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庆 归 乡 记

适逢祖国七十华诞,携老母弟妹同回三秦大地,再踏西岐故里。一路向东,山渐渐地由黄色的土变得青翠,水亦渐渐地由浊而清,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的清爽。一路细雨绵绵,秋风有些萧瑟,不免一丝的寒,但是秋的寒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了人心的暖,虽外寒而内心澎湃盎然。

国 庆 归 乡 记

首站西安,大秦发祥之地,登古城南门,眺望镐京,依稀可见的秦砖汉瓦,依然屹立于天地间,岁月的沧桑,年轮的更迭,不变的是亘古定理和古人的智慧,这些无不体现在昔日的秦砖汉瓦之间。不远处钟楼悠扬的古磬声,回荡在众人的耳边,仿佛是回到了曾经的盛世,唐风犹在。曲江的状元郎,寒窑十八年,修成正果,王宝钏的爱情故事,诉说着千古佳话,传承着万代美德。

国 庆 归 乡 记

踏周至县东关,寻找父亲青年的足迹,看着一排排的红砖残瓦,早已是物是人非,我们的到来,它似乎欲给我们倾诉这里当年曾经的辉煌,诉说已经成为历史的热血青年们曾经为祖国的建设而忘我的奉献。母亲五十年前的记忆,依旧停留在一条渠、一片林中,终于在这些红砖破瓦间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找到了曾经依恋不舍的回眸,而这些是他们这代人永恒的记忆,为母亲圆梦的欣慰感油然而生。

国 庆 归 乡 记

依旧是阴雨绵绵,沙河的水街,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艄公,娴熟地撑起那一艘艘乌篷船,两岸晓烟杨柳,古香古色的建筑中兜售着琳琅满目的各种美食,不免津液频生。若不是混浊的沙河水,真的还以为置身于烟雨江南。

国 庆 归 乡 记

车轮飞转,又至故乡岐山县青化镇南武村,塬是如此地平坦,一望无际,远眺,令人心旷神怡,空气中弥散着泥土的芬芳和柿子树的馨香,心胸顿觉开阔了许多,唯一的缺点就是少了都市的繁华和生活的便捷性,但如在工作之余,若有几日的闲暇,却是一个暂离繁冗红尘的好去处。方便的通信工具,不一会已在伯父家聚齐了不少本家兄弟姐妹,少不了的嘘寒问暖,血缘的亲来自于骨子里。同时更是少不了的特色美食,诸如烙面皮、呱呱、压肉[爱慕][爱慕]……一会功夫,美味已是尽见盘底。压轴的一口香臊子面,由岐山特有的红油臊子和红罗卜丁、土豆丁、黄花菜和油炸的豆腐组成,红油的臊子汤上漂浮着黄色菱形的蛋皮和星星点点绿色的蒜苗(所谓的漂菜),一看就食欲顿起,酸爽的气息和酸辣可口的滋味,不一会已是六碗下肚,眼大肚子小,前边其他的美味已经占据了胃的一半,吃面的进度也就只能就此而旧。可以说是真正体验到的回味无穷,于是第二日又到宝鸡餐厅再寻这种味道,终究还是没有得到味蕾的满足,看来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国 庆 归 乡 记

很快就结束的假期生活。再见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再见了亲爱的西岐大地,虽在千里之外,却有永远也割舍不断的根。

国 庆 归 乡 记

金秋果香归秦地

古城残垣忆唐风

周至东关思父貌

水街古道雨烟朦

西岐旧里觅宗祠

五丈塬间访亲朋

美味佳肴言不尽

缘聚故里弟兄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