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首篇《逍遥游》中追求的绝对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吗?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大鹏展翅三千里,并不是逍遥游,因为它要凭借海风起时。列子的飞行也不是逍遥游,因为他需要“御风”,并且时间不能久长。

庄子首篇《逍遥游》中追求的绝对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吗?

所以我们看到《庄子·逍遥游》最后一段,也就是“无己无功无名”的出处: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庄子首篇《逍遥游》中追求的绝对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吗?

“逍遥游”的状态,是顺应天地法则、顺应自然变化、精神绝对自由地畅游于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而不需要任何的凭借。

那如何才能做到这种绝对的精神自由呢?那就是先做到“无己、无功、无名”。

“圣人”、“神人”、“至人”,含义上没有本质差别,指的都是达到“逍遥游”境界的人。

“无己”,就是无我。这个“无我”并非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而是认识到自己和万物并无区别,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而感觉不到“我”的特殊性。

庄子首篇《逍遥游》中追求的绝对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吗?

“无功”,就是不追求建功立业。世间万物是“道”的不同状态,功业算什么呢?这并非放弃进取心,而是进取心的实现要顺应自然法则、顺应万物变化之理,做到不违背自然的“无为”。

“无名”,就是不追求名誉地位。“无名”,才能做到齐物,齐物才能“无己”、才能“无功”。

做到“无己无功无名”的人,精神上达到了“逍遥游”的状态,这是一种冲破世俗精神牢笼的大智慧,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上层。

庄子首篇《逍遥游》中追求的绝对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吗?

不过能达到“逍遥游”这种状态的人基本上没有,这是庄子思想中的一种理想状态。甚至连庄子自己也没能做到,他只是提到如何用“坐忘”来“呆若木鸡”,希望借此进入这种状态。

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即是在于体认自我、存在真我、由忘我偏见的破除,而追求人生的真我,以求逍遥。

庄子首篇《逍遥游》中追求的绝对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吗?

关于《逍遥游》中的叙述,大多着重于境界的描述,然而我们不能将境界误以为就是方法,而不知庄子逍遥境界的背后,有切实的修练功夫。

但这些切实的功夫,在逍遥游一文中没有明确的说明,而是散见于其他篇章中,逍遥游只是总纲,想要对庄子思想有全面的了解,仍然要研读体会庄子全书。

庄子首篇《逍遥游》中追求的绝对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吗?

今天我给你推荐的这本

《庄子全书》,是一部博大而厚重、奇异而诙谐的思想巨著,一部关于生命哲学的奇书,一部把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美妙的文学意境结合得浑然天成的伟大著作。

该书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收录解说了 逍遥游、 齐物论、骈拇、马蹄、 庚桑楚、 徐无鬼等经典名篇。

庄子首篇《逍遥游》中追求的绝对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吗?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庄子》一书: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这作,莫能先也。可以说,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

庄子思想把人的生命安放到广大的天地之间去寻找意义,使人的精神与外界宇宙无限地、自由地相联系,新结合。

如果你乐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把生活的快乐看得比功名利禄更重要,那么,我建议你多去读读《庄子》。

庄子首篇《逍遥游》中追求的绝对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吗?

这本书一共45块钱,也就是一顿饭钱,你就可以瞻仰前人的风采,领悟古人的智慧,受益终生,是非常不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