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的胡服骑射为何会如此顺利?赵武灵王:多亏我做好了准备工作

前言:战国时期,魏国魏文侯开启了李悝变法,使得魏国走上了霸主之路。其他各国看见变法的成效如此之大,也纷纷开始招贤纳才,企图壮大自己的国力,好在这个乱世之中更好地生存下来。

然而在这么多变法的国家之中,有一个国家有些特殊,那就是赵国。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并不是由贤才所提出的,而是由赵国的国君赵武灵王提出的。仅仅是这一点,就足够赵武灵王名留青史了。

不过,一个国家想要完成改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肃侯也是一代贤君,但是赵肃侯在位期间,赵国并没有出现变法强国的苗头。这与其说是赵肃侯的能力不够,倒不如说是当时的形势不允许。

赵国的胡服骑射为何会如此顺利?赵武灵王:多亏我做好了准备工作

事实也的确如此,哪怕是到了赵武灵王这一代,赵武灵王也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才开始“胡服骑射”改革的。这也说明了赵国的胡服骑射固然重要,但是赵武灵王为之所做的准备工作亦是不可缺少的。

赵武灵王刚刚即位之时赵国面临的处境

一、三晋联盟的破裂

众所周知,春秋和战国之间的分界线就是赵、韩、魏三家分晋。赵、韩、魏三家刚刚瓜分晋国之初,是必须站在同一战线的,理由有二:

  1. 赵、韩、魏三家都是晋国的卿大夫势力转变而来。虽说他们依靠着自身的强大强迫周天子承认他们为诸侯,但是作为传统诸侯国的秦、燕、楚是不会真正承认他们的(田氏代齐相聚三家分晋并不遥远,因此不计入在内)。因此他们必须团结对外,抵抗这种排斥。
  2. 晋国是春秋之时当之无愧的霸主国家,但是再强大的诸侯国被一分为三了,其力量也会大大衰退。
    为了在混乱的时局中生存下去,赵、韩、魏三家必须联合。

不过,这种结盟在战国这种你死我活的氛围中,想要一直保持下去,显然是不现实的。事实也的确如此,随着魏国的逐渐崛起,三晋联盟内部逐渐出现了矛盾。

赵国的胡服骑射为何会如此顺利?赵武灵王:多亏我做好了准备工作

懿侯说,乃与赵成侯合军并兵以伐魏,战于浊泽,魏氏大败,魏君围。——《史记·魏世家》

魏国想要凭借着强大的国力,瓜分更多三晋联盟的利益果实。而韩、魏两国则对这种现象十分不满,于是便进行了反击。比如在著名的浊泽之战中,韩、赵两国就曾经组成联军,一起击败了魏国的军队。虽然此战最后因赵、韩两国利益分配不均而宣告失败,但是足以说明三晋联盟已经名存实亡了。

二、秦、齐两国的崛起

本来,魏国凭借着国力的强大和三晋联盟的优势,一直称霸于诸侯之间,鲜有其敌手。但是随着三晋联盟的破裂,魏国逐渐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再加上魏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接连失利,魏国的霸业也遭到了中止。

赵国的胡服骑射为何会如此顺利?赵武灵王:多亏我做好了准备工作

与之相对的,则是秦、齐两国的崛起。魏国霸权的衰弱,最为高兴的两个国家,莫过于秦、齐两国了。

秦国自不必多说,秦人最大的心愿就是东出。但是春秋时期有霸主晋国,战国初期又有霸主魏国,秦国的东出之路一再受阻,秦王心中的憋屈可想而知。而齐国一直是传统大国,底蕴深厚。但是却因为田氏篡位的缘故,齐王不得不投靠强大的魏国,以寻求在国际上的地位。

眼下魏国的衰败,实在是为秦、齐两国的崛起提供了最为有效的助力。事实也的确如此,魏国霸业衰退的下一个阶段,就是秦、齐称帝。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总而言之,魏国霸业的衰弱使得秦、齐两国开始崛起,其直接影响到了赵国的国家安危。因为在地理位置上看,强大的秦、齐两国对赵国的威胁是十分大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赵肃侯)十八年,齐、魏伐赵;二十二年,赵疵与秦战,败,秦杀疵河西,取赵蔺、离石;二十三年,韩举与齐、魏战,死于桑丘(《史记·赵世家》)。

赵国的胡服骑射为何会如此顺利?赵武灵王:多亏我做好了准备工作

三、中山国将赵国分割开来,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

如果说,有哪一个国家是为赵国历代君王所痛恨的,那么中山国一定在列。赵国的领土脱胎于晋国,且在三家分晋之初,赵国得到的领土是最大的。然而占据了最大利益果实的赵国却并没有如预料中的那样崛起,反倒是慢慢地衰弱了下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山国横跨在赵国境内。

六年,中山筑长城。——《史记·赵世家》

魏文侯在位期间,曾经依仗着强大的国力将中山国给消灭了,但是仅仅过了二十几年中山国就再次复国。复国后的中山国不仅在领土上有了扩大,还在国内专门修筑了一段长城来抵御赵国的进攻。

赵国对中山国极为痛恨,数次想要出兵围剿。但是中山国依靠着齐国和燕国赐予的力量,一直和赵国斡旋。可以这么说,中山国不仅使得赵国发展缓慢,还使得赵国要随时面临领土被分裂的危险。


很多时候,危机和机遇都是并存的。正是因为赵国所处的形势如此危及,才会使得赵武灵王如此迫切地想要强兵富国。

赵武灵王为胡服骑射所做的准备工作

变法作为一种推翻前人制度的存在,在其诞生之初就注定了它不会轻易地被他人所接受。因此,想要顺利地进行变法,是要做许多准备工作的。赵武灵王为胡服骑射变法所做的准备工作如下:

一、说服赵国宗室贵族

战国时期的变法,其触犯到最多的,就是贵族们的利益。吴起在进入楚国后曾经提出“楚国封君太众”的问题。因此他的变法也主要以削减贵族们的利益为主。结果楚悼王刚死,吴起就被楚国贵族们杀害,楚国的变法也因此遭到了中止。

赵国的胡服骑射为何会如此顺利?赵武灵王:多亏我做好了准备工作

此时赵国国内的形势虽然不如楚国那么夸张,但是依旧遭到了以公子成为首的赵国宗室们的反对。对此情形,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手段要求这些宗室贵族们一定要施行“胡服骑射”,而是采用了怀柔的方式,对公子“成晓之以情,动之以礼”。事实证明,赵武灵王是对的。

虽说凭借着赵武灵王国君的身份,只要他态度强硬一点,这些宗室贵族未必会阻挠变法,但是以这样的方式施行的变法,很有可能在赵武灵王死后就遭到严重的反弹,使得变法失败。楚国的吴起变法,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二、交好近邻:秦国和燕国

二十四年,肃侯卒。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子武灵王立。——《史记·赵世家》

上文中已经提到过,赵国在赵武灵王刚刚即位之时,处境是十分不好的。赵武灵王刚刚即位,秦、楚、燕、齐、魏五国就各自出兵一万,想要对赵国图谋不轨。虽说赵武灵王凭借着自身的才能化解了这场危机,但是也足以说明了赵国的处境有多么危险。

因此,赵国想要顺利地进行变法,必须先稳固外部的环境。好在,机会很快就来了。

赵国的胡服骑射为何会如此顺利?赵武灵王:多亏我做好了准备工作

赵武灵王十年,燕国发生内乱,史称“子之之乱”。在这场内乱中,燕国国内领土被齐国大量占领,整个燕国也陷入了混乱当中。为了和燕国交好,赵武灵王派人迎回了燕国远在韩国为质的公子职,并拥立他回国登基。而这个公子职,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燕昭王。

无独有偶,赵武灵王十八年,秦国秦武王举鼎而亡,因其膝下无子,整个秦国顿时陷入了争夺王位的内乱之中。为了交好秦国,赵武灵王再次派人迎回了秦国远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并拥立他回国登基。而这个公子稷,同样是赫赫有名的,那就是著名的秦昭襄王。

秦国和燕国,作为赵国周围的两大邻国,对赵国的威胁是巨大的,尤其是秦国,作为当时国力十分强大的国家,对于赵国的威胁实在是巨大。而赵武灵王通过迎接质子回国登基的手段,使得赵国和秦、燕双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为其之后的“胡服骑射”变法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后记

赵国的胡服骑射为何会如此顺利?赵武灵王:多亏我做好了准备工作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中或多或少都进行过变法。比如秦国的商鞅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等等。人们在惊叹这些变法所带来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各国为变法所做的准备工作。

事实上,这些为变法所做的准备工作,本质上比变法本身更为重要。战国七雄之中,比较成功的变法有商鞅变法,胡服骑射,比较失败的有吴起变法。商鞅在施行变法之前,曾经采取过“立木取信”的戏码,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今后变法所遇到的阻挠。胡服骑射中,赵武灵王对公子成的劝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反之,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之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很大的原因就是吴起一味地追求变法的结果,而忽略了变法过程中楚国贵族们的态度,这才使得吴起变法无疾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