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一朵花,蘇軾兩赤壁;莊子三條魚,吳承恩四座山,經典

1.王陽明的一朵花

王陽明是心學創始人,他一生歷經磨難,名垂青史。

有一次,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遊玩。

看到一朵花時,朋友說,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充滿哲理:“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意思是說:你沒有看這朵花時,這花就和你的心一樣是寂然,像是沒有存在過一樣;當你來看它時,它的顏色才在這時明明白白地展示在你的面前,這樣便知道這朵花並不是獨立於你的意識而存在的。

這是王陽明的“心中之花”:萬事萬物都在你心裡,心即理也,心就是良知。

我們一生中,沉浮起落,順境逆境,無法逃避。放下生活的苟且,用美好的心靈面對更廣闊的天地,萬物也會以美好待你,活出自己的樣子,才是最美的樣子。


王陽明一朵花,蘇軾兩赤壁;莊子三條魚,吳承恩四座山,經典

2.蘇軾的兩個赤壁

蘇軾的一生豁達樂觀,但這並不代表他一帆風順地度過一生。相反,他一生充滿曲折,在黃州時期,他曾多次遊覽赤壁,心態發生巨大轉變。

(1)第一個赤壁:象徵撫平創傷

經歷烏臺詩案的蘇軾無比悽慘,被貶謫黃州,心靈已是飽受創傷。

他第一次來到赤壁磯,寫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

其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抒發了詩人渴望像英雄豪傑般建功立業的決心,這首千古絕唱的佳作,也充滿蘇軾壯志難酬的不平之氣。

一遊赤壁,蘇軾在仕途上被摧殘的心靈也得到治癒,內心得到解脫,心中壯志難酬的床上予以撫平,他能以樂觀的態度直麵人生。

懷才不遇、事業不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挫折、磨難。與其悲觀處世,不如學會放下,換一種態度,人生似乎沒有那麼糟糕。

王陽明一朵花,蘇軾兩赤壁;莊子三條魚,吳承恩四座山,經典

(2)第二個赤壁:象徵超然曠達

1082年的秋、冬遊覽赤壁,蘇軾作了前後《赤壁賦》。

《前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使得蘇軾懷有理性看待事物,變得更加自信堅定與成熟。

《後赤壁賦》中蘇軾借孤鶴以表達自己高貴幽雅,超凡脫俗及自由自在的心境,表現了那種超越現實痛苦遺世的精神。

蘇軾在面對人生困境的時候,並沒有放棄,而是通過不斷地自我調適,縱情山水,隨遇而安,使他那被現實生活摧殘得支離破碎的心靈得到治癒,將超然脫俗釋放到了極致。

我們的一生,難免磕磕碰碰,不能稱心如意,既然無法改變現實,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走出困境,化悲傷為快樂,以一種樂觀豁達態度處世。

王陽明一朵花,蘇軾兩赤壁;莊子三條魚,吳承恩四座山,經典

3.陶淵明的三杯酒

陶淵明的一生,寫過不少的飲酒詩。在他的飲酒詩裡,融入了他對人生的感悟。

(1)第一杯:人生之酒

《飲酒·其四》寫道:“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這表達了陶淵明隱居終身的決心。對菊飲酒,嘯歌採菊,不為外物所役使,按自己的心意自由地生活,自是人生之至樂。

歸隱生活,物質雖貧困,卻因心靈的平和安寧而感到踏實。看清名利榮辱,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保持內心的安寧,抵達自己的方向。這就是陶淵明追求的人生的意義。

對於生命的意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做到聽從內心真實的聲音,發現、享受自然與生活中的美,隨心所欲,快樂而活,大概就算不負生命。

人心就像一個有限的容器,能裝下慾望,就裝不下其他。丟掉慾望,擇其目標,篤定前行。

王陽明一朵花,蘇軾兩赤壁;莊子三條魚,吳承恩四座山,經典

(2)第二杯:生活之酒

《飲酒·其一》寫道:“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看似在說喝酒,甚至有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頹廢意味,其中卻包含著一種正能量的處世哲學:順境也好,逆境也罷,人都應該活在當下,學會享樂生活。

人活在世上,最怕的不是窮困潦倒,也非眾叛親離,而應是希望的泯滅,自我的放棄。

人的一生,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好好活著,活在當下,及時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

(3)第三杯:自我之酒

《飲酒·其十七》寫道:“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陶淵明一生,都在貧困中學習著如何堅守自己,如何讓自己不被外界帶走,而是讓世界跟著自己走。

陶淵明最終放棄了對名利的追逐,轉向田園,自由自在、安安心心地做真實的自己。

有些人,為了追求名利而迷失本心,忘記了來時的路。

人生道路千萬條,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一條。做什麼樣的選擇,首先應該是聽從本心,不忘初心。

王陽明一朵花,蘇軾兩赤壁;莊子三條魚,吳承恩四座山,經典

4.吳承恩的四座山

吳承恩一生的成就,全部濃縮在《西遊記》裡。我們的人生,也像《西遊記》中的取經人一樣:翻山四座山,一路修行。

(1)第一座山:舒適的花果山。

花果山是孫悟空誕生之地,生活舒適,逍遙自在。

年長猴子的離世,讓他決定走出花果山這個“舒適圈”,去拜師學藝。

在他的努力下,終於順利拜入菩提老祖的門下,並習得了筋斗雲和七十二變的技能,成就了後來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

孫悟空走出“花果山”,告別“舒服圈”,方能啟航他的人生。

一個人只有下定決心走出“舒適圈”,才能擺脫束縛,實現人生的飛躍。

(2)第二座山:磨鍊的五指山

技能傍身的孫悟空他變得浮躁、狂妄、驕縱,也因此闖下大禍——大鬧天宮。

各路神仙對他束手無策,唯有如來佛祖,將孫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下,整整五百年。

在此期間,他只能忍受寂寞,反思自己,再也無法依仗神通之力,胡作非為。

這五百年雖然束縛了孫悟空的自由,卻也磨練了他的心性,讓他變得更加沉穩自律。

一個人唯有不斷磨練心性,方能認清前行的方向,才能越走越穩,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王陽明一朵花,蘇軾兩赤壁;莊子三條魚,吳承恩四座山,經典

(3)第三座山:堅持的火焰山。

孫悟空保護唐僧取經時,途經火焰山,三次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滅火。

初次借扇,孫悟空便吃了個閉門羹,當他再次苦勸時,卻被鐵扇公主一扇扇出了八萬四千裡。

第二次來借扇時,孫悟空借到一把假扇,火焰山的火在假扇子的助力下,反而越燒越旺。

前兩次的失敗,也無法阻擋孫悟空的步伐。他再一次想盡辦法,克服萬難,終於借來了芭蕉扇,滅了火焰山之火,師徒四人得以繼續向西趕路。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艱難險阻是上天賜予人類的可貴考驗,能禁受住考驗並堅持走過來的人,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柳暗花明。

(4)第四座山:冷靜的靈山

在靈山,師徒取得了真經,一路修行,功德圓滿。在返回大唐的途中,再一次經過了通天河,遇到了河中老龜馱他們過河。

當老龜問唐僧,當年他託唐僧幫他問自己還有多少年壽之事的結果時,但唐僧因為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將之拋諸腦後,把昔日的承諾拋到了九霄雲外去。

於是,師徒四人遭遇了落水之災。老龜身子一抖,將他們連同經書行李都掀進了水裡。

失敗時,心中燃起烈火;成功時,心頭澆上冷水。用冷靜的頭腦來調和內心的狂喜,才能在成功的位置上坐得長長久久。

王陽明一朵花,蘇軾兩赤壁;莊子三條魚,吳承恩四座山,經典

5.

王陽明的一朵花、蘇軾的兩個赤壁、陶淵明的三杯酒和吳承恩的四座山,是理解自己、認識生活、領悟人生的重要法寶,幫助我們成長修行。

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願你:

擁有王陽明的一朵花,心存美好

擁有蘇軾的兩個赤壁,化悲傷為快樂,豁達樂觀處世;

擁有陶淵明的三杯酒,敬自己、敬生活、敬人生;

擁有吳承恩的四座山,走出舒適圈,接受磨鍊,堅持不懈,沉著冷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