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送行.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很多人看到这张照片,都瞬间泪目:

两枚硬汉,今天在武汉机场,深情拥抱。

这是战友间的一次送别:华山医院驰援武汉总领队、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专程赶到机场,送别即将返沪的上海市第三批医疗队队长、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

马昕将在继续留守武汉,上海“两大队长”机场暂别,约定上海相见。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今天下午,武汉天河机场,在当地人们热烈的欢送声中,又一批上海医疗队将归来。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这支“英雄归来队伍”一共167人,主要由上海第三批驰援武汉医疗队组成,此外还有上海瑞金医院病理团队队员6名,上海医疗急救中心急救员8名,上海随医疗队记者7名。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上海第三批医疗队148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担任队长,1月28日,大年初四,飞赴武汉,次日到达武汉市第三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截至3月19日零点,上海第三批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332人,累计收治(危)重症患者237人。累计治愈出院总人数278人,总治愈率:83.73%。其中治愈(危)重患者154人,(危)重症患者治愈率达65%。

高治愈率的背后是高风险,但他们从未放弃拼命救人。

陈尔真出发时的那句,“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收获最好的结局!我们绝不会退缩,一起去,一起回来”言犹在耳,如今我们终于等到英雄归来!

这支医疗队由上海40多家市区级医院组成。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得知英雄队即将回家,昨夜今晨,很多市民自发走上武汉街头欢送。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大图模式


“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武汉人民永远铭记你们”“谢谢你们为武汉拼过命”,这样的标语今天随处可见,欢迎上海医疗队。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大图模式


华山医院此次四名归来队员是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赵锋、感染科护师徐惠、华山北院神经内科护师吴问香、急诊科护师汤晶。其中,90后护士汤晶2月4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疫情来袭,她第一时间报名请战。来到武汉后,曾经是华山医院北院“优秀团干部”“爱岗敬业之星”的她一如既往地坚毅勇敢。3月7日,她在党旗下宣誓,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第三批医疗队领队、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为她戴上党徽。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大图模式


这是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第二次在武汉送战友回家,第一次是送华山医院方舱医院队伍回家。目前,华山医院还有百人队伍奋战在武汉同济光谷院区ICU。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大图模式


两大领队机场见面:马昕(左)与陈尔真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大图模式


在武汉奋战50多天,第三批医疗队成员有很多话要说——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大图模式


唐欢(中)因在武汉表现突出,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图为唐欢与小伙伴在上海出征时的合影

第三批医疗队护理组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唐欢:

在武汉奋战了50几天,今天我们回家了。此时此刻能够回家固然是令人激动的,但是心里留下的是更多的不舍。我们和武汉三院的小伙伴们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昨天他们晚上得知我们要走的消息,都纷纷冒雨赶来为我们送行,大家都哭了。我们说好了,今天不哭,待疫情结束,我们相约再见。武汉我爱你!

还记得跪地抢救医生吗?余跃天也要回家啦!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大图模式


3月20日完成了武汉三院光谷院区最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随着病区大门缓缓关上,我们第三批援鄂医疗队55天的工作也告一段落。“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初春三月,武汉的早樱已悄悄绽放,我们可以平安回家啦。回首这55天,对于我们这些重症人来说,我们以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为目标,做好专业化生命监测器官支持,同时以高标准控制院内感染。尽管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巨大,但我们为患者的康复而感到了由衷的欣喜和值得。

生命重于泰山,而拯救生命,是每一个重症人的使命。我们没有辜负自己的职责使命和上海人民的期望,我们凯旋啦。

第三批医疗队队员、仁济医院NICU护师吉敏娇:

3月21日,多云,今天中午医疗队开会,陈队长宣布飞机将在明天接我们回家,我哭了,终于顺利完成了任务,终于没有辜负医院对我的信任!

记得1月23日科室征集援鄂的医护人员,我报了名,没有丝毫犹豫。报完名我哭了,给哥哥打了电话,说如果我回不来了,请替我照顾好爸妈。给丈夫打了电话,说我要去武汉了,如果我出了什么意外,让女儿知道,她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请让她为妈妈感到骄傲。

初来武汉,在所有的重症护理组中,我是第一批进的病房,对将要接触到的一切一无所知,没有人可以传授经验,茫然、恐惧接踵而至,病房里压抑的气氛和忙乱的环境,以及初次穿上防护服的不适感,巨大的压力袭来,以及体力上的快速消耗,四个小时,真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筋疲力尽。

起初,连轴转的上班以及和当地护理人员的磨合,对我而言每天都是一个挑战,回到酒店,不敢看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报道和消息。

日复一日的工作,我们的护理工作逐渐上了轨道,与当地护理人员的磨合也开始融洽,大家相互鼓励,是同事,更是患难与共的战友。

2月7日,武汉第三医院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对于我而言备受鼓舞,感觉自己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成果。时间的推移,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逐步下降和治愈率稳步上升,使我也看到了希望。终于,在3月20日我们完成了最后的收尾工作,以零感染的成绩回到上海,回到我的家。

我终于可以大声地说,上海,我凯旋归来了!爸爸妈妈,我平安回家了!

第三批医疗队队员、仁济南院SICU护师赵晓玲:

打开日历,算了算日子,原来离出发的日子已经50多天了,收到回上海的消息,很激动,终于可以回到熟悉的地方,离思念的家人更近了,这才意识到自己这般思乡情切。这一个多月是难忘的回忆,有苦有甜,有一起在临床一线奋战的友谊,有来自全国和武汉民众的关心和支持,心满满的。

在武汉留下了很多难忘时刻。比如,一天晚上,患者家属来送生活用品,给了我一封信带给一位患者叔叔,这位患者带着无创呼吸机,当我询问他是否可以让我来帮他读信时,他同意了。信是这位叔叔的爱人写的,鼓励叔叔要坚强,信里说,“疾病就如同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加上现在医疗水平这么先进,你一定会好的,你一定要让自己变强,努力战胜这个疾病。”

信读完,我眨眨眼睛不让眼泪落下。当我把信还给他时,他示意把信放在枕头下,我说:“叔叔,你家里人等着你回去呢,你要加油!”叔叔用力地点点头。

援鄂期间,看到的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也看到了很多人间真情和患者的努力。感谢你们的坚强,看到你们的努力!

即将回归的这一刻,我想告诉我的两个宝宝,妈妈打败病毒要回家了;我想告诉老公,我想念你的拥抱了;我想告诉妈妈,我想吃你烧的红烧肉了;我想告诉同事们,我终于要回归大集体了。我想你们了!等着我凯旋归来!

遗憾这次的到来是带着使命在战斗,没有好好看看这座城市。有机会一定再带着我的两个女儿来好好感受武汉的风采,告诉她俩我们在武汉的故事。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大图模式


第三批医疗队队员、仁济南院内科监护室护士李盼盼:

从1月28日出发到现在,经历了53天奋战,不辱使命,第三批医疗队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得知撤离武汉的消息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既盼望着早点见到亲人,又为要离开这座英雄的城市而依依不舍,这里是我努力战斗过的地方,这里的日日夜夜我都铭记于心。

众多留下深刻印象的患者里有一名老阿姨,牙齿不多,但吃得很快,每次我喂饭,一碗粥很快见底,我会马上将鸡蛋、包子弄成小块喂她。其实70多岁的这位阿婆除了大便后比划着告诉我,几乎不和我说话,她总是默默地盖着被子,带着面罩吸着氧,不吵不闹,十分配合治疗。在吃完一个鸡蛋和半个包子后,她对我笑笑,比了个大拇指,我说“这是应该做的。”

我想她不和我说话并非不喜欢我吧,估计是全副装备加上语言的差异,导致她说的话我全然听不懂,所以能不麻烦我的,她都不麻烦我,她尽可能乖乖配合,好好休息,尽快好起来。最后,这位阿婆康复出院了,我感到特别欣慰。

再见了这座温暖有情的城市,再见了这座英雄的城市。我们只能为这里前线的医务人员呐喊助威,你们要保重,加油!我们回到上海,会继续奔赴医疗最前线,保卫自己的家乡!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大图模式


还记得中山医院落日余晖医疗队吗?今天中山战队的部分队员返沪啦。

3月22日,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屠国伟、肝外监护士张晓云在内的上海第三批医疗队踏上了回家的征程。距离年初四他们出发已将近2个月,冬去春来,在这近60天的日子里,他们在武汉第三医院光谷分院ICU病房里救治新冠患者,与病魔抗争,为一个又一个病人带来了生的希望。

“用最大的努力,去换取最好的结果,结果不好,我不会走”

“欢迎爸爸回家!”正在与儿子视频通话的屠国伟向家里“报告”将要抵沪的消息,回想起一个多月前出征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年初三晚上9点多,屠国伟接到通知第二天将出发去武汉前线。妻子在家帮他打包行李,他则回医院取些资料。“当时我用软件叫了个车,还不敢直接定位到医院,怕司机不愿去,就定位到了医院附近的一个地址。”

上车后,司机知道他要去支援武汉,就直接把车开到了医院,等他取完资料后又送回了家。下车时,司机说什么也不肯收车费。

“虽然车费没多少钱,但我挺感动的。我和司机在路上聊了很多,知道他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所以当他拒收我的车费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各行各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抗击疫情,这真的让我特别感动。”

去前线支援,家里人在支持的同时,难免会为他的安全担心。抵达武汉后,因为一直要在一线工作,屠国伟也很少给家里打电话,每次通话都是匆忙挂断继续去工作。上小学的儿子小小年纪十分懂事,临走时他紧紧抱住爸爸,一边举起手做了个代表胜利的手势,今天,爸爸终于回来了,“爸爸很伟大,他是个英雄!”

在武汉工作时,屠国伟的最大心愿就是:“用最大的努力,去换取最好的结果,结果不好,我不会走。”包括屠国伟在内的10多位上海派去的专家主要在重症监护室(ICU)负责危重患者的救治,他们分成早、中、晚三班,晚班要上12个小时。在病区里,屠国伟坦言,医务人员一方面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控制他们的病情发展,另一方面,还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慰,让他们有信心配合治疗。对年龄比较大、基础疾病比较多的患者,在感染病毒后的症状会相对比较重。“每当面对一个生命离开时,我的内心都会留下遗憾。”

元宵节,听说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就住在自己对面的宾馆,兴奋的屠国伟下班后赶来和兄弟们相聚、交流经验,还约定:疫情过后,一起去珞珈山看樱花!

中山医疗队员们在特殊时期创新了很多“金点子”,屠国伟也参与了“金点子”奖项目的申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助力抗疫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身处疫情最严重的战斗前线, 医务人员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影响身心健康。”屠国伟说,医疗队在岗前培训时,心理科医生就要开始全程参与。在医疗队进驻医院后,心理科医生可以在医院清洁区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咨询室外设置一面留言墙,让医务人员在并肩作战的间隙,多了一片相互鼓劲、祝福的心灵花园。

即将回到上海这片故土,春风拂面,张晓云下意识捋了捋头发,原先一头飘逸的长发,如今已是一头干练的短发。

“原本的长头发不太方便,就请医疗队的小伙伴帮忙剪短了。”张晓云说,理发的时候还有些不舍,一边忍住不让眼泪流下来,一边和小伙伴说剪到最短。在武汉的这些日子,张晓云几乎每天都要穿戴口罩、隔离衣等防护装备,起先还会出现缺氧症状导致头痛,时间久了才慢慢适应。

援鄂的这段日子里,有太多难忘的事,最令张晓云感觉幸福快乐的瞬间,莫过于得知很多重症患者在他们医疗队员的救治下转为轻症,并顺利出院。“我们每一点付出,病人都记在心里。”记得有一位住在病区的陈姓患者,为了感谢她一个月来对自己的悉心照顾,怕张晓云上下班路途太远,想把自家的自行车借给她作为代步工具,还约定等自己康复出院后,一定找时间来看她,表达感激之情。

“我们的工作是艰辛的,但在实践中思考并创新是中山医院的传统。”张晓云在医疗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申请并取得了关于传染病防护用的医用口罩的专利:一种可供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使用的口罩,该项目已取得专利号,正在努力实现转化,“希望这种口罩能在传染病治疗和防护的临床工作中起到帮助作用。”她还申报了中山医院抗疫专项创新基金,并被医院团委推荐参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评选。

“在前线,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张晓云坦言,医疗队中有很多党员,他们在医疗救助中都冲锋在前,给身为群众的自己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她也想像他们一样,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奉献自己的力量。那天,她回到宾馆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回沪的前几天,张晓云正式宣誓入党:“今后,我将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事业奋斗终身!”

屠国伟与张晓云是中山医院派出的医疗队中最早回来的两位“逆行者”,还有141位“中山人”(包括2位厦门出发)依然坚守在武汉前线。

看着老乡回家,奋战在金银潭医院的上海市第一批医疗队兴奋之余,也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向您致敬,感谢上海第三批医疗队归来,昨夜今晨武汉市民泪送英雄

大图模式


我们期盼着疫情能早日结束,期待所有上海医疗队平安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