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雲端”培訓搶農時 農業技術送到家

蒲江:“雲端”培訓搶農時 農業技術送到家

農科人員在果園錄視頻,為果農講解春季蟲害防治

從成都市中心駛向蒲江縣方向,一路上,青山綠水,春天的氣息迎面而來。隨著一大片盡情生長的柑橘等“水果廣場”映入眼簾,天府農創園便到了。

一年之計在於春。非常時期,做好春耕備耕,蒲江縣鶴山果品協會創新科普方式,在線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科普知識,送到居民家門口。同時,通過技術人員在田間指導培訓,助力農業復工復產,搶農時,有效促進農業發展。

蒲江縣鶴山果品協會只是全市科協系統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的一個代表。面對疫情,全市科協系統組織專家編寫農業生產技術資料,通過“雲端”創新科普方式,“線上+線下”服務企業生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雲”培訓

技術培訓進家門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到了,農作物的春季管理迫在眉睫。但由於受疫情影響,廣大群眾現在必須減少外出、避免聚集。季節不等人,春季是很多農事管理的重要節點,如何繼續暢通科技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切實保證疫情防控和生產兩不誤?這樣的難題擺在了蒲江縣鶴山果品協會會長陳維君面前。

“農業種植不能全憑人工經驗種植,這裡面其實有很多科學講究,比如枝頭如何修剪、什麼時候追肥、病蟲害如何防治。”陳維君說,為提升廣大果農標準化種植水平,助力果農提質增收,經過與技術人員商討決定,協會和支部創新採用了手機微信語音培訓的方式為全縣開展了春季柑橘、獼猴桃標準化技術培訓,讓果農們坐在家裡,就可收聽到技術培訓。

從2月12日起,每天19∶30,通過手機連接的農業技術“雲培訓”都會準時開課,目前已經在蒲江縣各村全面安排推廣。此外,隨著參加人數的增多,從3月1日開始,協會將培訓場次增至為每晚兩場,培訓日程已安排至3月底,預計本次創新的手機微信語音培訓總場次將達到77場,受益人數將達到26950人次。

如何創新科普服務,將科普知識送到居民家門口?“春節期間,為做好疫情防控,各地方言喇叭‘百花齊放’。我們就在想能不能以這樣的方式,將農業科普知識送到居民家門口,讓他們在家就能學習到這些使用的知識。”說行動就行動,陳維君他們立即在網上購買錄音筆,將培訓知識錄下來,再通過協調,將這些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科普知識,通過大喇叭“喊”出來。

“通過在線創新科普知識的方式,將科普知識送到居民家門口,既能起到疫情防控的效果,又能有效地促進農業產業發展。”陳維君說。

蒲江:“云端”培训抢农时 农业技术送到家

創新力

科學方法加持蒲江醜柑

站在天府農創園的一片果林中,蒲江縣鶴山果品協會技術老師左楷仔細察看著醜柑的長勢,滿意的笑容逐漸在嘴角漾開,“這個葉片綠油油,說明沒有病蟲害。”在他的周圍是一片綠油油金燦燦的果林,漫山遍野的“不知火”把樹枝壓彎了腰,讓人垂涎欲滴。

隨著疫情慢慢得到有效控制,蒲江縣的柑橘銷售也到了旺季,隨著各行各業正式復工,蒲江縣鶴山果品協會的技術指導工作也開展得如火如荼,3月下旬開始,協會技術人員田間指導培訓的腳步就沒有停下過。

“蒲江醜柑”又名“不知火”,最早於2000年引入蒲江縣大量種植。“我很醜,可是我很爽口”,“蒲江醜柑”依託獨特的品質深受消費者青睞。外觀醜陋,皮膚粗糙、頭上長包,被消費者親切地稱為“蒲江醜柑”;果香濃郁、脆嫩多汁、入口化渣、酸甜爽口;還具有多肉無籽易剝皮、好吃不上火的優勢。

那麼,其貌不揚的“蒲江醜柑”究竟有什麼秘密武器?“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些醜柑都套上了白色的套袋。” 眼見記者不停追問,陳維君從眼前的細節說起,套上套袋是為了防凍、防蟲和防汙染。而這只是硬核醜柑中的一個環節。陳維君立足30餘年的農業種植研究,總結了一套科學方法,即健康壯樹掛果、單株疏果定量、單果套袋過冬、留樹保鮮錯季銷售。

“農業種植其實很有科學講究,比如春肥如何施得巧,一株樹最適宜的果子數量是多少。”陳維君介紹,留樹保鮮則是在果實即將進入成熟期或者成熟後期,通過一系列的技術處理,延緩成熟過程,但又不降低果實品質和商品價值。

在農業技術的助力下,“蒲江醜柑”被授予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並獲評成都市最受消費者歡迎十大優質農產品榮譽稱號。

送服務

全市科協系統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蒲江縣鶴山果品協會只是全市科協系統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代表。

助力農業企業復工復產,青白江區老科協發起“戰疫情、促春耕、助生產、保供給”科技春風行動,組織專家編寫了疫情防控期間《蔬菜生產管理技術指導意見》《葡萄春季田間管理技術》《獼猴桃春季管理技術》《蔬菜生產管理技術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春耕生產技術資料,通過微信、郵箱發到各鄉鎮,還開展了200多人參加的線上技術培訓。

此外,邛崍市老科協利用“線上+線下”服務,為促進農業春耕、畜禽養殖出謀劃策。高級農藝師閆官洪帶領小組多名農技經驗豐富的會員,在線指導春季茶葉採摘、蔬菜種植、柑橘管理等多方面農業知識,拍攝了《疫情期間春茶採摘注意事項》系列視頻進行在線教學。編寫了《農產品電子商務》資料,助力邛崍臨濟鎮銷售柑橘幾萬斤,有效地為果農緩解了困難,撰寫了《關於抓好春茶鮮葉採摘與收購加工的建議意見》調研文章。

本報記者 宋妍妍 攝影 馬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