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盎然“春耕圖”

生機盎然“春耕圖”

——全省加快推進春耕生產綜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張尚武 劉勇 黃婷婷

春分時節,雨潤大地,萬物爭春。

廣袤的三湘農村,驅散疫情的陰霾,早稻春耕播種有序鋪開。

從湘北的洞庭湖平原,到湘中、湘南丘陵地區,廣大農民搶抓季節,整地、下種、育秧,隨處可見忙碌的場景。

春雨滋潤、政策助力、科技幫忙,激發種糧活力,點亮農民增收希望……三湘大地舒展開一幅春意盎然的“春耕圖”。

春耕播種起高潮

連續幾日,綿密的雨水浸潤著洞庭湖平原。

春分有雨是豐年。西洞庭湖區的廣袤田野,處處可見“鐵牛”轟鳴著奔跑著。

主產糧縣漢壽,種糧大戶鄧四清流轉1200畝水田,全部種植雙季稻。最近一週,每天出動20多臺耕整機翻田。大棚內秧苗吐綠,清明後即可插田。

地處南洞庭湖腹地的南縣,從50萬畝稻蝦田入手,擴大早稻生產。順祥水產公司旗下的6000畝稻蝦基地,變一季稻為雙季稻,創辦“雙季稻+小龍蝦”示範樣板。

益陽市赫山區筆架山鄉新崇安村,74歲的楊宗凡流轉水田20畝。村幹部告訴他,早稻秧免費提供,他打算全部種雙季稻。楊宗凡感嘆:政府把秧都替大家育好了,農民理所當然應該多多種糧!

東洞庭湖區的岳陽市,從汨羅、湘陰至屈原管理區一線,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組成聯合社,擔當起種糧的主力軍,雙季稻模式成為聯合社首選。

從湖區三市來看,各地著力抓集中育秧,努力推機械化種糧,早稻種植面積呈現穩中有增的趨勢。

在適合種雙季稻的丘陵地區,春耕生產也高潮迭起。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衡陽縣,在西渡、臺源、渣江、石市、三湖、洪市、演陂等鄉鎮創辦雙季稻高產高效示範樣板。縣裡依託角山米業公司,開展高產競賽,早稻面積穩,翻耕進度快。

“一般而言,有米業龍頭企業的地方,早稻種植不發愁。”衡陽縣農業農村局的同志介紹,角山米業不僅帶動全縣,還輻射帶動周邊縣市的農民種糧。

在常寧市,政府牽線搭橋,引導種糧大戶與角山米業等龍頭企業對接,讓農民種早稻吃下“定心丸”。市裡建立12個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示範點,17條育秧流水線已全面啟動,全市34萬畝早稻生產按下“快進鍵”。

湘南“米市”所在地安仁縣,依託生平米業等龍頭企業,以專業化育秧為引領,以種糧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主導,建設“萬千百”示範基地,縣裡打造萬畝示範片2個、鄉鎮千畝示範片16個、村百畝示範點30個,帶動早稻種植面積增加5萬畝以上。

越是經濟發展,越不能放鬆糧食生產。在長株潭地區,各級各部門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千方百計補短板、強農業。長沙、瀏陽、醴陵等縣市,領導分片負責,技術幹部蹲點,大戶種糧勁頭足,早稻面積普遍比上年增加,春耕進度快於往年。

重農奏響大合唱

為應對疫情影響等複雜環境,今年全省上下對農業尤其“厚愛一層”。

驚蟄前後,省委書記杜家毫、省長許達哲均深入洞庭湖區,調研春耕生產,與農民座談,瞭解基層困難。杜家毫要求:全力做好春耕生產,努力擴大早稻種植面積。

今年我省糧食生產面積要力爭達到7150萬畝,總產量達到605億斤以上。奮力奪取夏糧豐收,省委、省政府把抓好春耕備耕作為穩定農業生產的首要任務,各級層層壓實目標責任,相關部門迅速形成支農合力。

農業是“基本盤”,種糧是“壓艙石”。省財政對農業投入高看一眼,今年拿錢最多,支農“活水”源源不斷滋潤春耕一線。

“原本只種300畝,今年再種500畝。”湘陰縣東塘鎮種糧大戶李俊在田裡邊忙活邊說,“早稻有補貼,種田有底氣!”

300萬畝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每畝補助60元;10個機拋秧作業試點縣,每縣補助200萬元;全省評選50個有引領作用的種糧大戶,每個大戶獎勵100萬元……今年中央新增3.6億元資金用於我省早稻生產,省級共統籌落實早稻生產相關資金5.6億元,是有史以來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

供銷社擔當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為,傾心服務“三農”。

在汨羅市古培鎮古培塘村惠農服務中心,農藥化肥堆滿了倉庫,負責人許海梁說:“供銷社在去年就提前對接新三湘農資服務公司,幫農民在淡季儲備好充足的農資,複合肥價格比現在市場價每袋低7至8元。”

戰疫關鍵時刻,省供銷社克服困難,從全國各地組織調運農資。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25日,全省供銷系統共銷售化肥、農藥95.8萬噸,農膜4036噸,種子8107噸,農資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今年,供銷系統還將繼續發揮優勢當好‘田保姆’,讓農民種糧省力省心、增產增效。”省供銷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曾震亞表示,今年全省供銷系統土地託管面積力爭突破1000萬畝。

3月中旬,湘潭縣青山橋鎮土地託管中心負責人李媛正在田間做早稻機拋秧示範。只見水稻拋秧機從田間駛過一遍,13行秧苗便有序均勻地拋種入田。

“這是最新式的農機,每小時可栽種12畝大田,省心、高效!”李媛的喜悅溢於言表。

農民還有啥期盼

在田間地頭,農民忙春耕,也向記者吐露了心聲。

平江縣安定鎮石漿村種糧大戶黃長髮,流轉8000餘畝土地,今年計劃種5000畝早稻,目前一切已準備就緒。

埋頭種田,放眼觀市。黃長髮說,自己最大的期盼是,種出的糧食能賣個好價錢。只要有錢掙,種糧積極性就高。

坐在耕整機上歇口氣,安仁縣牌樓鄉柏葉村種糧大戶陳曉偉說,他最關心的也是糧食價格。“國家規定的今年早稻最低收購價,每100斤121元,收購環節要不打折扣才好。”

3月12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緊急通知,明確省裡今年將及時啟動早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陳曉偉笑道:“這是最大的一顆‘定心丸’。”

今年早稻最低收購價較去年每擔谷提高了1元,個別地方的土地流轉費用因此“水漲船高”。

益陽市益民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旭芳說:“我們在益陽市赫山區蘭溪鎮種糧多年,按耕作條件和糧市行情,這裡的水田流轉費如果一畝超過350元,種糧大戶基本沒錢可掙。”

正因為如此,桃源的彭晉京、汨羅的徐燦波等種糧大戶呼籲,政府部門要協助規範土地流轉市場,讓大戶們種糧能更省心、更省錢。

邵東市靈官殿鎮思裕村種糧大戶羅雄林,長期堅持種優質稻,今年的600畝早稻以湘早秈45號為主打品種。在自己的作坊式稻米加工廠裡,他告訴記者:“湖南是主糧大省,如果政府像扶持茶葉一樣,打造一個帶動力強的大米公共品牌,我們就能沾大光。”

衡陽縣臺源鎮臺九村朱東陽,年逾花甲,棄商當種糧大戶已有8個年頭,今年打算種早稻2000畝。

望著大棚中嫩綠的秧苗,他說:“我們這一代搞農業不怕苦不怕累,但我們年齡大了,終究有幹不動的那天。我們要像培育‘秧苗’一樣,精心培育年輕人種糧,糧食安全才有長久保障。”

省內農業專家稱,近年來,黨和政府一直在為糧食生產想辦法、出政策,不斷解決難題,力爭讓種糧成為體面的職業,今後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種糧這個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