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多勞,是我聽過最無恥的讚美

能者多勞,是我聽過最無恥的讚美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有哪些常見的道德綁架?”

我想應該就是能者多勞吧。

有人說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也有人說有天塌下來總會有能者頂起來,可又有誰問過:能者願不願意犧牲自己,做眾人眼中的頂樑柱?

能者多勞這句話,看似是對能者的讚美,可本質上卻是脅迫能者多勞多付出的道德綁架,甚至能者多勞,已經成為有些人眼中的理所當然。


1

能者多勞,不是能者的義務

馬薇薇說過,“大眾認為能者多勞,是對能力者的詛咒”。

能者多勞是出於能者的主觀意願,卻並非能者的義務。

還記得感動中國的歌手叢飛的故事麼。


能者多勞,是我聽過最無恥的讚美


叢飛是一名收入不高的非著名歌手,他省吃儉用過著樸素的生活,卻把所得全部資助給了貧困學生,先後資助貧困兒童183名,捐助金額超過300萬元,第一任妻子也因為無法忍受他的無償捐獻,而與他離婚。

為了給貧困山區的孩子籌集學費,他無休止地參加各種演出活動,硬生生地把胃病拖成了胃癌晚期,年僅37歲就英年早逝。

可更令人氣憤的是,他的無私奉獻不僅沒有得到回報,甚至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責任。

得知他生病的消息,很多受助人卻選擇了知恩不報,而他在生病期間收到最多的消息居然是受資助人的質疑,和催要生活費的消息。


能者多勞,是我聽過最無恥的讚美

住院期間的叢飛與妻子女兒

當知道叢飛得了胃癌暫時無錢捐贈時,有一位學生家長的回覆竟然是: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麼?他們現在正在讀到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叢飛原本是出於善意的幫助,可這善意的承諾卻將他架上了天梯,無力向上走卻沒有了下梯之路。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也不少見,被鄉親們脅迫捐款的大衣哥朱之文,被老鄉要求修路的趙麗穎,被網友在微博逼迫為武漢捐款的明星。

能者多勞,是能者出於自身的高尚情操的奉獻,而不是理所當然

柏拉圖曾經說過;“一切背離了公平的知識都應叫做狡詐,而不應稱為智慧。”

強者沒有義務幫扶弱者,弱者更沒有權利要求強者揹負這種責任。

2

能者多勞,是對能者的不公

有人說:“所謂能者多勞,不過是聰明人欺負老實人名正言順的藉口,卻大多出自懶惰人之口。”

能者多勞,意味著能者要比普通人做出更多的犧牲,這是對能者的不公平,是一種強盜邏輯。

能者之所以成為能者,是因為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如果因為自己的優秀揹負更多的責任,能者將不再願意成為能者。

還記得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因為表現出色,在其他和我一起入職的小夥伴,還在做項目組員的時候,我已經被委任了項目組長的角色。

最開始的時候,我還覺得被委以重任是一種榮耀,後來卻發現這已經變成了一種無法卸下的負擔。

同樣的工資待遇,我卻因為能力優秀而需要承擔更多的工作任務,揹負著更高的責任。

同批次入職的組員,做好自己所負責的那部分工作,就可以得到領導的表揚,而我不僅要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還需要指導新人,對接客戶,複核全部的項目成果。

可是做的越多,領導的要求就越高,做的越多就越容易出錯。

我的多勞是以犧牲個人的閒暇時間,和身體健康為代價的,如果能者多勞,多的只是工作量而沒有酬勞,那就是一種不公平。

任正非說過一句話:“華為的員工為什麼會願意主動去加班?那是得益於華為的分錢模式!只有給員工漲工資發高薪,員工才會願意拼命去幹,才會死心塌地跟隨你。”

能者可以多勞,但前提是多勞多得


能者多勞,是我聽過最無恥的讚美


3

能者多勞,會讓弱者無勞

古人云:“能者多勞,智者多憂,無能者無所求。無所求者,樂得輕鬆。”

可是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弱者無所求卻也無法享受安逸。

因為能者多勞到了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演變成了只有能者才可以多勞,那時,弱者將會被能者擠佔出局,慘遭淘汰。

能者多勞,意味著能者承擔了原本計劃分配給其他人的工作,如果重任都由能者承擔,其他人則會沒有了表現的機會。


當能者在完成自身任務,仍有餘力完成弱者的工作,那麼弱者也就不再被需要。

劉慈欣的小說《贍養人類》中出現的 “終產者”現象,就是能者多勞,弱者無勞的極致。

在第一地球,隨著科技的進步,“終產者”在教育和科技水平上遠遠高於其他人,第一地球的貧富分化達到極致,99%的世界財富掌握在“終產者”的手中,星球變成了由一個擁有該星球的一切的“終產者”和數十億窮人組成的世界。

“終產者”的私人財產包括:整個星球以及它的大氣層及海洋,窮人只能靠自身的循環系統維持生命。

但因為科技的進步,絕大多數工作都可以由機器完成,窮人連靠努力改變命運的機會都不再擁有。

西塞羅曾經說過:“公正的原則,必須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

“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看似公平,但這只是相對意義上的公平,卻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公平。

因為站在人生起跑線的那一刻,我們就有了體力、智力和貧富的差距,每個人的起點和背景是不同的,也就沒有絕對的公平。

從體力和精力來說,男性強於女性,在職場上男性就相當於強者,同等條件下男性就會也比女性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如果一切以能者多勞為標準,這個社會當中,就只有男人外出闖蕩工作,女人就只能在家裡做家務看孩子。

而從國家的資源分配和工業基礎來看,如果只有能者才可以多勞,這個世界就只有發達國家適合搞研發,而發展中國家就只能永遠做世界工廠,強國一直是強國,弱國也無法提高話語權。

能者可以多勞,但也要讓弱者有勞

4

讓能者多得,弱者可得

真正的公平是讓能者多得,也要讓弱者可得。

能者多勞,是一種主觀選擇而不是道德綁架,如果逼迫能者多勞卻沒有給予對應的多得,是一種不公平的強盜理論。


如果能者願意多勞,組織應該制定適當的激勵機制,讓能者獲得相應的報酬和獎勵。

能者可以多勞,但多勞不應該是機械的重複工作,不是讓能者承擔兩個人的同類工作,而是讓能者集中精力攻堅克難,培養核心競爭力,實現能力升級。

能者多勞,如果只有基礎工作的增加,而不是技能的升級,無法促進能者的個人發展,反而會將暫時只能從事基礎工作的弱者淘汰出局。

能者多勞,也要讓弱者有勞。


就像詹青雲在奇葩秀中提到的“相對優勢”理論,能者可以在絕對優勢領域發展自己,弱者則應該努力提高自己,在相對優勢領域發光發熱。


能者多勞,是我聽過最無恥的讚美


能者和弱者地位並非固化,通過努力就可以實現弱者到強者的轉變。


作為能者,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作為弱者更應該拼搏奮鬥,迎頭趕上。


只有強者和弱者,在相對公平的激勵的環境下共同發展,才能促進整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能者多勞,是我聽過最無恥的讚美


文 | 毒哥&明月之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