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投资定性22问!

点击头像,关注黄蓝道!

汤臣倍健投资定性22问!

截图来自网络

问题:

1.是不是好行业?

市场大,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属性:高毛利,周转,高费用,类似日化行业及医药行业,具备大化学行业基本属性,总体而言是一个好行业,好赛道。

2.行业风险如何?

行业比较敏感,其研发门槛低,品牌门槛高,高毛利率容易招蜂引蝶,众多不规范的公司进入,容易给行业带来偏负面影响。随着行业发展,行业未来大概率会是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的趋势。小公司没有规模效应无法承受高额费用而导致亏损风险,中期受行业发展红利,中小公司也都能吃一杯羹,长期看多数死掉,少数被并购。

3.行业特点如何?

行业品类繁多,产品各异,但是产品之间差异性不明显,多数是以产品错位获得各自的发展,暂时属于弱竞争状况。

将来随着行业继续发展,各个产品市场容量扩大,产品之间的竞争会慢慢变得激烈,从而导致问题2中判断的毛利率下滑。而行业的特点也注定了小公司无法支撑多产品发展,只有具有资金和品牌优势的公司才能支撑起多品牌多明星产品的战略。

一些公司可以靠单点突破,形成某个细分领域或者产品领域的优势,对标国内的养生堂维生素E。但是要成为巨头,必须有极强的品牌优势和品牌管理能力。另外这是品牌和渠道并重的行业,品牌上来,渠道跟不上,长期很难成功,有渠道,但是没品牌,也很难成功。强品牌和强渠道缺一不可。品牌的认可度需要很高,注定直销渠道不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其有对消费者的悖于心智占有。未来渠道的发展,还是向提升品牌形象,提升专业化程度的方向发展,以提升品牌认知度,因此以后的主流渠道还是在连锁母婴店、大型商超、药店、百货店、精品店,消费者对这些渠道的信任度与行业应该需要的认知度比较贴合,并以线下的品牌认知为导向线上。

4.膳食保健品作为舶来品,在国内会不会没有生命力?

这方面的理解不能等同于红酒,膳食保健品作为功效性营养素不存在文化适应性的问题,红酒在国内发展不如其在国外具有生命力是由于红酒更多的具有文化属性,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赋能,国内红酒在酒桌上干着喝,国外红酒在宴席上是小口喝,两个不同的动作,解释了红酒在国内为什么没有太大生命力,而膳食保健品不一样,美国人吃膳食保健品和中国人吃膳食保健品都一样,缺钙的就是为了补钙,以效果为导向。并且日本膳食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已经证实了行业生命力。

5.为什么国外没有很牛的膳食保健品企业?

自然之宝更是美股的大牛股,而在其他上市公司中确实没有很牛的企业,GNC开始在股市上很牛,后来因为没有跟上渠道变革,还是以专营店的形式经营,又以低毛利的产品吸引客户,导致在重资产模式下现金流出现了大问题,开始出现衰落。另外于其产品再丰富也很难涵盖膳食保健品中6万多种产品,因此GNC专营店导致店面产品受限,产品无法满足很多消费者需求,专营渠道慢慢失去优势。这只是很多人关注的GNC,其实只是有些公司没有上市

,比如安利这也说明了这个行业如果轻资产经营,完全是现金奶牛型企业,完全可以不用上市融资。

6.汤臣倍健有好多经营历史吗?

汤臣倍健自上市以来,业绩稳步走高,除16年因为战略调整致利润下滑外,上市9年收入均未出现负增长。总体看,公司历史经营数据还是很不错。

7.公司历史的经营能力情况怎么样?

公司历史常态下的ROE水平维持在15~20%之间,由于公司体量小,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公司的ROE水准,ROE没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ROE虽然有一些波动,但是人均创收能力逐年递增,从11年的人均创收79万,提升至18年的179万,人均创利能力由12年的24万提升到18年的42万,人均创收能力甚至超过头部白酒企业五粮液的152万,与洋河股份158万相当,人均创利能力与五粮液的50万只相差8万。相信随着行业红利继续释放,随着公司规模效应的持续体现,公司的人均盈利能力将超过除茅台之外的所有白酒公司。

8.公司护城河的关注点在哪些方面?

品牌力和渠道力。

9.公司品牌强度如何?

2018年汤臣倍健作为国内唯一一个膳食补充剂公司入选“BrandZ 2018年最具品牌价值企业100强”。品牌价值5.92亿美元,国内仅5家医药健康公司入选,分别为云南白药、同仁堂、东阿阿胶、华润三九和汤臣倍健,汤臣倍健为首次入选。汤臣倍健在行业内的心智份额都是明显提升的,品牌价值还将继续上行。

10.公司渠道能力如何?

公司在以直销渠道为主流的市场竞争中结合国情,开辟以药店渠道为切入点,开启公司快速增长,从这方面看公司对渠道的洞察能力很强,公司较早介入线上渠道,充分抓住线上发展渠道机会,在近年的线上业务发展中,业绩可圈可点。公司抓粉能力也很强,从粉丝数量增长幅度看,均能体现公司品牌力及渠道能力的强大。

汤臣倍健投资定性22问!

截图来自网络

11.公司企业文化如何?

公司年轻人占比较大,相对来说公司企业比较年轻化,富有朝气和活力,从个人关注其抖音内容看,很少有专门宣传公司产品或者品牌的视频,更多的是员工自我表达的一些小视频。感觉这种公司文化还是很不错的,不拘泥。公司所处大区域在珠海,处于中国思想最前沿地带。个人喜欢这种年轻化、注重个人表现的企业文化,并且公司注重消费者教育和培育,也能看出公司对行业的负责态度,公司每年都在官网发布国人健康报告,这些方面都反映出行业标杆的气质和担当,这方面有点像多年前中国平安的气质。

12.公司管理层如何?

公司管理层深耕保健品行业多年,对国内保健品行业认知很深,坚决诚信文化、坚守产品质量,从原料进口及不信任物美价廉等经营思路看,公司管理层思路清晰。但是关于公司一把手的业内报道很少,管理层比较低调,很少直接对外发言。

13.公司团队执行力如何?

公司执行力优秀,渠道的拓展速度很快,从最近的几例公告来看,也是动作快,执行强。

14.公司有没有好的产品力?

产品是一切经营的基础,公司产品标准高,并采用透明工厂加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度,公司在发展中也遇到过产品的一些问题,但公司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我,公司产品力持续提升。比如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厂基地的软胶囊生产线率先通过BRC全球食品技术标准(BRC Food Technical Standard)认证,获得通知审核的最高等级:A级。BRC认证是继ISO9001,ISO22000,CNAS实验室认可后又一权威认证,标志着汤臣倍健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已达到全球顶级水平,取得了出口欧盟的通行证。

15.公司管理层有没有不良历史?

无。

16.公司有没有增发历史?

公司在14年有过定向增发,主要用于产能扩建、信息化建设及品牌建设,其中5.5亿元用于18年支付对LSG收购,19年二次增发完成对LSG的100%收购。

两次增发对于公司来说是迅速发展,占得发展先机,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减分项,摊薄每股收益。

17公司是否注重股东回报?

公司常年分红比例在70%以上,最低分红比例出现在12年为47%,公司注重股东回报,并且是现金奶牛公司(公司如果不增发也能完成自身造血发展)

18.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

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合生元,公司和其SWISSE品牌之间由于主产品错位,基本没有过多的竞争关系,而SWISSE品牌主要是线上布局,线下并没有找到很好的渠道布局放量,因此暂时SWISSE的竞争优势还无法和汤臣倍健比拟。而合生元的益生菌由于占据了母婴店及大型超市等渠道,对汤臣倍健同产品构成了竞争压力,这应该也是市场担心LSG能否在国内胜出的原因,不过LSG后期重点的布局渠道应该是药店,因此和合生元益生菌的渠道并不会有过于直接的竞争。这方面需要边走边看。另外直销渠道的一些品牌虽然市场份额大,但是其品牌心智份额在迅速丢失,因此本质上那些品牌都不是汤臣倍健的主要竞争对手。

随着哈药收购GNC,开始在国内布局专营店渠道,这个对于汤臣倍健来说后期将是一个直接竞争对手,不过专营店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方面也需要继续观察。

19.中美贸易战对公司产品成本端是否会有重大影响?

公司主产品蛋白粉采用新西兰乳清蛋白和非转基因大豆,并非进口美国,因此贸易战对公司蛋白粉成本端没有影响,但是有些非核心产品原料有进口美国的,但是占比小,因此对公司成本端影响甚微,并且公司产品议价能力较强,进口国家较多,因此毛利率基本不受贸易战影响,毛利率下滑主要还是受LSG较低毛利率的影响。

20.公司发展战略是怎么样的?

公司内生性发展和外延式发展并重,蛋白粉及健力多产品已经很成功,健力多为内生性品牌,是公司第二个成功的大单品,因此关注公司健视佳的发展状况,如果第三个超级大单品能在3~5年内培育成功,那说明公司的内生性大单品的发展模式有很强的复制能力。公司并购式发展暂时没有成功案例,如果LSG能够发展成功,将为公司以后带来更多的增长空间。不管是健视佳还是LSG哪个成功,都将进一步打开公司的估值。

汤臣倍健投资定性22问!

截图来自网络

21.公司有没有成为未来行业巨头的潜力?

公司运作产品平台化,多品牌化,汤臣倍健主品牌有很强知名度、健力多有较强知名度,运动品牌健乐多也已有一定影响力。长远看,公司具有发展成为行业巨头的潜力,能不能实现,还需要看公司在未来经营中是否会出现重大错误。当下看,公司护城河是越挖越宽的。

22.疫情对公司的影响?

疫情短期对公司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公司不少产品都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因此反而在疫情中收益,因此相对于不少其他消费品,公司又是影响较小的那个。公司公告一季度业绩增长0~20%。疫情长期加深了消费者对健康的认知概念,对公司发展是有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