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用儒學體驗館講好汶上和次邱優秀故事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3月28日訊(記者 郝亞松 通訊員 魏玉季)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對於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村子而言算是遇上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汶上縣次邱鎮朱莊村黨支部書記硃紅軍說,朱莊村曾存有孔子講書堂及孔子釣魚臺,而且在當地縣誌和村裡的《朱氏家譜》中都有記載。

济宁:用儒学体验馆讲好汶上和次邱优秀故事

2500年前孔子曾在汶上做中都宰,孔子在任期間當地曾出現“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景象。也正是因為這兩處歷史遺蹟,現在朱莊村成為汶上縣政德教育教學分點。為深入挖掘孔子宰中都歷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進而傳承創新,汶上縣次邱鎮因地制宜,巧妙利用現有資源,通過孔子宰中都時的小故事,採用圖文並茂,淺顯易懂的方式,從多個角度還原了孔子為政、生活的場景,規劃建設了“孔子講堂(儒學體驗館)”。

儒學體驗館建築面積達1000平方米,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中都拾憶館、儒風餘韻館及孔子講堂,其中,孔子講堂又名孔堂、講堂、講書堂、聖澤書院。孔子講堂內分為講堂區、非遺文化體驗區、農耕文化體驗區三個功能區。講堂區主要講述了古中都邑孔子講堂的歷史變遷和古今功能的演變。

济宁:用儒学体验馆讲好汶上和次邱优秀故事

據瞭解,孔子講堂原為孔子宰中都與眾弟子講道之所,用禮、樂、仁、德教育民眾,使百姓懂禮、明德、守義。講堂成立後,逐步演變為以“六藝”“四書五經”“三綱五常”等為主的儒家文化傳播之地。

如今的孔子講堂與時俱進,致力於傳承本土優秀文化,講好汶上和次邱優秀故事,培養遊覽者和體驗者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為建設和諧汶上、儒風次邱築牢思想根基。

“我們在大廳的中間設置了很多桌椅可供參觀者進行教育教學體驗,在這裡將藉助多媒體或邀請國學講師進行授課,在講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講好汶上和次邱優秀故事。”朱莊村黨支部書記硃紅軍告訴記者。

济宁:用儒学体验馆讲好汶上和次邱优秀故事

除此之外,非遺文化區講述了泥塑文化,設置了泥塑體驗區,能吸引參觀者尤其是孩子的參與,讓他們在玩樂中瞭解中國的非遺文化。而農耕文化體驗區主要講述了編織文化,次邱鎮村民自孔子宰中都時便大面積種植紫樹槐,因而藤製品興盛,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未間斷,至今仍是朱莊村的特色產業。

據悉,公元前501年孔子任中都宰,該地就是古中都遺址。孔子在此講學施政、倡樹新風、教化百姓,留下了豐厚的歷史遺蹟與文化底蘊。目前,朱莊村內現還存有古中都舊城遺址、孔子講堂遺址、釣魚臺遺址以及夫子廟碑、釣魚臺界碑等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