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五課《草船借箭》教材解析

《草船借箭》是五年級語文下冊部編教材第二單元第五課。

本文是根據元末明初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的相關內容改寫的。東漢末年,曹操統一北方後率軍南下,在長江北岸集結兵力,準備統一全國。孫權手下大將周瑜駐守在長江南岸,劉備派諸離亮前去聯吳抗曹。“草船借箭”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時。課文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短時間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諸葛亮巧施妙計向曹操“借箭",讓周瑜的算盤落了空,周瑜自嘆不如。

五下第五課《草船借箭》教材解析


全文結構清晰,以“借” 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展開敘述。先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故意要他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想借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給諸葛亮定罪,但諸葛亮立下軍令狀,承諾三天內造好十萬支箭,這是草船借箭的起因。接著寫諸葛亮請魯肅幫忙準備船隻、軍士、草把子等,並叮囑魯肅不要告訴周瑜,這是草船借劍前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第三天凌晨,諸葛亮把魯肅請到船上,在大霧漫天時把二十條佈滿草把子的船開向曹軍水寨,由於天氣的原因。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向江中放箭,很快二十條船的草把子上就插滿了箭。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十萬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故事情節緊湊.充滿懸念,扣人心絃。

五下第五課《草船借箭》教材解析

課文主要通過人物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比如.第2自然段基本由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構成,從中可以看出周瑜故意試探,一步步設下陷害諸葛亮的圈套;而諸葛亮則胸有成竹,從容應對。又如,從第3自然段周瑜與魯肅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妒才忌能、用心險惡。再如,第4自然段寫諸葛亮向魯肅借船。並特地囑咐魯肅“不能讓都督知道”,可見諸葛亮心明眼亮,早已識破周瑜的險惡用心;而第5自然段寫魯肅見到周瑜時“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可見此人忠厚老實、信守承諾。文中著重寫了草船借箭的過程,諸葛亮作的各項部署、在船上和魯肅的對話,都突出地表現了他的神機妙算、膽略過人。

五下第五課《草船借箭》教材解析


五下第五課《草船借箭》教材解析


課後的“閱讀鏈接”編排了《三國演義》原著第四十六回中的片段.內容與課文第8、第9自然段相對應,意在搭建從現代文到原著的橋樑,減輕學生的畏難情緒,並引導學生交流閱讀古典名著的初步感受。

五下第五課《草船借箭》教材解析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圖中,江上箭如雨下,船一側的草把子上已經插滿了箭,艙內的諸葛亮卻鎮定自若。與魯肅談笑風生。插圖生動地再現了故事的重要情節,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來自教師教學用書,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