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派觀點」缺乏審美情趣與審美價值是現代詩歌的另一條鎖鏈

缺乏審美情趣與審美價值,是現代詩歌發展的另一條鎖鏈

一段時間以來,全網皆詩人,滿屏皆詩歌。我們留意到,寫古詩的特別多,除了一些意蘊渾然的作品,有些就是打油詩,順口溜。

現代詩歌更是慘不忍睹,雖然寫的人沒有寫古詩的多,但是詩歌嚴重缺乏高雅的審美情趣及審美價值,分行文字、無病呻吟、靡靡之音橫行,嚴重影響了現代詩歌的正能量形象,制約了現代詩歌的發展與前行。

當然,詩歌也是與時俱進的,也有時代的烙印,有其脫胎換骨或嶄新的形象。但是詩歌必須具備高雅的審美情趣及審美價值,否則影響現代詩歌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新派觀點」缺乏審美情趣與審美價值是現代詩歌的另一條鎖鏈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歌以傳情

所謂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歌以傳情。說的就是做文章如做人,當傳達真善美;寫詩歌是為抒情言志。

一首好的作品,必須有絕佳的立意,高尚的審美情趣,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從而產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詩歌的根本目的:抒情言志。

缺乏良好審美情趣與審美價值的作品如同白紙一張,雖乾淨卻毫無美感可言;雖流暢卻毫無意韻。即使內容多麼的新奇,多麼的長篇大論,也無法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更無法引起普遍共鳴。高雅的審美情趣可以使作品立意高度顯著提升,更因為作品所獨有的審美價值,從而推動個人及社會的進步!這便是文以載道!

「中國新派觀點」缺乏審美情趣與審美價值是現代詩歌的另一條鎖鏈


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審美觀,對自然、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和事物,以及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作出直接的、感性的審美評價和態度。

詩人的審美趣味不同的原因不僅與每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和社會實踐有關,而且與他們自身的審美素養、審美觀和審美理想有關。培養現代詩歌詩人良好的審美興趣是現代詩歌創作中審美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中國新派觀點」缺乏審美情趣與審美價值是現代詩歌的另一條鎖鏈

審美情趣決定著詩歌的立意,這就像意識決定著行為一樣。

詩歌的立意,講的是詩人對詩歌內容,即要表現的情思、事物、事件等題材的構思,說白了就是定調。寫一首詩首要的不是考慮它的語言、節奏、韻律等等,而是必須先確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確與否,決定著詩歌主題思想的正確與否,立意的高下、深淺,決定著詩歌思想性的深刻程度。

其實詩歌立意不一定非要高遠,小我大我皆可成磅礴之氣。各種基調,詩歌或小橋流水或悲壯雄渾,或高亢激昂,或低沉憂鬱等等。最優秀的詩歌可以做到小我與大我的完美切換與融合。事實上,好的詩歌就是小我大我的完美融合,二者密不可分。但是立意一定要鮮明,具有清晰的情感色彩,能打動人心,緊扣主題,最終展示出高雅大氣的審美情趣。

《致橡樹》

作者 |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致橡樹》是蘇婷的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中心意象,將細膩委婉而又深沉剛勁的感情蘊在新穎生動的意象之中。詩人通過對兩個物象的獨特審美,提取意象的光芒,閃現出其獨特的審美情趣,引起了普遍的共鳴!

「經典詩句」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這樣的詩句頗能引起普遍共鳴,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愛,誰不渴望這樣的愛呢?這樣的詩歌怎能不打動人心,浸入你的心房,撥動你的心絃呢?!

「中國新派觀點」缺乏審美情趣與審美價值是現代詩歌的另一條鎖鏈


審美價值

審美價值是在審美對象上能夠滿足主體的審美需要、引起主體審美感受的某種屬性。它包括人的美、按照美的規律創造的物質產品美和精神產品美,以及可供人們欣賞的自然景物美。其中審美價值最高的是優秀的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文學等文藝作品。

優秀的詩歌一定是因為其審美價值、詩歌意境、詩歌情緒等引起普遍共鳴的作品。沒有共鳴的詩歌,只能淪落為孤芳自賞,無病呻吟的自我吟唱。不要鼓吹詩歌只是自我欣賞的,無須他人認同,那我請問你要發表幹什麼?寫寫日記就好了。讓它永遠塵封在你的內心,塵封在你的世界裡。

詩歌雖然是作者或詩人個體的內心情感,但畢竟它與外界環境或物象碰撞了,詩人把個體的情感賦予給了客觀的物象,千人千面,不一而足。自古以來,流傳千古的詩歌無不是憂國憂民,即使是自我抒情也是充滿正能量的作品。無論詩歌是喜怒哀樂,是高亢低沉,還是悲憤惆悵還是壯懷激烈,有一點應該確保,那就是正確的價值觀,具有極高審美價值。



「中國新派觀點」缺乏審美情趣與審美價值是現代詩歌的另一條鎖鏈


《我愛這土地》

作者 | 艾青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這首作品詩人以第一人稱切入,卻抒發了強烈的愛國情感。《我愛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作於國難當頭 ,山河淪亡的抗戰初期。它不可避免地帶上了那個時代悲壯的氛圍。因此,在他詩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帶有這種悲壯的色彩,具有極高的審美情趣及審美價值。

「經典詩句」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這樣的詩句極度震撼我們的靈魂!為什麼?因為詩中有真情實感,有眼淚,有激情,有基於大我的小我的心靈的吶喊。這種吶喊讓我們的靈魂瞬間被擊潰被渲染,這就是詩歌的審美情趣所產生的獨特的審美體驗,審美的價值!


「作者:冷雁,別號信陵君,獨愛莊子長天,沉醉戰國煙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