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貸款、理財頻現詐騙 安博士公益課堂教你識破“李鬼”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大家可能都聽過這句話,但是,缺錢的時候面對0利率貸款,理財的時候看到高息產品,你是否還能保持謹慎?

近年來,隨著提前消費觀念的流行和網絡金融行業的興起,網絡貸款成了不少急需資金人群的首選方式。同時,通過互聯網APP進行的一些理財活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但有些“平臺”打著理財旗號實施互聯網金融詐騙,利用釣魚網站買賣理財產品。有研究報告稱,超過80%的受訪者都經歷過各種形式的金融詐騙。

互聯網金融雖然方便,也伴隨著被詐騙的風險。3月27日晚8點播出的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計劃公開課——安博士公益課堂第八課《互聯網貸款和理財如何“防坑破套”?》中,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程瑞和陸金所平臺科技中心技術運營與信息安全部總經理吳開劍對廣大消費者拆穿了各種常見的互聯網金融詐騙套路,幫助消費者在進行互聯網貸款和理財時防範金融風險。

程瑞提醒消費者,借貸是利器,但理性使用才能發揮正面作用。同時,借款也需要制定好合理還款計劃,以免影響個人信用記錄。

對於互聯網理財,吳開劍提示消費者,不要盲目相信一些高息的產品或者平臺,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消費者如果能夠拒絕誘惑和更加理性的投資,就可以在投資的過程中減少很多風險。

點擊進入“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計劃”——安博士公益課堂專題

互联网贷款、理财频现诈骗 安博士公益课堂教你识破“李鬼”

進行貸款時,如何防範金融風險?

近年來,隨著提前消費觀念的流行和網絡金融行業的興起,貸款成了不少急需資金人群的首選方式。不僅個人通過提前消費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奮戰在實體經濟一線的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等小老闆們,面對資金短缺,更是通過貸款方式來滿足資金週轉的需求。但是,進行貸款時,要防範金融風險,否則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著了不法分子的道兒。

互联网贷款、理财频现诈骗 安博士公益课堂教你识破“李鬼”

套路一:山寨貸款APP詐騙

“最近有資金需求嗎?咱們可是大公司,口碑有保障,立刻註冊下載APP,最高免息貸款20萬……”你是不是也收到過類似的消息?

程瑞表示,借款人通過APP辦理貸款的時候,務必確認APP的真假!市面上常常會出現仿冒的貸款APP、網站,其界面通常與正規的知名平臺高度相似,讓人難辨真假。一旦按提示進行操作,最終不僅會洩露個人信息,還會導致財產上的損失。

因此,借款人下載APP務必認準官方渠道;提供個人信息前,務必多渠道再次確認為官方客服;認準官方網址,切勿輕信網絡搜索結果;可以通過官方APP或網站核實信息真偽,或對比官方企業的資質與對方提供的公眾號、APP認證信息是否一致。

套路二:冒充貸款平臺

對借款人而言,不止要認準APP和網站官方正規平臺,接到貸款平臺客服來電同樣也要當心“李鬼”。

王女士此前接到不法分子的電話,對方稱由於監管需要,需要把王女士未貸款的賬戶進行註銷,否則會對她的徵信記錄造成影響。王女士趕緊要求註銷賬戶,此時,不法分子表示,需要王女士先完成貸款,有了流水才能註銷,貸款成功後,還需要王女士把款項轉入到他們的平臺賬戶。

“我們可以看到,受害人曾在一些平臺諮詢過貸款服務,騙子從非法渠道獲得受害人信息後,謊稱是某貸款平臺客服,並清晰說出受害人個人信息。一旦受害人相信對方,並進一步在該平臺提交過申請但未完成申請,如賬戶不註銷就會影響徵信記錄的幌子實施詐騙”,程瑞稱,受害人很容易在虛假平臺簽訂合同,遭受錢財損失。大眾對於金融和法律方面的常識瞭解得比較少,騙子正是利用這一點,讓受害人產生畏懼心理,威脅其貸款,並藉機收取各項費用,以達到詐騙的目的。

套路三:低息貸款

據程瑞介紹,有貸款需求的借款人往往會“貨比三家”,很多不法分子往往看中了這一點來行騙,號稱自己是零門檻、低息貸款等,使受害人放鬆警惕繼而陷入騙局。

近日,物流公司負責人張先生接到電話,對方稱自家網站的貸款產品免息,但由於申請人數太多,要等約一個月,要是可以打款一萬塊錢到公司賬戶,證明自己的還款能力,可以立刻放款。放款後,一萬塊也會返還回張先生的賬戶。

程瑞表示,一般來說,低息貸款騙局都有著同樣一個特點,就是騙子常藉助零門檻、低息貸款為誘餌,使受害人放鬆警惕,一旦有人入套,就會以保證金、手續費、會員費等名目,提前收取各種費用。或者承諾無需預先付費,卻利用複製銀行卡、套取密碼等方式隱蔽劃款。

他提示稱,借款人務必選擇正規渠道進行貸款,正規的貸款機構在貸款前期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如果貸款前收費,絕對不可信。另外,對聲稱利率特別低(低於銀行基準利率或者0利率)的貸款機構,借款人務必提高警惕。

套路四:刷流水證明還款能力

很多辦理過貸款的消費者都知道,銀行流水作為很重要的貸款輔助材料,可以幫助借款人證明自己的財力,從而更快地獲得貸款。而有不法分子就“瞄”上了銀行流水,並聲稱可以幫助借款人刷流水證明。

2018年8月份,臺先生接到了一個“信貸員”的電話,對方聲稱可以幫助其快速辦理貸款,不過前提是需要在銀行卡里存錢來證明自己的還款能力。臺先生於是往銀行卡中存入3700元,並且聽從“信貸員”的指示,提供了自己的手機驗證碼,之後存入卡里的3700元便全部從銀行卡中被扣除,“信貸員”告知會在第二天返還這筆錢,但之後卻一直聯繫不上。

程瑞分析稱,臺先生之所以被騙,騙子之所以能得逞,是因為往銀行卡里存錢證明還款能力的要求,在大部分人看來是合情合理的。之所以被騙,其中的關鍵點就在於手機驗證碼,將驗證碼告知對方,使得騙子成功把錢從借款人的銀行卡中划走。

不僅如此,程瑞還提醒稱,騙子往往還將銀行流水的概念偷樑換柱,聲稱只要在某銀行開立個人賬戶,並將存款來回存取,一份完美的銀行流水就新鮮出爐了。或者藉助流水不足、無法審批為由,要求受害人向“官方賬戶”轉錢,假借刷流水證明還款能力的名義,實施金融詐騙。事實上,暗箱操作刷流水是違法行為,消費者一定要提防。

程瑞強調,借款人貸款時切勿有鑽漏洞的僥倖心理,切勿相信所謂的暗箱操作,並且要再三核實來電人員的身份信息。

套路五:網貸反催收詐騙

近期,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新的與貸款有關的騙局,有一批向貸款客戶提供所謂“投訴指導、退費幫助”服務並收取費用的組織和個人。這些組織和個人的行為涉嫌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和欺騙貸款客戶。

某金融機構客戶近日就被反催收中介忽悠,交付了鉅額諮詢費用,按照代理提供的“逃廢債秘籍”,向政府部門惡意投訴,還將地方監管部門告上法庭,想僥倖通過不法手段減免正常信貸債務。最終經過調查、核實,該客戶實為惡意逃廢債行為,法院駁回其訴訟請求。該客戶不僅遭受巨大經濟損失,還被記錄不誠信行為。

程瑞稱,上述“碰瓷”式反催收對借款人而言無疑是“火中取栗”。他提醒消費者不要上當受騙,也不要輕信這類組織和個人教唆而產生逾期還款,以免自身的個人信用產生不良記錄及遭受財務損失。

互联网贷款、理财频现诈骗 安博士公益课堂教你识破“李鬼”

進行互聯網理財時,如何防範金融風險?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少消費者會通過互聯網APP投資理財產品。理財和金融相關,吳開劍提醒稱,在投資的過程中,消費者應格外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安全,謹防銷售人員的過度銷售行為,並防範常見的詐騙活動。

互联网贷款、理财频现诈骗 安博士公益课堂教你识破“李鬼”

要點一:保護好個人信息安全

在消費者進行互聯網理財時,吳開劍提示消費者應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以免個人信息洩露後被不法分子利用。

第一,有消費者會將身份證、銀行卡等相關物品拍照後存入手機中保存,對這類信息,使用完以後要及時刪除。

第二,使用一些網站、APP時,不需要提供的信息儘量不要提供,以免有網站、APP收集用戶個人信息。

第三,不要隨意點開親朋好友發來的鏈接,防備被不明鏈接收集個人信息。

第四,消費者的金融帳戶密碼和非金融帳戶密碼要加以區分。非金融網站的安全防護水平和防護能力與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的安全的防護等級完全不同。以免黑客攻破非金融賬戶密碼後,用相同密碼破解金融賬戶。

互联网贷款、理财频现诈骗 安博士公益课堂教你识破“李鬼”

要點二:警惕三類騙術

吳開劍介紹稱,消費者在進行互聯網理財時,要注意防範一些詐騙活動。常見的互聯網理財詐騙活動主要有三類。

一是詐騙分子謊稱只賺不賠。不少消費者曾經有這樣的經歷,被陌生人加到一些投資理財群、期貨群或者證券群,並聲稱他們提供的產品是穩賺不賠的,或者說有非常高的收益。吳開劍表示,若看到類似推薦,一定要第一時間將其拉黑,這類行為明顯是詐騙。

二是詐騙分子冒充公檢法。吳開劍介紹稱,有詐騙分子會冒充公檢法,要求消費者配合洗錢案件的調查,“一般碰到這些情況我們第一時間把電話掛掉,不去理睬即可。”

三是詐騙分子利用最近的疫情獲取消費者的信任。詐騙分子往往謊稱自己手上有很多防疫物資。對於這類詐騙活動,吳開劍推薦消費者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疫物資即可。

要點三:謹防過度銷售

吳開劍稱,互聯網理財要謹防一些過度銷售的行為。過度銷售,就是一些銷售人員為了提升自己的業績,向消費者提供不合適的理財產品,這些產品背後的資產可能會存在風險,收益率可能降低甚至為負,讓消費者的資金受到損失。

吳開劍建議,消費者在選擇互聯網理財時應選擇正規的平臺或者一些大平臺,這類平臺會有完善的風險控制能力。要關注平臺是否有信息安全防護的能力,常見的主要有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和ISO27001(國際信息安全標準)等信息安全認證,擁有這兩個認證的企業可以為投資人提供更高等級的信息安全的防護能力。以陸金所為例,其擁有自己的KYC和KYP體系,可以將產品的風險等級和消費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適當性匹配,最終確保消費者購買到的產品是適合自己的。

互联网贷款、理财频现诈骗 安博士公益课堂教你识破“李鬼”

此外,他還提醒消費者,不要盲目相信一些高息的理財產品或者平臺。“當你盯著人家利息的時候,人家盯著你的本金,你衝著利息而去,但你的本金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同時,吳開劍建議消費者不要輕信不明來源的信息,比如被陌生人拉進的投資和理財群,還有一些自媒體發佈的信息等。消費者可以從權威媒體獲得相應的信息。

消費者還需要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偏好,怎麼才能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偏好呢?“在陸金所的網站上會提供一系列的工具幫助您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偏好。比如說我是一個保守類型的投資人,我可以選擇保本保息類型的產品進行投資;比如說我是一個激進類型的投資人,我可以選擇股票型的基金進行投資。”吳開劍稱。

安博士公益課堂

安博士公益課堂是中國經濟網聯合中國平安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的指導下,共同推出的“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計劃”系列公開課。通過創新公益宣傳模式,引導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互動,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樹立正確金融消費理念,引導理性消費投資;防範非法金融活動,及時進行風險提示;營造風清氣正的金融互聯網生態,從中發現和表彰一批“金融好網民”。平安銀行作為安博士公益課程的戰略合作單位,為節目提供了很多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的專業知識。

安博士公益課堂將邀請長期從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專業人士和金融行業的權威專家,向消費者傳遞各類金融知識,提高金融風險防範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