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英雄戚繼光 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

抗倭英雄戚繼光 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

戚繼光(1528—1587),字元敬,號南塘,山東登州(今蓬萊)人。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YX。

戚繼光幼時家境貧寒,但他很有個性,喜歡讀書,遍閱經史子集。他父親是一員武將,從小讓他習武,可謂文武雙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他的父親去世,17歲的戚繼光襲職任山東登州衛指揮僉(qiān)事。當時,倭寇不斷侵擾東南沿海地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戚繼光從軍時就寫詩立下志願:“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之後幾年,他憑藉自己的才能對管轄的衛所進行整頓,加強訓練,鞏固了山東海防,使倭寇不敢輕易來犯。

抗倭英雄戚繼光 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

1555年秋天,有豐富抗倭經驗的戚繼光調任浙江,負責防守倭寇出入頻繁的寧波、紹興、台州等地區。他發現當地的明軍缺乏訓練,戰鬥力差,與倭寇對陣時經常發生部伍潰散事件。為此,戚繼光親自到民風慓悍的義烏縣,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餘人,以宋代的“岳家軍”為榜樣,進行嚴格訓練,很快成就了一支英勇善戰、名聞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根據南方地區道路崎嶇多沼澤的地形以及倭寇善於設伏、好短兵相接的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隨時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還發明瞭“刺倭利器”狼筅(xiǎn)和戚氏軍刀。

1561年,數千倭寇大舉來襲,在臺州登陸。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出擊,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斃敵近6000人,史稱“台州大捷”,浙江的倭患基本平定。第二年,戚繼光奉命率部轉戰福建,進攻倭寇兩大據點——橫嶼和龍田。根據敵情,戚繼光排兵佈陣,先破橫嶼,再掃龍田,勢如破竹,斬殺倭寇數千人。之後,他又與名將俞大猷[yóu]聯手,剿平了廣東沿海的倭寇。至此,戚繼光統馭戚家軍,縱橫浙江、福建、廣東十多年,歷經百戰,終於驅逐了自洪武年間以來肆虐東南沿海近兩個世紀、成為民族心腹之患的外敵,實現了他從軍時的志願:為大明平定海疆,保沿海百姓平安。

1567年,朝廷調四十歲的戚繼光到北方的薊門一帶訓練兵卒,抵禦蒙古部族的襲擾,防守北方邊境。在此期間,戚繼光針對蒙古騎兵的特點,因地制宜,修建了金山嶺長處,構築創造性的空心敵臺,並寫下了優秀軍事理論著作《練兵實紀》。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屢次擊退來犯的北蠻,保障了北部邊疆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使明初以來一向不平靜的北方得以安居樂業。

抗倭英雄戚繼光 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

北京果雪兒中醫藥文化啟蒙幼兒園傳承中心,全家福系列。

萬曆十年(1582年),信任、賞識戚繼光的朝廷首輔張居正去世,駐守薊鎮16年的戚繼光受到排擠,一年後就被朝廷南調廣東戍守。1585年,遭人誣陷的戚繼光被罷免官職,孑然一身回到老家山東蓬萊,兩年後,在貧寒交迫中病逝,時年60歲。

戚繼光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著名的民族YX,後人稱他“經文緯武,謀勇雙全”,將他與孫武、韓信、岳飛相比。戚繼光一生南抗倭寇、北御北蠻,南征北戰,鞏固邊疆、海防,保衛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他還寫下了《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著名的軍事著作,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首都國學愛國專欄 張斌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