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上"庸懶散"的孩子,消極情緒纏身?父母可以嘗試這樣引導

學習上“庸懶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這些孩子,做作業“磨洋工”的有之,性格執拗和家長對著幹的有之,面對家長“狂風暴雨”式的謾罵體罰依然我行我素的有之……

出現這種“油鹽不進”的孩子,有些家長被氣得身體某個部位“搭支架”也於事無補。可以說,這類孩子的家長為孩子操碎了心,他們對孩子的關注甚至比其他“學霸”級別孩子的家長還要多得多!

學習上

老話說得好,"勤能補拙",即使是再愚笨的人,經過後天的勤奮努力,都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做銷售的需要不停地奔跑於客戶之間才能成功;作家需要堅持寫作才能夠完成作品。

同樣的,小孩子學習也需要積極勤奮,通過不懈的努力才能夠取得優秀的成績。成績優秀的學生都有共同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學習的主動積極性都很強,學習完全不需要老師和父母的催促。

學習上

他們每天按時預習功課,上課認真聽講,回到家長按時完成作業。這樣是學生,知道主動學習,自學能力也很強。很多家長都抱怨自己的孩子學習太"懶"了,每天寫作業都需要父母催促,上課也是無精打采,對待學習沒有絲毫的興趣,就像趕鴨子上架一樣。

學習上"慵懶拖延"的孩子,經常會說這四句話,家長看完之後肯定會說:"太真實了!"

學習上

1. 這題我就是不會,老師講的我也不懂,你講的我也不懂。


當孩子說出這句話時,有兩種意思表達,一種是孩子帶著兩句的情緒,故意頂撞父母;一種是孩子真的不會。在這個時候,很多性格急躁的家長都會不耐煩地訓斥孩子:"你怎麼這麼笨啊!講了十遍還聽不懂!豬啊你!"

責罵孩子也沒用,家長不如幫孩子換個思路:是不是遺漏了細節?哪些關鍵步驟我們還沒弄懂,再來一遍試試,直到孩子真的弄懂。

學習上

2. 這真的太難了。

當孩子說出這句話時,孩子的潛臺詞就是"我不想做,我想逃避"。

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使用"激將法",用各種批評的話語辱罵孩子,想激起孩子的鬥志。

但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產生叛逆情緒,家長不如試試這樣說:"這確實很難,就是因為很難,所以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弄明白才行,多花點時間試試看。"

學習上

3. 我真的做不到,做不好。

當孩子說出這句話時,說明孩子缺乏自信心,不相信自己能夠獨立完成某件事情。

這也是畏難情緒的一種,當孩子有這樣的情緒出現時,家長試試這樣說:"你現在確實做的不是很好,但是你一次次的練習之後就會提高,你不正在努力嗎?讓我們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做好。"

學習上

孩子學習"慵懶散漫",態度消極,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父母過於重視孩子的學習

父母對孩子長期壓迫式的教育,會讓孩子的學習處於被動狀態,孩子無法支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覺得自己被束縛,沒有任何的自由。

學習上

孩子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無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就會對學習產生抗拒,也是用無聲吶喊的方式反抗父母。

孩子學習懶散,家長要如何引導呢?可以用這幾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1.讓孩子認識到強化與學習之間的關係

孩子玩手機不願意寫作業,有的家長就會對對孩子說:"你再玩一個小時的手機,就要去寫作業了"實際上這是本末倒置,當孩子喜歡的事情已經完成,孩子對學習和寫作業也就喪失了興趣和動力。和獎勵機制相似,家長要讓孩子主觀認識到,自己必須按照規定認真完成作業,才能玩手機。

學習上

2. 將課本知識融入到親子閱讀和親子游戲之中

孩子不喜歡學習,積極性不高,主要是孩子覺得學習枯燥無聊。父母可以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引導。

小孩子都喜歡玩遊戲和聽故事,家長陪孩子做遊戲,或是給孩子讀故事的時候,都可以順勢將書本里的知識融入其中,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孩子發現學習竟然能夠變得如此有趣,也就更喜歡主動學習。

學習上

3. 角色扮演,讓孩子評價

有時候逆向思維能很好地解決問題,也能讓孩子更有代入感。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最近不願意按時寫作業,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

家長扮演孩子,孩子扮演家長,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就把自己不喜歡寫作業的行為表現出來,問孩子是否喜歡這樣的表現。孩子當然會說不喜歡,然後家長就請孩子監督自己"改正"。當孩子參與到了壞習慣的改正時,孩子就會下意識地改掉自己的習慣。

學習上

"業精於勤荒於嬉",拼搏奮鬥就是成功的"捷徑"。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對人生充滿規劃,才能夠成為讓家長省心的學霸。

父母千萬不要低估孩子們的能力,要學會適當的放手,讓他們自己獨立探索和成長,畢竟父母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未來的路還得他們自己成長。

學習上

各位父母正確的做法就是要抓住孩子們成長的黃金時期,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以便思維能更好的運轉

像哈佛大學這樣的百年名校,就非常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哈佛大學更是為學生們設計了《1600個思維遊戲》4冊,全方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和心理能力,讓孩子在玩耍中獲取知識

學習上


這套書分為從創新想象思維、邏輯推理思維、逆向發散思維、形象立體思維、數學綜合思維、科學分析思維等多個角度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

當孩子處於第3個大腦發育高峰期時,就可以給孩子挑一些難度不太大的遊戲,培養孩子的關注力,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思考問題。

學習上

這套書的目錄中將每個遊戲都清晰的標註出來,方便尋找,也方便孩子反覆練習。書中還有很多色彩鮮豔的圖畫,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

學習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