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愛好者,請老師指點,為什麼感覺不到進步呢?

金博書法


1、樹立正確的學書思想:字無百日功,書法的練習需要的是刻苦勤練的精神,要臨池準備,持之以恆。不可中途懈怠。

2、選擇適用的書寫工具:文房四寶是練習書法應準備好的工具。要選擇恰當的使用,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選擇不合適,將影響練習的效率和進程。

3、可以從楷書起步,逐步進筆:練習書法,應選擇合適的方法,可以從簡單的大楷、唐楷,或者魏碑練起,逐步進筆,不可好高務遠,欲速則不達。要打好書法練習的基礎。至於具體選擇什麼字體,可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字體聯繫,這樣可以增強信心。

4、碑帖的選擇:碑帖的選擇是練好書法的關鍵,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有一個好的師傅,加上自己的勤學苦練,才可以逐步練好書法。


一壺青茶


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寶!看似簡單的毛筆,卻融入了中國太多深刻的內涵,剛柔並濟、抑揚頓挫、提按起承、行雲流水、形神兼備。

目前書法流派大雜居小聚居,多少愛好者,真正愛好書法從事書法,生活很滋潤的並不是很多。這和整體來講藝術的現狀是匹配的,藝術是形而上的,所以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中國的藝術家們,真的需要一個更好的藝術經濟環境,讓他們更好的去創作!

我建議多參加活動和藝術交流,多尋訪名師學習,一定會有新的認識和靈感。不忘初心,用新鮮的血液,激發更多的熱情。藝術也是情感的表達,不僅僅是技巧的表現,我想這也是更高的境界![耶][祈禱]

作為琅琊人,請大家欣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共勉之!



陶器老師


書法是傳統文化核心的核心,是文化的載體,沒有書法中國文化的流傳是不可想象的。

中國書法的內涵就包含了中國文化的核心內容。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中國的諸子百家無一不是源自易經,而易經的核心內容就是陰陽五行原理,即陰陽相生相剋,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平衡,就是要中庸,就是講平衡。社會和諧是平衡,自然界生態平衡是平衡,中醫講人的身體也要陰陽平衡,否則就生病。

書法也講平衡,平衡了就給人美感、安全感。即便書法中的險絕,也是要重心平衡,陰陽平衡的。

有專家講,為何書法千年,無人能超越王羲之?就是因為王羲之的字是中性的、中庸的、適合了中國人傳統的審美觀。

要學好書法,就要深入學習傳統文化,大量閱讀傳統經典名著,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古代大書法家的無一不是大學問家。

其次就是大量臨帖,很多大家都是將臨帖作為終生日課,要將臨帖與創作的時間按9:1的比例分配,這樣,不愁沒有進步。


松雲齋主


這或許存在幾方面問題:

一,在愛好者方面,多數沒經深入學習研究,老師即使是大家名師,愛好者理解不了,也很難進步。

二,如果愛好者有基礎,理解能力也強,但老師指導方法不對,也得不到進步。

三,書法是技藝,技是要靠訓練出來的,藝是通過技法提升從而促進藝的發展。因此,即使老師之道正確,還須愛好者自己長期不懈努力。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書法是功到自然成的。


天勤畫館


學書法要有老師的,自學彎路太多,沒人知道你的哪裡進步,哪裡該改正,還是找個好老師吧。


山東濟寧孫偉東


有人練了多年書法,很刻苦,天天寫,但是進步並不很大。而有的人學書法時間雖不很長,但進步很明顯。原因何在?

學習書法,公認的最好方法就是堅持臨帖,提倡向傳統學,向古人學。書法的學問在古代字帖中幾乎都能找到,泛泛地練字不如精心臨帖。臨帖是從源頭學起最受益的辦法,也是被證明為可行的方法。


仲文


沒感覺進步是最大的進步,要是感覺良好是停止不前的一種表現…


elgad


可能缺乏自己的體會與思考



石邑書畫


越是感覺到自己沒有進步的,實際上已經進步了,就像自己家的小孩,自己看著個子好像沒有長高了,可是在別人眼裡看見小孩長高了好多。不過有時間還是多臨古人的字帖,多寫多練,肯定會有提高的。


用戶61511105350


方法不對或者時間不夠,書法不是一年半載能學好,是要一輩子功夫的。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