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扫墓,春分与清明之间的大事儿

离清明节还有一个节气的时间,基本上全国各地的祭祖、扫墓活动都在清明节前后。

我们这边的习俗是:新坟(就是上一年之内到春分前去世的),春分前三日祭拜、扫墓;旧坟第四日开始祭拜,一般不等到清明节就会陆续扫墓完毕。一般的话,我们这里一年当中只祭拜这一次,方言里称之为“上坟”。而这一次是全年当中最隆重的一次,其他一些节日只是祭祀一些水果之类的。相比较而言,我们这里在这件事情的花费上来说,属于比较节省的。


祭祖、扫墓,春分与清明之间的大事儿


追思逝去的亲人

我家每年祭拜的是我的爷爷奶奶。再往上老辈儿的祖坟,因原先的坟地被占搬迁至别处,由其中一位堂伯父家代为上坟了。

印象当中,18岁到外地读书之后就再也没有去上过坟。由于一直在外地,家里觉得叫我回来,路费不说多少,远远地折腾回来,也就为半个小时的事情不值得。况且也不缺我一个,所以也就不通知我。每次都是打电话才知道已经上过了。

其实,我是特别想去的。因为每年就一次,尽管爷爷在我还没出生就故去了,奶奶我大概还有些印象。但作为孙子,我还是希望能尽一点儿孝心。每次都事与愿违。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算是给赶上了。因离家不远,一大早,我们拎着七八袋祭品,拿着铁锹,步行去了坟地。

想想爷爷以前的事情(都是爸妈告诉我的),觉得他还是挺了不起的。听我爸说,我们家之前在村里虽不是最富裕的,但也要比其他人家过得好一些:过年还能吃上白馒头,包括上坟用的馒头也是白面的。

其他人家,有很多白面不够,实在没办法,里面掺杂些白玉米面。这些事情,也从我堂叔的嘴里听到过,所以大体上应该是可信的。


祭祖、扫墓,春分与清明之间的大事儿


祭祖、扫墓,春分与清明之间的大事儿


关于奶奶,我的印象还是有点深刻。因为小时候,眼馋院子里梨树上的梨,在梨还没有长大到可食用的情况下,被邻居小孩子怂恿一起来偷。恰巧,奶奶在屋里看到了,没有得手,还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偶尔想起这件事,总觉得那会儿,真的是傻的可以。

奶奶脾气不好,尤其爱跟我妈吵架。小时候,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奶奶就骂我妈。他们的婆媳关系还是有点僵,好在我妈并不计较这些。奶奶直到去世前不久,嘴上还骂着不让我妈伺候,她要去我大伯家。我妈说“你在一天我就伺候你一天!”,有时候想想,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明明很生气,可还是要伺候奶奶,那不是找气受吗?也许,终归是婆媳,总是解不开那相互纠缠。

没多久,奶奶就过世了。

大人的世界,那个时候的我们并不懂。总是一根筋,不是白就是黑,不是对就是错。我那时候甚至觉得奶奶不可理喻。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才发现,那段岁月,不过是每个人年老的时候都有可能经历的阶段。

一年当中,在这个时候,经常能听父母讲讲故去的人的事情:他们曾经的欢声笑语,他们曾经留下过的美好,以及不好的事情,比如:妯娌打架不说话,兄弟情仇等。

每每聊及这些,总是感慨万分。

如今的生活幸福绽放

现在生活条件好的多了,白面并不稀缺。吃不完,直接倒掉或者是喂猪喂狗,甚至宠物都不吃而要吃专门的宠物粮食。

祭祖、扫墓,春分与清明之间的大事儿


现在的人,几乎吃啥都不稀奇了。特别是小孩子,从小不是念叨着啃白面馒头了,而是牛奶面包来招呼。

日常生活应该注重节约,但还是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浪费,有无意的也有故意的。养成好的习惯,只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现在挣钱都是往外跑,不像以前:基本上就是守着农村的一亩三分地过活。

虽然人们生活富裕了,但要尽一点孝心,比如:上坟,就有些困难了。所以,现状就是:每年上坟的人不是老的老就是小的小。年轻人不是读书寄宿赶不上合适的时间,就是外出打工无法赶回来参加。

以前上坟的馒头,从坟头到家里,不等到家,一篮子馒头就没有了,现如今,一篮子的馒头,没有一个星期吃不完,好多也许基本上就不是吃掉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以前的人想也不敢想的。

祭品跟以前也是不一样了:以前能有个纸元宝就不错了;现在是路上跑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你想要啥有啥。

祭祖、扫墓,春分与清明之间的大事儿


相比以前的生活,我们更加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对待生活。

孝道需要延续

“百善孝为先”这是个很好的光荣传统,我们应该继承,更应该发扬。为了能够教育儿子,特意叮嘱他要早起,一起去参加这个仪式。虽然他还小,不懂得这是什么,但是希望他能亲身经历参与。不管他是好奇也好,奇怪也罢,我都希望他能够认真的参与这件事情。

祭祖、扫墓,春分与清明之间的大事儿


等他长大了,能够真正的去感受这个,去传承这个文化。

我们只是普通人,即使做不到大贤大能,也应该有所信仰。不要求能做的多么精致,做到就行。

我们身体力行,相信能够给我们的晚辈有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不用他们现在就理解。

等到他们为人父母的时候,就会知道,“孝”字怎么写,有多重,并正确的审视对待这件事情。

“孝”需要延续,从爷爷到爸爸再到儿子以至孙子。

祭祖、扫墓,春分与清明之间的大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