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學生:我很愛中國,但不想回去!

今天跟我媽視頻,我媽又勸我回國,這已經是我媽第56次勸我回國。還是那一套老說辭:“

女孩子家家,回來多好,在事業單位找個工作,不比你一個人在外邊舒服多了。你一個人在國外,太累了。”

每次在我抱怨國外的東西不好吃的時候,考試壓力大到滿嘴起泡的時候,畢業找不到專業對口工作的時候,打工被別人欺負的時候,無數次特別想家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我媽這句話。

是啊,媽,你說的我都知道。

可我怎麼就這麼傻,放著“舒服”的日子不過,非要在大洋彼岸吃苦?我也知道,澳洲還有無數個像我這樣的“傻子”,為了一紙PR在奮鬥著。

海外留學生:我很愛中國,但不想回去!

其實每當我問身邊的朋友為什麼想移民的時候,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是會隨口說一句:就覺得澳洲挺好的,想留下。

從小,我們就是在“模版”里長大的,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身邊的人早就安排好了。重點初中、重點高中、985/211、考研、出國、工作、買房、結婚、生子,這所有的“步驟”都是有人物、時間和地點安排的,哪怕差了一步,都不行,都會被評論,都會被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可是你們有沒有問過我們:我們想如何度過這一生呢?

我們是不是就那麼在意誰幾歲結婚,誰幾歲買房,誰幾歲就有了龍鳳胎呢?我們的生活,不應該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的嗎?

說實話,真正思考“到底該如何生活”,是在我來澳洲以後才開始的。

海外留學生:我很愛中國,但不想回去!

在這裡,我開始學著照顧自己,我也開始接觸到更多的人,遇到更多的事,這之後,我才明白人生不止有一種活法,“和別人不同”也並不是不好的。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著,也樂得自在。

在這裡,沒有人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你也需要完全對自己負責。做你想做的,做你愛做的,隨心而活。你可以選擇去嘗試不同的事,接觸不同的人,過的五彩繽紛;也可以只過著學校、家、超市三點一線簡單的生活;只要自己開心就好。

我見過小提琴大師在街頭賣藝,也見過35歲的單身博士也當美妝博主,沒有人去評判你的生活,你是自由的。並不是大家都很冷漠,只是大家都很尊重彼此的選擇罷了。

由於西方和中國對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不同的價值觀,也讓我曾經迷茫了一陣,一邊是國內“別人家孩子的生活”,一邊是國外“自由的聲音”,最終,還是傾向於了後者。就像周星馳那句臺詞:

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海外留學生:我很愛中國,但不想回去!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想留下來的原因之一吧。這裡的人沒那麼複雜,不知道多少人被家人勸說要考公務員。都說是喝茶看報的金飯碗,真的就那麼好?

我有個朋友,考了兩年考上了公務員,有一次我們聊天,我抱怨考試壓力大,她抱怨辦公室人際關係複雜。

在辦公室裡,偷奸耍滑、混吃等死的最吃香。你太勤快了,別人看你不順眼,就要聯合小團體打你小報告。你和大家一起偷懶,她們就把你當作自己人。領導來了,乾乾活兒,剩下的時間全是家長裡短。

還有就是什麼都比,從房子車子比到老公孩子。她說,“我真的好累,想辭職。”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另外一個朋友,在澳洲本地公司上班,我問他,老闆兇不兇,同事好不好。他是這麼說的:“當地人上司沒怎麼有架子,工作之餘會經常跟你開開玩笑,誇你今天穿的衣服或鞋子好看。”

同事之間也比較融洽,有什麼忙只要你開口,他有時間一定會幫助你。假期也從來不克扣你的,我們很少加班,除非到了特別忙的旺季,而且加班費還是雙倍或三倍工資。聽完之後,我也沉默了許久。

海外留學生:我很愛中國,但不想回去!

西方人確實是挺“傻”也挺懶的,懶到懶得去玩兒心眼兒。如果你幹得好,大家為你鼓掌,如果你有困難,只要你開口,大家會盡可能的幫助你。並不是說沒有職場的小計謀什麼的,只是跟國內比起來,實在是太小兒科了,大家都顧著做好自己的工作,哪有空去打心裡那點兒“小算盤”呢,於是,在這邊工作也輕鬆不少。

每次當我媽勸我回國的時候,我心裡總有個聲音:“媽,我也想像你給我最好的那樣,給我以後的孩子最好的。”西方教育關注的是,給孩子的人生做好足夠儲備,而中國的教育只關注一個高考,卻忽略了孩子整個人生。

沒有一次考試定人生的說法,你想去考大學就去考,考試成績結合平時成績決定你的學校。如果,你不想去上大學,想學習一些技能,那高中畢業之後就可以選擇你所喜歡的去學習,沒有人會因為你的職業而去輕視你。畢竟在澳洲付出和收穫是成正比的。

如果你是藍領(水管工,電工,建築工等),你的工資會很高,但你也得承受住相應的苦力。如果你是律師、醫生等職業,你的工資也會很高,但你得經受住無數次的考試和熬夜工作。沒有一個職業是輕鬆的,所以大家都是平等的。

海外留學生:我很愛中國,但不想回去!

而中國的學生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聽著“高考決定命運”和“不好好學習就去掃馬路”這種話成長起來的。可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啊。而經歷過高考的我們,深知高考的壓力,那不是一個人的壓力,而是一家人的壓力,有的孩子甚至揹負上改變整個家庭命運的責任。

正是因為不想讓我的孩子在不該承受那麼大壓力的年紀下承受那麼多,也不想他只會學習而缺少了自理能力和生活中該有的樂趣,才讓我這麼想移民澳洲。畢竟,讓他享受澳洲的教育和有一個輕鬆愉快的童年乃至一生是我能送給他最好的禮物。

當然,哪裡都不是天堂,也有它自己存在的的問題。其實在哪兒生活都有利有弊,重要的是你怎麼去權衡,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

不管在哪裡,都要明確自己生活的目標和方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輕易的跟隨別人,也不輕易的放縱自己,自由的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希望所有努力的人都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