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總結自己的一生有“十全武功”,還自封為“十全老人”,他真的十全十美嗎?

新銳歷史


乾隆皇帝總結自己的一生有“十全武功”,還自封為“十全老人”,他真的十全十美嗎?

一、乾隆簡介

1、乾隆,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清高宗,從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玄燁、胤禛到弘曆,他是大清的第六位皇帝。繼位後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2、乾隆25歲登基,在位長達60年,退位後還當了三年太上皇,掌握統治權力長達63年零4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很長的皇帝,壽命89歲,是活的最長的皇帝了。

乾隆10歲那年,祖父康熙第一次見到了這個孫子,弘曆從小聰明,一學變會,學業很好,康熙很喜歡喜愛,一下子就相中了這個孫子,變下令帶到宮中撫養,並親自教弘曆功課。

3、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為國家多民族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六次下江南,文韜武略。他在位期間,當時的政治、文化、經濟、手工業都到了豐盛時代,創造出了一片繁榮的康乾盛世,確實是一代有為的君主。

4、同時,在乾隆統治的後期,和歷史上大多數皇帝一樣,好大喜功,不僅喜歡大興土木,還六下江南,因此耗費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此時,國家貪汙腐敗又開始盛行起來,大清國運開始由勝而衰。

乾隆朝後期弘曆好大喜功,生活奢侈,對吏治也沒有初中期抓得緊了,弘曆在位後期重用大貪官和珅二十餘年,致使這二十年間貪汙成風,政治腐敗。

5、乾隆死後廟號高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二、十全武功、十全老人到底怎麼回事???

1、十全武功是清乾隆年間為了加強國家的統一,中央政府十次派兵平定邊疆叛亂。 乾隆五十七年,八十二歲的乾隆皇帝撰寫了《十全記》,記述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稱《御製十全記》。乾隆帝因此稱“十全老人”。 並創造了十全縣。

乾陵帝十全武功分別為:①1747至1749年的平定大小金川之戰;②1755年的平定準噶爾達瓦齊部之戰;③1755至1757年的平定準噶爾阿穆爾撒納之戰;④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⑤1762至1769年的清緬戰爭;⑥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⑦1786至1788年平定臺灣林爽文叛亂;⑧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⑨1790至1792年兩次平定廓爾喀。

其中新疆用兵三次(兩平準噶爾、一定回部),西藏用兵兩次(反擊廓爾喀侵略),這五次用兵對新疆、西藏的鞏固統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2、弘曆自詡“十全老人”,實際上他的武功不全是正義和福音,疆域開拓過程中,殺戮甚眾。他的“十全武功”,不少是湊數的,比如緬甸、安南之役損兵折將,最後對方懾於清朝帝國的強大主動議和才勉強讓他找到了臺階可下;二徵金川雖然有較大意義,但損失巨大,勝之不武;況且其中有的武功並不正義,例如殘酷鎮壓林爽文起起義、出兵安南就是。

3、總結:“金無赤金,人無完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待問題方式不一樣,您覺得乾隆皇帝是十全十美的人嗎?

歡迎大家評論,關注“家家有愛讀歷史”吧。


家家有愛讀歷史


提到乾隆皇帝不得不說,無論是這位帝王的壽命還是在位時間,都是其他清朝帝王無法相比的,乾隆皇帝在登基之前也沒有經歷過血雨腥風的奪位戰爭,一切都是順風順水的,要說歷史上命好的帝王,乾隆皇帝也是可以位居前幾位的。乾隆在晚年時,自封為十全老人,雖然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都提倡謙虛為本,可是畢竟乾隆當時是皇帝,所以他要怎麼評價自己無人敢質疑。那麼,乾隆所自封的十全老人、十全武功,真的是這麼回事嗎?

在評價一位帝王的時候,我們先從政治方面入手。當然從這一方面來說,乾隆確實當之無愧,畢竟他是康乾盛世的締造者之一,他在位期間也沒有出現重大的政治失誤,但是在乾隆之後清朝的國力卻日漸衰敗,由此可見乾隆在執政時期也並非十全十美。在乾隆時期,當時清朝的官員可以買官,也就是說,只要有錢就可以當官,所以當時無論是什麼人,只要有關係肯出錢,就可以當上大官。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官員的人品和能力其實都無從考證,貪汙奢靡之風在當時也非常的猖獗,為日後清朝的沒落埋下了伏筆。

另外乾隆當時對於自己統治時期的清朝過於自信,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將大清和外界進行徹底隔絕,不讓百姓們接觸外界事物,不讓人們增長見聞的同時,其實也讓清朝和世界落下了一大截,這就是後來清朝受到列強侵略的主要原因所在。當時國外的使臣前來朝賀時,乾隆依然擺出大國姿態,對於國外的新鮮事物嗤之以鼻,也斷然不接受和國外互通貿易的提議。當然,乾隆這樣做確實有自己的考量,他當時年紀已經大了,思想上確實很保守,而且也不敢再冒險。乾隆在外交方面的失誤導致大清的迅速衰敗,讓清朝成為了列強踐踏的對象。

而提到乾隆所自詡的十全武功,其實這前前後後的十次戰役中,確實達到了一定的統一局面,但是這十次戰役中,並不是每一次都是光榮收場。清朝當時在平定安南和鎮壓緬甸的過程中,其實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給大清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也為日後的腐敗埋下了伏筆,所以乾隆自稱十全老人,只可以看做是他對自己的主觀評價,其實並不客觀。


歷史課課代表


十全老人,是乾隆的自稱。筆者特意整理了:

乾隆曾自我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並作《御製十全記》,令寫滿、漢、蒙、藏四種文體,建碑勒文。

十全武功指兩次平定準噶爾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兩次金川之役(見大小金川之役),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緬甸之役,安南之役及兩次抗擊廓爾喀之役。乾隆帝並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實際只有九次,事實上,廓爾喀戰役也有兩次。

細分的話,應該是:

1747至1749年的大小金川之戰、1755年的平定準噶爾達瓦齊部之戰、1755至1757年的平定準噶爾阿穆爾撒納之戰、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1762至1769年的清緬戰爭。

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臺灣林爽文叛亂、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兩次征戰廓爾喀。

乾隆後期,八十二歲的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初三親自撰寫了《十全記》,記述他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稱《御製十全記》。乾隆帝並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並創造了十全縣。

十全武功評價:

從戰爭事件上看,從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一次戰爭開始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結束。事件長達45年,幾乎伴隨著乾隆的統治歲月,也是乾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從戰爭對象上看,有外國的、本國的、有廓而喀王、有藩屬土王、有蒙古大汗、有回部和卓、有金川土司、有臺灣反清義士,作戰時間少則一年,多則三四年。

將近半個世紀的連續戰爭,不僅耗費了龐大的軍費,死傷了眾多的官兵,同時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損失更是無法估量。

所謂“十全武功”,不過是一個好大喜功者的幻想, 乾隆確實有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之嫌,但是這十次的戰爭保障了中國領土的完整和國家的統一,在這一點上,乾隆的功績不可抹殺的。


槍挑花面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和最長壽的皇帝,他的八子命好得不得了,他的爺爺康熙皇帝為他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他的父親雍正皇帝為他創下了豐厚的家業,他就是個吃喝玩樂的主兒。


年輕的乾隆皇帝恰逢盛世,在他的統治下,清朝步入權力和財富的又一個頂峰,權力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以擁有他想要的一切,在乾隆朝,中國疆域面積達到1300萬平方公里,其開疆拓土、萬馬千軍的氣魄毫不遜於秦皇漢武。


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初三,已經八十二歲高齡的乾隆皇帝親自撰寫了《十全記》,總結他的一生有“十全武功”,史稱《御製十全記》,並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所謂的“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說法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大小金川為二、鎮壓臺灣林爽義起義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戰廓爾碦(進尼泊爾)為二,合計十”。

“十全武功”說白了就是乾隆統治期間所進行的十次戰役,這十次戰役情況不同,性質各異,有鎮壓民變,有平息叛亂,有揚兵耀武,有小題大做,也有得不償失,有多管閒事,有維護正義,也有反擊侵略等等。
這十次戰役中,平準噶爾、定回部、戰廓爾碦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戰役,打出來國威,解決了新疆、西藏邊境的安全問題,對新疆、西藏的鞏固和統一具有重大的意義。
而其他用兵大多數小題大做、窮兵黷武,如大小金川之役就是這樣的,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兩個藏族部落,早在明朝時期就已臣屬中國,只不過是兩部落之間的糾紛,乾隆卻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換來的只是兩個早已歸附中國的細小部落,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臺灣也僅僅是農民起義而已,而緬甸戰役和南安戰役都是敗仗,損傷慘重,但乾隆硬是要算在自己的戰功上,往自己臉上貼金。
這十次軍事戰役,其實是乾隆自我誇耀之詞,水分較重,大多數是向其他國家和地區來炫耀自己國家的實力,向他們秀肌肉,從而可以繼續加大清朝的統治,抬高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






遺產君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公元1711-公元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後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十全武功是指《十全武功記》所提及的清乾隆朝中的十次重大戰事,從歷史功績、所建功勳政績來說,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一點都不為過。

1、平定準噶爾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5年)準噶爾汗國爆發內亂。阿睦爾撒納率部兩萬餘歸降清廷,又命其為定邊左副將軍,從定邊將軍班第進攻準噶爾。清軍最終生擒達瓦齊汗,準噶爾汗國滅亡。

2、再平準噶爾

乾隆二十二(公元1757年)阿睦爾撒納叛亂,清廷派兵征討,阿睦爾撒納逃亡,病卒於俄羅斯。

3、平定回部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和卓後裔霍集佔、波羅尼都在新疆回部舉兵叛亂,史稱大小和卓之亂。清廷派兵出剿,佔領葉爾羌、喀什噶爾。

4、平緬甸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爆發清緬戰爭;乾隆帝派雲貴總督明瑞進攻緬甸首都宋賽。中緬戰爭從公元1765-公元1769歷時4年,前後四次出兵,當時有鄭昭在暹邏起義,緬甸苦於兩面作戰。最後緬甸向清軍求和而結束戰爭。

5、平大小金川

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大金川(治所在今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金川)土司莎羅奔劫持小金川土司澤旺,起兵反清,清廷任命張廣泗為川陝總督,前往征討大金川,戰爭持續到乾隆十四年十月(公元1749年)。

6、在平大小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大金川(今四川金川縣)索諾木與小金川(今四川小金縣)僧桑格聯合起兵。乾隆帝命四川總督阿勒泰、桂林前往平定。此戰一直延續了五年之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二月索諾木出降,索諾木被凌遲死,大小金川終於平定。

7、平臺灣

乾隆五十一年(1788年),臺灣林爽文、莊大田等人以天地會名號起義,建立大盟主政權,即林爽文事件。乾隆五十二年,陝甘總督福康安入臺進行鎮壓,林爽文、莊大田相繼被俘。

8、平安南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西山阮氏三兄弟推翻廣南國及後黎朝;清廷大軍護送黎維祁到首都升龍復位,途中遭到阮氏在河內的伏擊。西山阮氏國王阮文惠遣使向清廷謝罪,清廷封阮文惠為新安南國王。

9、平廓爾喀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平尼泊爾;監軍巴忠允諾每年予尼泊爾一萬五千兩贈款,尼泊爾退兵。巴忠向乾隆帝報告廓爾喀已降服。

10、再平廓爾喀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為催迫達賴支付歲幣,廓爾喀再次侵略西藏,清廷派軍鎮壓,尼泊爾歸附清廷。

公元1792年,乾隆皇帝回憶即位後在邊疆地區建立的十大武功,因作《十全記》以紀其事: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為此乾隆皇帝自稱“十全老人”。

看樣子乾隆皇帝自封的“十全老人”也是實至名歸,至於他是不是十全十美的人,那就要看各位怎麼去理解。


O亮劍O


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盛世出現在康熙至乾隆這一段時期,乾隆一朝也是這個盛世的結束時期,之後便慢慢的衰弱。歷史記載說清王朝是從嘉慶皇帝開始衰落的,其實不然,應該是從乾隆後期就開始和世界脫軌的。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確實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較好,也是一個難得的明君,他是從25歲繼承皇位開始管理國家的,在位期間奉行滿漢一家親政策,重用漢人,比如我們熟悉的大學士紀曉嵐。同時他也貪戀權位,在位60年,是我國曆史上當政最長的皇帝,就算退位之後還當了三年太上皇,掌握著國家大權,也是我國實際掌權最長的皇帝。

在他的統治下,1755年準噶爾部發生動亂,乾隆先後兩次發兵平叛都大獲全勝,打出了清王朝的威望,徹底征服了準噶爾部。

1759年回部首領想擺脫清朝而獨立,乾隆發兵鎮壓回部叛亂。

1717年和1771年,四川西北部的少數民族部落先後起兵反清,這兩次也都被乾隆出兵平定了,並且在當地實行土改歸流政策,中央派兵駐紮,以此來加強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

1765年西南邊境的緬甸出兵侵擾雲南,乾隆皇帝再次出兵抵抗,這次因為北方軍隊到了南方水土不服而失敗。後來因為鄰國發動政變,緬甸擔心受到兩面夾擊,所以就和清王朝和解了。1787年,臺灣林爽文起兵反清,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

1789年,安南國發生政變,清王朝受安南國王的請求出兵助他復位,但最終清軍大敗,最後不得不承認政變後的新政權。

1788年和1792年西藏邊境的廓爾喀先後兩次進攻大清邊境,清廷出兵鎮壓兩次都大獲全勝,最終成功把該地區收入清朝版圖。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所做的這些確實是他的功績,他自己總結的這些功績給自己封為十全老人,自比秦皇漢武。但是從這些事件可以看出,並不是每一次都是勝利的,有好幾次都是和談,甚至是失敗的。只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自誇自談而已。

人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除了這些,他也犯過錯。

乾隆晚期,生性多疑,大興文字獄,這次文字獄是歷史上規模最大,涉及人數最多的,很多知識分子因為一些話或者作的一些詩被看成是反清的言行,無故被抓進天牢,很多人都被嚴刑逼供,最後處死。

這次事件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也導致很多有才能的人不敢進朝為官。導致清王朝人才缺乏。其中,大才子徐述夔在《一柱樓詩集》中有一句:“舉杯忽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拋半邊”,乾隆皇帝就認為詩中的壺兒指的是胡兒,有意諷刺滿清王朝,於是徐氏一族慘遭抄家滅族之禍。

乾隆皇帝還是一個風流皇帝,在位期間曾六次到江南巡遊,也是歷史上最喜歡到民間走訪的皇帝,說是微服私訪,其實是想到民間玩耍。還記得《還珠格格》裡面的紫薇格格嗎?那就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大明湖畔遇到夏雨荷之後的傑作。

乾隆皇帝自封十全老人,其實並不十全,雖然他列出了十大功績,但那都是一些民間起義或者叛亂,或者是部落外族的騷擾,並不是什麼大規模的戰爭。而做這些事,勞民傷財,耗費巨大財力,官兵也多有死傷,國庫被掏空,導致在嘉慶皇帝繼位的時候拿不出一分錢,文字獄是大量人才流失。幾次的江南巡遊也浪費了國力。

從整體上看,清王朝實際上是處於虧損的,所以說在乾隆後期清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而他自封的十全老人也都是自誇自談,顯示自己功績而已,其實並不完美。


實說歷史


武功十全,十全老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治國之初,胸懷天下!到了後期,有點驕奢淫逸!大興土木,不管老百姓的疾苦。連年發動戰爭,賦稅加重。他去世後,清朝便走向衰落!就像是做事業一樣,沒有永遠好的項目,最終都會走向衰落!也符合天道輪迴!


劍驚風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皇帝亦然。之所以封自己為“十全”,不是說自己完美無缺了,是說自己沒有遺憾了,反映的是一種知足心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封自己幾個“全”的。



樂道好思


乾隆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四個皇帝,處於清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上。實際上康熙帝加乾隆帝兩個人統治的時間就佔據了清朝入關後的近一半的時間,由於都是掌權六十多年(康熙61年,乾隆60年,之後又當了3年太上皇),所以這兩個皇帝也經常被拿出來比較。康熙帝在晚年去還是四阿哥的雍正帝家中時,見到了年僅12歲乾隆帝,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孫子,還將他帶到宮中親自撫養,加上康熙帝一生成就無數,於是乾隆登基後就處處以康熙帝為榜樣,立志要取得與自己祖父康熙爺不相上下的成就。晚年的乾隆帝回顧自己的一生,也是頗為滿意,給自己封了個“十全老人”的稱號,還作《御製十全記》記錄下自己的“十全武功”。那麼乾隆帝真的有他自己說的那麼十全十美嗎?從這“十全武功”中就可看出來了。


這十全武功分別是1747至1749年的平定大小金川之戰、1755年的平定準噶爾達瓦齊部之戰、1755至1757年的平定準噶爾阿穆爾撒納之戰、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1762至1769年的清緬戰爭、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臺灣林爽文叛亂、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兩次平定廓爾喀。

對準噶爾用兵兩次是徹底征服了準噶爾,了卻了康熙帝和雍正帝的遺願,也維護了清朝的統治以及清朝皇帝的威嚴。而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則意味著歷經115年的清朝統一戰爭完成,也對打下了中國近現代版圖的基礎。平定大小金川兩次則加強了清朝對西藏的管理。在戰後清朝廢除了此地的土司制,改行土改歸流政策,並派重兵鎮守,由朝廷派官員進行管理。這五次用兵對新疆、西藏的鞏固統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但是清朝也有吃虧的時候。降服緬甸時清軍因為水土不服,損耗了大量的兵力,最後也只取得了一個與緬甸議和的結果,實在不算是大獲全勝。平定安南也大致相同。1789年安南國王被西山阮氏國三兄弟推翻,國王逃到了廣西后由清軍護送回安南復位,誰料途中清軍遭到伏擊,大敗而歸,最後無奈之下與阮氏求和,清廷也承認了阮氏在安南的合法執政地位,算是服了軟。

臺灣林爽文起義雖然聲勢浩大,但很快就被鎮壓了,這次事件雖然沒有威脅到乾隆帝的統治地位,但是卻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要知道當時還是康乾盛世時期,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盛世之下還有農民起義,已經可以看出清朝的統治慢慢不得人心了。

最後平定廓爾喀兩次,廓爾喀就是今天的尼泊爾,在1788年進攻清朝邊境,乾隆皇帝果斷出兵,大勝而歸,廓爾喀與清朝議和。1792年好了傷疤忘了疼的廓爾喀再次入侵,結果又失敗了,廓爾喀就此歸附清朝。

總的來說這“十全武功”中有的是鎮壓農民起義,有的是平息叛亂,有的是抵抗侵略,大部分戰爭清朝都打贏了,少數打平議和,這些都體現出了清軍強大的戰鬥力。但是這些戰爭也拖垮了清朝,使得清朝國內矛盾加劇,以至於平庸的嘉慶帝登基後清朝國力一落千丈,反觀此時的歐洲已經掀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的。所以乾隆帝當然不算是十全十美的,這些只不過是他自誇自大的表現罷了。若不是乾隆放棄了與英國通商的機會,恐怕日後的鴉片戰爭也打不起來。


風塵講歷史


不是,我覺得乾隆皇帝雖然很有才華和聰明,但是在治理國家沒有父親的兇狠一面,雍正爺整頓吏治那是毫不手軟,但是在乾隆統治的國家出行很多的腐敗事情,如和珅等。另外國內還是閉門造車,沒有接受國外先進的工業革命,導致後期的清朝慢慢走向衰退,一個風流的皇帝,自古也好不到哪去,個人觀點,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