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家焦慮嗎?幾個小認知來幫你緩解

因為我經常會很焦慮,想到你們應該也會有這樣的情況,所以寫了一些很短的小思考,希望可以幫到可愛的杯蓋。

因為是突然想寫的,所以不是很長,但是能直接幫到你瞭解大多數情況。

(你們需要的話,下次會再寫一個更詳細的,畢竟我樂於助人哈哈哈哈)

01

先跟我帶入幾個場景。

場景一:

你刷知乎偶然看到有人開淘寶店,有人拍volg,他們每個月都賺了很多錢,由此你在你的心裡埋下了一個開淘寶店或拍視頻做自媒體的種子。

但是你總是期待,總是感覺現在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然後等呀等。

之後當你每次看到淘寶或者自媒體的信息的時候,你都會感到焦慮,想著有這麼多人去做了啊,我也要趕緊去做了,不然紅利就過去了,可是你還是沒有立刻行動起來。

你慢慢的親眼見證了很多不知名的小眾小V慢慢成長為大博主。

可能過了幾個月,過了半年,你又看到了,很多人說現在淘寶不行,拍視頻的紅利過去了。

你非常後悔和焦慮當時有想法的自己沒有立刻行動起來。

場景二:

假期前你規劃了自己完美的假期,比如什麼時候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什麼時候去健身,什麼時候去美美化個妝出門感受春天,但是到了假期,都變成了一天一天的玩手機度日。

臨到開學,看到絲毫未動的作業,焦頭爛額的熬了一整個通宵,還是沒有做完。

於是感到非常痛苦和焦慮。

其實你看到了嘛?如果你有這種情況的焦慮,原因很簡單,

「你總是想很多,卻從來沒有付出過任何行動」

這兩個場景中的你,焦慮的原因都只是因為拖延而已。

所以別急,不用慌張呀,跟著我的小建議往下走,就可以很容易的解決因為拖延而產生的焦慮。

02

首先你要知道:

我們每個人天生都會有各自焦慮的事情。

「我們天生就具備一種擔憂或焦慮的傾向,這是我們人類在不確定事件面前的自我保護,我們不可能完全消除他。」

首先你得知道啊,當你因為拖延出現焦慮的時候,是極其正常的,焦慮是我們作為人類所天生攜帶的,

適度的焦慮對我們是有利的,我們很多時候會因焦慮產生痛苦都是因為我們總是會不自覺得陷入「過度」的焦慮中。

解決辦法:

針對場景一那種,比較大的目標來說,細分這些大的目標是可以解決你的拖延和焦慮的,細分之後,寫在紙上。

第一個星期幹什麼,第二個星期幹什麼,甚至具體到每天該做什麼事情,跟著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目標,哪怕當下目標還沒有實現,但是你在行動,就不會感到焦慮。

針對場景二的你總是完不成自己該完成的任務,而感到焦慮的話。

你可以拿出來一張紙。

把你今天需要做的事情都寫在紙上。

因為「我們的大腦善於思考,但是不善於記憶一些繁瑣的事情」。

當我們一天需要做三四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產生焦慮或者緊張的感覺,尤其這些事情,需要馬上上交,或者在被人催促的時候。

當我們把這些事情,寫在紙上,我們就不再需要用腦的力量記憶還有多少事情,什麼事情該先做,什麼事情該後做了。

1.把事情的輕重緩急寫在紙上,每完成一項就刪除一項。

2.對紙上的每項事情,作出時間估計,就是需要多久的時間完成,然後統計完成所有事情所需要的時間,再估計自己每天可以工作多長時間。

3.紙上的事件排序,要從緊要到不緊要排序。

03

在我們生活中,過度的「放大」和「過度的在乎小的部分」,會讓我們更加焦慮。

這個概念來自Tal在《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中,提出來的3個M法。

過度的放大是指:我們會因為某一件事情做錯了或者失敗,從而否定自己的全部,而感到十分焦慮。

舉個例子:比如你在某一次考試考差了,你會變得特別沮喪。

但其實哪怕之前的很多次考試你都考的還不錯,你也會因為這次考試,而感到非常難過,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太笨了,等等之類的。

但其實這只是眾多測試當中的一次,你會很容易的扭曲事實,從一次考試的失敗,就開始否定整個自己。

但是事實是,當你下次考試,考的不錯的話,這種情緒就會消失。

所以,這完全就是我們在放大某些因素,從而不能客觀的評價自己。

04

過度的在乎小的部分是指:我們會在乎那些批評的聲音,然後忽視掉,那些稱讚你的聲音。

在我以前剛開始寫知乎的時候,每當我看到一個批評我的評論的時候,我就會很在意這些話,然後自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寫的真的很差啊,是不是大家都不喜歡我啊。

哪怕十條評論裡有9條都是很友善的互動,我也會很在意其中一條的批評。

這就是在我們生活當中,我們會很容易在意那些很小的一部分,並且陷入進去,產生焦慮,恐懼的情緒。

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為只有極少數的人在否定你,大多人都很認同你,那一小部分並代表不了全部。

所以我們要更宏觀的來看待一件事情,而不是深陷其中的某一部分。

還有,我們還常常會因為和身邊朋友的比較,而感到十分焦慮。

其實,我們只需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就可以了,總會有比自己優秀的人,不斷的比較只會讓自己更累。

很多時候,減少慾望,做好自己,學會滿足,才能感受到快樂。

否則就是在不斷忙碌卻煎熬的人生。


你在家焦慮嗎?幾個小認知來幫你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