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入三國——三國英雄傳之董卓

亂入三國——三國英雄傳之董卓篇諸葛亮《隆中對》說:“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可見三國之分是實是從董卓開始的。民族是個現代概念,古時是不講究的,比如董卓,他是隴西臨洮人,從小在涼州長大,與羌族人混在一起,這樣長大的人其實更像一個羌族人,而不是典型的漢族人。董卓武藝高強,力大無窮,在馬上能夠左右開工射箭。他具備不拘小節的特點,有一股豪俠氣質,所以在那民族混雜的地方很吃的開,即便與當地的羌族首領也有著很深的私人關係。東漢政府對少數民族的管理方針之一就是利用這些在少數民族中比較有威望的漢族人來管轄,經過大小百餘戰,董卓漸漸脫穎而出,大約在公元184年黃巾大起義的時候董卓已經升任幷州刺史、河東郡太守。平叛黃巾農民軍的主要將領有三個:皇甫嵩、朱雋和盧植。前兩個好說,按照近現代的說法就叫“丘八”,但是盧植卻不一樣,他是大學問家,代表著士族的利益,是當時東漢知識界的核心人物。當時主政的宦官集團不願意像盧植這樣的人立有大功,加上董卓在西北威望越來越高。所以東漢政府就來了個“一箭雙鵰”之計,罷免了北中郎將盧植,改派董卓為東中郎將,統領盧植餘部,接管冀州戰區事務。董卓大敗。原因很簡單,董卓率領盧植手下調動不靈呀,戰敗的董卓被判“減死罪一等”。幸運的是當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遇到朝廷大赦天下,董卓獲得赦免。同時涼州發生叛亂,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等人以“討伐宦官”為名,進犯三輔。為平叛亂,朝廷派出大將,董卓也被重新啟用為中郎將。在平叛過程中董卓顯示了自己對涼州的熟悉、瞭解以及比較卓越的軍事才能,再次累積軍功升至前將軍並且在征伐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軍隊。為了安定地方局勢,漢靈帝採納了劉焉的建議,改刺史為州牧,董卓被任命幷州牧,董卓原統帥軍隊轉由皇甫嵩管理,這是當時全國的第四個州牧,足見董卓在當時漢政府的名望已經很高。但在董卓看來這是又一次的明升暗降,與當年任命自己接替盧植的職務有的一拼。因為董卓是涼州人,他的根在涼州,所以對於這麼高的任命董卓並不樂意接受。。在平黃巾的過程中董卓深深的體會到有一支自己軍隊的重要性,對於朝廷的秉性他又有深深的體會,不願再次面對類如“減死罪一等”這樣的不利局面。董卓就推脫說:“這支軍隊已經跟了我十年,上上下下關係都很好,我乞求帶著他們一起去幷州,效力邊陲。”朝廷當然不會同意,結果就士兵譁然,開始鬧兵變,這招是以後所有軍閥不願意交出軍隊時比較通行的做法。兩者正在膠著呢,漢靈帝駕崩了,大將軍何進掌了權。何進不過是個殺豬的,因為妹妹當了皇后,現在又是太后這才混上個大將軍,他原本就沒有什麼見識的。他深恨宦官,想一舉殲滅宦官,但是妹妹何太后又與宦官關係頗好,她取得今日的地位多賴宦官之力,就不同意哥哥何進殺宦官的想法。莽漢何進就採取了一個愚蠢的做法,召邊塞大將進京,給何太后施加壓力。這不,正好董卓不願意到幷州上任正在磨磨蹭蹭嗎,於是董卓就被何進招進京師。董卓突然接到了何進代皇帝頒佈的領兵進京的詔令,不僅大喜過望,三步並做一步,立刻率兵進京。殺幾個小宦官需要外兵勤王嗎?當然不需要,一個獄吏就足夠了,召外兵勤王是殺雞用牛刀而且後患無窮。不久何進就後悔了,連忙派人阻止董卓進京。然而,請神容易送神難,董卓說什麼也不走了,率軍駐紮在洛陽城二十里外的夕陽亭。此時如果大漢朝廷穩定,董卓也只能再灰溜溜的回去,然而變故發生了。何進要誅殺宦官本來應該快刀斬亂麻,現在他自己猶猶豫豫又搞出外兵勤王那麼大的動靜,宦官可受不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假傳何太后的命令把何進騙進皇宮給殺了。其實宦官本來不難除,只是我們這個殺豬的大將軍不下命令而已。如今何進死了,手下人再也沒有人攔著了,所以以袁紹人為首,大家拿起刀,帶著兵,一陣稀里嘩啦,就把宦官們給砍了。這樣其實也不好,因為宦官雖然壞的多,但也有好人,而且你如何區分宦官還是非宦官?況且一旦亂殺起來,難道不會走火?當然會走火,於是洛陽就亂了起來,趁機放火搶劫的,趁機報私仇的比比皆是。宦官為了活命,部分聰明的人就挾持著皇帝、嬪妃等逃出洛陽。且說董卓正在猶豫走還是留呢,猛然見到洛陽上空濃煙滾滾,知道朝廷發生了變故,立刻帶兵逼近洛陽城,在洛陽城外的北邙山遇到了逃難的皇帝。據說在北邙山下,漢朝皇帝劉辯見了董卓是嚇得瑟瑟發抖、哇哇大哭。董卓就有點輕視朝廷。大臣們以皇帝的威儀恐嚇董卓,讓董卓退兵。董卓反而怒斥眾大臣:“你們身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讓天子流落在外,而我日夜兼程三百多里前來救駕,反而讓我退兵,這是什麼道理?”就當日情況來看,董卓似乎更有道理,這樣皇帝眾大臣就被董卓裹挾著返回帝都洛陽。董卓進入迎駕隊伍,看到了陳留王劉協,問劉協洛陽兵變的經過,劉協竟然對答如流。董卓很高興,因為他知道劉協是董太后養大。既然何太后的兒子當了皇帝,殺豬的何進可以當大將軍管理天下,董太后的兒子如果當了皇帝,同姓的董卓自然也可以名正言順的管理天下了。董卓大小歷經百餘戰,其智慧自然不是京城那些酒囊飯袋可比,他深知軍事實力的重要性,而董卓入京帶的兵僅僅三千人,這些軍隊顯然太少,所以董卓就耍了個花槍,白天讓軍隊進城,晚上再讓軍隊偷偷出城,然後白天再進,就這樣大家也不知道董卓到底帶了多少人馬,一個個嚇得戰戰兢兢,只是感覺董卓帶了好多好多的人馬,幾天都進不完。一入京都,董卓第一件事情就收編了何進留下的兵馬,接著又引誘呂布殺了丁原,收編了丁原的部隊,這樣董卓才真正在軍事實力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名和實,董卓有了實力他就要名。首先他也天不下雨為理由罷免了司空劉弘,任命自己擔任司空。接著董卓就玩起了廢立的遊戲,可這是大事,董卓雖然有兵權,並非人人都服。例如袁紹。二人對話很有意思:袁紹:“廢立的事情恐怕大多數人不會同意。”董卓:“王八蛋。天下的事情不是決定與我嗎?我要幹,誰敢不同意?難道我的刀不鋒利嗎?”袁紹:“天下人,難道只有你有刀嗎?”。說完袁紹橫刀長揖而去。其他類似人多多,例如大學問家盧植同樣反對。廢立之路並不順利。九月份,董卓終於找到了充足的廢立的理由:何太后曾經毒殺董太后。這樣董卓終於廢劉辯而立劉協,劉協就是漢獻帝。於是董卓也就名正言順的做了相國,封郿侯,“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屁股決定腦袋,董卓做了帝國首領也想著做點正確的事情。九月末,董卓為陳蕃、竇武以及次年(169年)在“第二次黨錮”中被捕遇害的眾多黨人平反。黨錮是東漢末年的大事件,眾多的知識份子因為黨錮被宦官迫害。這是董卓在向士族階級或者說知識界拋橄欖枝。然而知識分子總是清高的,他們是瞧不起丘八出生的董卓的。董卓選拔大量名士(如:韓馥、劉岱、孔伷、張諮、孔融、應劭、張邈)擔任地方太守等要職,甚至不計前嫌,對厭惡自己而棄官而走的袁紹、王匡、鮑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這些人成了反董卓的主力軍。但董卓更多的是來自於本性的惡,說來自於本性是說董卓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惡。說來董卓主要有四大惡:第一惡:盜墓。例如漢靈帝,董卓趁給何太后下葬的機會把漢靈帝的陵墓給盜空,金銀財寶洗劫一盡。焚燒洛陽宮室,挖掘陵墓,盜竊財物。第二惡:搶劫。董卓不知約束軍隊,縱容軍隊到處搶劫富戶,搜刮財物,姦淫婦女。對於漢朝宮室董卓自然也不放過,該搜刮的搜刮,該強姦的強姦,公主、宮女類的自然不能倖免。除了這些明搶,還有暗搶,例如董卓讓司隸校尉劉囂抓捕所謂的“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為吏不清,為弟不順”之人,統統以死刑加沒收全部財產的方式懲辦。第三惡:濫殺。殺何太后、殺少帝劉辯,侍御史擾龍宗在拜見董卓時忘記解除佩劍就被活活打死。老百姓正在社祭呢,董卓軍隊過去一頓殺,男的殺死,把人頭拎回去冒領軍功,女人和財務搶回去作為家產。第四惡:亂貨董卓毀掉當時市場上通行的五銖錢,收集長安洛陽兩地的各種銅製品製成小錢來用。這種小錢非常粗糙,甚至沒有輪廓和文字。小錢換大錢,劣質錢換優質錢的結果就是對老百姓的另一種掠奪,結果就是市場紊亂,物價飛漲。 老百姓對董卓是恨之入骨,兒歌說: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意思是說董卓你這個王八蛋怎麼還不死呀? 首先關東各州郡政府官員推舉袁紹為盟主,共十一路兵馬討伐董卓。這十一路兵馬大多心思各異,沒有真正與董卓作戰的決心,不過是一群爭權奪利之人罷了。其中對董卓作戰比較堅決的是曹操和孫堅兩路。曹操當時實力還比較弱小,你別看後來曹操很厲害,是著名的軍事家,可任何人都有個成長期,曹操也是,在當時的軍事能力還沒有那麼強的,所以曹操很容易的被董卓部將徐榮擊敗。孫堅可以,他出身很低,做到今天的地位全靠打出來的,具有過硬的軍事實力和軍事能力,所以他一路披堅執銳,殺華雄,敗呂布,搞的董卓很狼狽,就想賄賂孫堅,可孫堅不吃這一套,董卓只得焚燒掉洛陽,帶兵逃到長安。本來這是聯軍乘勝追擊的好機會,可是就連孫堅依附的對象袁術都不支持孫堅,背後給孫堅掣肘,聯軍的攻勢也只能到此為止,剩下的就是內鬥了。到了長安,董卓一方面自立為太師,一方面修建了郿塢。郿塢是個城牆寬厚各七仗的城堡,裡面存放了董卓各處搜刮來的金銀財寶和糧食,按照董太師的說法:“夠享用一輩子的了。”這使我想起了小時候怕黑,會找個僅僅容身的小地方藏起來,董卓建郿塢顯示了他內心的卑弱。這樣朝廷的反抗力量就開始蠢蠢欲動。董卓沒有好的方法,只有他自己最擅長的一個方法就是亂殺。例如:某日,董卓去郿塢,公卿大臣為其送行,董卓設宴款待眾人,在宴席上將數百名誘降來的叛軍士兵虐殺,場面極其血腥,挖眼、斷足、割舌、鍋煮等等不一而足,宴會上的大臣一個個嚇得簌簌發抖。其實這隻能堅定大家團結一致立刻誅滅董卓的決心。以王允為代表的大臣施展了連環計(這個細節我們在呂布篇裡細說)誘降了呂布,在192年董卓參加前往未央殿參加慶祝皇帝有病痊癒的宴會的路上刺殺了董卓。董卓的死訊傳出後,長安百姓紛紛“歌舞於道”,傳說老百姓用董卓的肚臍當油燈,油燈好幾天都不滅。我之所以把董卓拿出來做傳,實在是因為董卓有著特殊的含義。董卓的所作所為與後面的五胡亂華的所作所為幾乎是完全一樣的:崇拜於中原文化和英雄之下及對一般民眾如豬狗般的對待。朱元璋曾經說過:“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確實如此,周邊少數民族對中原的文化和英雄有著特殊的敬畏,董卓之殘暴不仁前面敘述的很多,但是大家想到沒有,作為中原文化的代表士族董卓為黨錮平反,任用名士,例如蔡邕,一日一升官,三日三聲;例如他對皇莆嵩和張溫不同的待遇,這兩人都曾經是他的上級,皇甫嵩是真真實實打出來的,董卓對他就尊重,而張溫的官是買了的,董卓就一刀給喀嚓了。如果純粹從政治上考慮董卓應該殺皇甫嵩留張溫,畢竟留個弱者對自己威脅小些,他不這樣做體現了他內心的英雄情節。還比如有個司隸校尉趙謙,趙謙為人正直,把董卓非常喜歡的車師王侍子給殺了,這位侍子多次犯法,董卓非常生氣,但是一直很敬畏趙謙,而是把都官從事抓來殺害報復。這是董卓的一個特點也是少數民族都中原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另外一個就是不把人當人。其實孔孟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基因就是把人當人,所以孔子才主張有教無類,孟子才說民為貴。但是當時的少數民族卻不一樣,他們的文化很落後,很多還處於原始社會,殺人對他們來說與殺豬狗沒有多大的區別,這是董卓軍隊暴虐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後來的五胡也是這樣,中國北方大量的人被亂殺,千里白骨,到處荒蕪人煙。
所以董卓開啟的不僅僅是三國亂世,他還開啟了南北朝這前後四百年的亂世(189-589),直到隋文帝楊堅重新統一中國。只不過我們幸虧有了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英雄,使得五胡亂華這樣的亂世推遲了100年,但這終究要來的,因為中國傳統政治及傳統文化的弱點必然導致這種萬馬齊喑的局面,沒有這種外在的強有力的衝擊,這種文化就很難以自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