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雨天也戴帽子

点击右上方字体“关注”,即刻免费阅览和分享《运城公益网》,获取最快好人好事,并参与留言评论

不同于如今我们看到的雨衣,古人穿的雨衣不带帽子,因此雨天还要戴“笠”出行。中国人雨天戴笠,其年代同穿蓑衣一样久远。《诗经·小雅·无羊》中有“尔牧来思,何蓑何笠”,《周颂·良耜》中也提到:“其饟伊黍,其笠伊纠”。

“笠”又称“笠帽”,形状有方圆之分,晴雨两用,遮阳用的叫“凉笠”,蔽雨则称“雨笠”。材料与制作蓑衣差不多,用草编织的叫“草笠”,用蒲葵编的叫“蒲笠”,另外还有“竹笠”“棕笠”“藤笠”“毡笠”等,都因制作材料得名。

一般说来,底层劳动者常戴斗笠,但在唐朝,不少文人逸士也喜欢戴斗笠。唐代诗人陈陶《避世翁》有云:“海上一蓑笠,终年垂钓丝。”渐渐地,蓑衣、斗笠成了古代文人的“隐士服”,一袭蓑衣一顶斗笠,逃离世俗、归隐江湖。

除了笠,唐代还出现新式雨帽——“油帽”,现今常见的宋词词牌名“苏幕遮”指的便是这种帽子。宋·王明清《挥麈录》前录卷四载“高昌”之风俗云:“俗多骑射,妇人带油帽,谓之苏幕遮。”近人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考证,苏幕遮是波斯语的译音。传入中原后,男人也戴起了油帽。

到了明代,有点身份地位的人也不戴斗笠,如《明史·舆服志三》所记载:“今农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至于为何如此,在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部》中我们可以找到原因:“笠,乃贱者御雨之具。”

(《人民日报》)

好人好事投稿热线:0359-2120208 邮箱:qrj921079616 .com 公益慈善合作微信:130514222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