家不同的醫院瞭解情況。早上8點半,張忠德來到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穿著防護衣,進了隔離病房,“把重症患者都看了,還有少部分輕中症患者”。

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五天之前,1月19日傍晚,他接到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電話,請他搭晚上9點半白雲機場起飛的飛機去北京,第二天一早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專家會議,開始著手製定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

與會的專家根據湖北當地醫生提供的臨床資料,制定了一份針對新冠肺炎的中醫診療方案初稿。不同的專家們連著開了幾天會。1月22日那天,幾十位專家一直開會到凌晨兩三點鐘,已回到廣州的張忠德通過視頻遠程參會。

第二天,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其中也包括前一晚專家們連夜討論出的中醫診療方案。

當天,張忠德又接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電話,請他和另外3位中醫專家組建高級別專家組去武漢一線實地瞭解情況。這才有了除夕夜的逆行。

來到這裡就一切歸零

17年前的“非典”時期,張忠德是備受關注的“抗非”英雄。

那一年,作為廣州地區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廣東省中醫院共接診了103例患者,除7人死亡外,其餘全部痊癒出院,包括77例重症患者。

當時,身為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任的張忠德在救治SARS患者時,突遇一位患者病情急轉直下,非常危急,他急跨幾步奔到床頭指揮搶救並親自給患者行氣管插管。這個救他人性命的動作讓他中招了。

隨之而來發燒、呼吸衰竭,被感染的張忠德很快住進了重症監護病房。他奮力抗爭,“每一天都覺得這也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寫好的遺書都壓在枕頭底下了”。幸運的是,他在連續被救治第19天后,病情發生轉機,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僅挽救了他的生命,也沒有給他留下任何後遺症。

這次到達武漢,除了參與專家病例分析討論,參與制定診療方案,張忠德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任務。

1月27日,廣東派遣60名中醫醫療系統醫護人員,與北京40名隊員會合組成國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醫醫療隊,出征支援疫情救治,先期抵達武漢的張忠德擔任隊長。

廣東省60名隊員中,有他17年前一起抗擊非典的“戰友”和“病友”——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呼吸科主任黃東暉。當年,黃東暉因持續收治搶救病人,極度疲勞後不幸被傳染,病情危重。“當年從抗擊非典中死裡逃生,那時就想,留在這個世界上就要多救一些人。”這一次,黃東暉義無反顧主動請纓。

更多的醫務隊隊員則缺乏疫情一線的經驗。帶著這支年輕的隊伍,張忠德言傳身教,將自己豐富的經驗甚至是教訓傳授給這批還年輕的戰友。

“我跟大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嚴格、規範防護,不管你在廣州做沒做過培訓,來到這裡就一切歸零,就當你沒有培訓過。”張忠德告訴南都記者。

隊伍裡有一位院感科主任,張忠德要求他對全體隊員做培訓考核,考核過了,需要簽字才能上崗,“不合格就培訓到合格為止”。中醫醫療隊1月27日中午到達,下午便開始培訓。第二天現場培訓,“一個一個地過”。

在武漢,每次進入隔離病區前,張忠德也會對每一個隊員的防護措施反覆檢查。一名醫療隊隊員說,張忠德對防護這件事特別嚴厲,看到有不規範的會非常嚴厲地批評。

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張忠德回想起醫療隊隊員要進病房的那天晚上突然哽咽,“我怎麼也睡不著,我怕。”他心裡清楚,進入隔離區就如同進入戰場,病毒就如同“流彈”般防不勝防。作為醫療隊隊長,他希望把他們健健康康帶出來、平平安安帶回去,一個都不少。

經過醫院管理崗位的多年曆練,應付疫情一線的工作,張忠德也更有經驗。他在隊員到達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後,就開始設計基本制度,將隊員分為若干個小組,有信息管理組、院感防控組、物資保障後勤組等。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團隊打江山、管理定天下。“剛開始一兩天,顯得有一些慌亂,什麼事情都要找我,現在分工明確,醫療隊開始變得整齊有序,也把隊員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非典九死一生的經歷讓張忠德更深切地感受到“命懸一線”的危急,也進一步認識到中醫藥治療在抵抗此類疫情中的獨特優勢及特殊價值。

查房時,遇到情緒低落、焦慮的患者,他就拿自己或者黃東暉17年前的經歷鼓勵患者。他們的經歷能給患者以信心:“這個黃隊長自己也是感染過‘非典’的,也是住過隔離病房的,你看他挺過來,多好。”

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住院治療的患者任茂茵告訴南都記者,當她在病床邊聽張忠德鼓勵她,聽他講自己也感染過SARS病毒,非常危險,經過治療現在一樣可以工作,“這給我們很大的希望”。

任茂茵讓張忠德印象深刻。她是從廣州回武漢探親發病的患者,80多歲的父親也感染了肺炎;母親在家居家隔離,自己病情嚴重,沒法入院治療的那幾天,在家躺在床上,“彷彿可以用鼻子聞到瀕死的味道”。

收治入院後,任茂茵的一個明顯症狀是極度疲倦,甚至連飯也吃不下。張忠德對症治療。在吃了兩劑中藥之後,任茂茵開始有了胃口。

“除了發熱、呼吸系統症狀外,中醫藥對患者消化系統的改善也作用明顯。”張忠德告訴南都記者。

最令張忠德高興的是,在團隊和本地醫務人員共同努力下,中西醫結合在臨床觀察上獲得積極反饋。

兩個星期累計收治病人111例,雖然重症病人和危重症病人有103個,佔比超過九成,但除了幾位入院時已病情十分嚴重的患者不治身故之外,101位病人症狀有好轉,已有15人治癒出院,其中一位出院患者還是武漢一位在社區醫院參與抗疫戰鬥的醫務人員。

這也讓中央堅定了推廣中西醫結合抗疫的決心。2月12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佈通知,進一步要求在新冠肺炎等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醫協作機制,強化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提升臨床救治效果。

這份通知還要求,優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力求輕症患者儘早治癒,減少危重症的發生,最大程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同時注重在康復期發揮中醫藥的獨特作用。

某種程度上,張忠德及其戰友在一線的工作推動了這份文件出臺。

張忠德認為,針對新冠病毒,目前沒有特異性的抗病毒藥物,疾病的治療康復更多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發力,但是中醫藥可以在治療的不同階段中發揮扶正祛邪的作用,幫助患者抵抗甚至阻斷病毒的侵襲。

他呼籲,要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新冠肺炎早期干預的作用,避免輕症患者發展成重症、危重症。

/南都對話/

“哪有這麼多英雄,我就是個醫生”

2月12日上午,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接受了南都記者的獨家採訪。17年前曾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的他,十多天前再次和同事奔赴武漢抗疫一線。他表示,中醫藥幫助新冠肺炎患者改善症狀,發揮了很大作用,不分中醫還是西醫,醫生就是要用一切人類文明有用的成果去幫助患者解除痛苦。

南都:和17年前應對SARS疫情相比,這次醫療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有什麼不同?

張忠德:中西醫結合是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一個顯著特點。除去湖北省,全國各地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超過83%。我們鼓勵用中醫對患者做早期干預。我們呼籲輕症患者可中醫主導,重症、危重症患者中西醫結合救治。現在防疫政策已經要求,對方艙醫院裡的患者必須提供中藥治療;對住院患者要基於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我們正研究制定針對重症患者中西醫治療的方案。

南都:經歷過SARS後再次走上抗擊疫情的戰場,內心感受如何?

張忠德:經過SARS之後,我對疾病的傳播特點和防疫要求有了瞭解,就有經驗去分配好隊員工作。每天見到他們,我就說,休息好,吃好,即使不習慣這裡的飲食,當藥也得啃下去。

南都:(來武漢)你自己沒有猶豫過嗎?

張忠德:有人說,非典感染了你還來?士兵不能說,抗日戰爭受了傷,解放戰爭我就不打了。解放戰爭受了傷,朝鮮戰爭需要我,我就不去了。我是個醫生,來武漢支援當地醫療工作,和我以前得沒得過病沒有關係。現在這個病需不需要我?需要我,我就去,和以前沒有關係,以前的都歸零。如果說有,也是經驗更豐富、信心更足。雖然我年紀比較大了,但還是要發揚廣東人的精神、中醫人的精神、醫生的精神。也沒有那麼高大上,哪有這麼多英雄,我就是個醫生。

中醫藥降低輕症向重症發展幾率

南都:醫療隊進駐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情況如何?

張忠德:包括我在內,總共64人。我們主要負責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兩個病區,總共70張床位,目前有68個病人在治療。床位空出來,就要給後面的病人。從1月29日下午開始進駐到2月11日,兩個星期累計收治病人111例,重症病人和危重症病人有103個,佔比超過九成。輕症病人只有8個。

南都:用中西醫結合手段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效果怎麼樣?

張忠德:還在醫院治療的68個患者,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重症55人,危重症13人。其中65位患者用中藥治療,佔比超過95%。經過兩週的初步觀察,患者的全身主要症狀有明顯改善,中醫藥發揮了它的作用。

南都:據你觀察,中西醫結合療法,在哪些方面能幫到患者?

張忠德:有一個患者本身也是因為參加抗疫工作被感染了的社區醫務人員,在生病期間退燒後又出現反覆,高燒不退。在服用了中藥後,他的高燒壓下去了,伴隨的乏力等症狀也好轉,大約四五天前這位患者也已經出院了。

新冠肺炎的患者會出現的全身症狀包括極度疲倦、乏力、肌肉痠痛、頭痛,中醫藥在改善這些症狀上顯現了明顯的臨床療效。

一些呼吸系統的症狀比如咳嗽,通過中藥治療,中重度患者在三四天後也好轉。在改善氣喘、呼吸困難、憋氣、胸悶等症狀上,我們發現中醫藥治療的效果很好,但顯效時間要更長,通常需要到治療的第7天。

早期讓中醫藥介入,也降低了輕症患者向重症發展的幾率。重症病人也可以處在一個平臺期,阻止他們的病程繼續向危重症發展。不少重症病人經過治療轉為輕症。這是目前我們在臨床上觀察兩週得出的一些情況,當然病例還很有限。

我們發現中醫藥對患者消化系統的改善作用也明顯。一些患者發熱症狀並不明顯,但出現極度疲倦和胃口不好、吃不進東西的症狀。還有的患者有腹瀉、腹脹、大便乾結、便秘等問題,差不多兩劑藥下去,患者就有改善。

南都:中醫治療新冠肺炎會遵循什麼原則?

張忠德:根據診療指南,我們對病人的不同情況,會在用藥上做出調整。中藥的給藥方式是多樣化的,有湯劑,有中成藥,對重症病人也可以給予靜脈注射針劑。一些患者不想用湯劑,我們做成可以沖泡的顆粒劑。

隔離的病人內心普遍有一些焦慮感、恐懼感,睡不好覺,有心慌等症狀。我們也採用一些中醫綜合外治法,比如穴位按摩、穴位貼敷、八段錦,受到患者歡迎。我們採用的是一套組合拳。

南都:來到抗疫一線,面對這麼多重症患者,會不會覺得有壓力?

張忠德:中醫是集大家的智慧來解決病人的問題。我們前方的醫護人員知識能力也有限,但廣東乃至全國還有很多頂級專家、大師提供了很大支持,我們的團隊和他們保持著緊密的聯繫。從1月29日開始收治病人開始,我們已組織了6次遠程會診,討論了15個非常疑難的病例。在後方參與會診的有廣東各大醫院,還有北京的呼吸科權威專家。每次會診解決的問題不同。比如昨天的會診,就是3位胸悶氣喘患者,我們有我們的想法,但不一定對,通過會診,後方專家幫助我們打開了思路,給了我們很多建議。這次會診前的12位病人,5位已出院,6位病情也已出現好轉,不僅是症狀改善,血壓、血氧飽和度、血氧分壓等指徵也明顯改善。還有一個病人情況比較重,主要是缺少呼吸機,有了呼吸機情況也會好轉。

南都:救治患者的同時,醫療隊還要做好病例的分析總結?

張忠德:這是一定要做的,不斷分析、總結才能不斷地完善治療方案。對於新發突發的疾病,更是如此。

南都:身在疫情一線,你對醫生同道有什麼話想說?

張忠德:醫生團體是一個非常難能可貴的、保存了中國文化底蘊和奮鬥精神的團體。醫生就是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而來。醫生就是用一切人類文明有用的成果去幫助患者解除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