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裡備春耕,看看這些農技員如何“雲端服務”

一場疫情,打亂了農民春耕備耕的節奏。農資的供應、價格、配送各種問題凸顯,任何環節的紕漏對於靠地耕作收入的農民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重”。與疫情防控一樣,春耕備耕也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戰鬥。在疫情防控期間,各地農技員通過“雲端服務”讓大夥兒足不出戶,在家備春耕。

戴好口罩、調整好機位,在幾名助手的協助下,某種子企業副總裁楊遠柱近日開啟了首場“春耕直播”。對於這位每年要在田間地頭給農民授課幾百場的“老種子”來說,第一次進入“直播間”,面對美顏燈和網友,還是有點緊張。

圍繞優質稻的概念、育種現狀和方向、保優栽培技術等內容,楊遠柱細緻講解,給農戶們介紹最新種植理念。

宅在家裡備春耕,看看這些農技員如何“雲端服務”

2月24日,在位於四川省大邑縣的四川潤地數字農業中心,工作人員查看農田的多光譜圖像。

“你對國家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怎麼看,未來糧價會怎麼走?”“疫情下,有什麼辦法能買到好種子?”農民網友們在後臺踴躍提問,楊遠柱現場解答,一場直播的觀看量達到14萬人次。

春分剛過,眼下正是農民每年最忙碌的時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物流和人流遭遇堵點,給春耕生產帶來不小的挑戰。面對今年的特殊情況,千千萬萬個“田野直播間”活躍起來,農技人員在田頭通過視頻講技術,農民看著手機選農資、學技術。蜜柚幼樹如何修剪、芒果花帶葉怎麼處理、何時給小麥施肥、如何讓花生豐收……似乎只要是農民需要的內容,都有人在直播。

宅在家裡備春耕,看看這些農技員如何“雲端服務”

3月20日,在福建省仙遊縣書峰鄉枇杷收購銷售點,莆田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通過“雲端”銷售平臺幫助果農線上銷售枇杷。

“雲備耕”“雲問診”正在成為一股新活力。與線下的“少聚集”形成鮮明對比,線上的農人“秘籍”更豐富。這樣的直播隨處可見,已經佔領了很多農民的手機屏幕。

隨著天氣回暖,東北的黑土地正在甦醒。在黑龍江省北部邊陲的孫吳縣,黑龍江省“大豆大王”、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王躍龍正在為今年的種植做準備,從網上訂購了80噸大豆種子。

宅在家裡備春耕,看看這些農技員如何“雲端服務”

3月18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飛龍飼料有限公司,養殖技術人員正在直播《生豬防病》課程。

“疫情期間要少出門,很多企業為了方便農民買農資,都建了微信群,直接在群裡訂貨,送貨到家,方便又安全。”王躍龍說。

春江水暖鴨先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2.25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99.1%。“數字化”地解決農業生產遇到的困難,“雲端服務”潛力不斷釋放,正在被諸多農業企業和部門關注。

最近國家出臺了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部分企業請農機專家講解免耕播種機等保護性耕作機具,還製作了動畫視頻展示農機構造,演示加種、落地、施肥、鎮壓到出苗的全過程,很受農機手、合作社歡迎,農民互相轉發的很多。

宅在家裡備春耕,看看這些農技員如何“雲端服務”

3月1日,在江蘇省常熟市董浜鎮穠韻果蔬專業合作社,“90後”碩士夫妻李中奇和寧雲霞在網絡上直播開農機翻地時,用手機與網友互動。

這個春天,各地農技人員通過網站、手機客戶端、公眾號、微信群等開展“雲端”指導服務。在某推廣信息服務平臺“中國農技推廣”,38萬多名農技推廣人員、6000多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專家提供遠程問診。

宅在家裡備春耕,看看這些農技員如何“雲端服務”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蔣巷鎮農民駕駛拖拉機進行春耕翻地作業。

數字改變農業,挑戰倒逼機遇。農業農村部與中央網信辦今年1月聯合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對推進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表示,當前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加速融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速向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廣泛滲透。下一步,要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裝備和集成系統,厚植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根基。加快數字農業農村科技創新,既要發揮政府作用,也要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