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橘井泉香、香油塗鼻到戰“疫”主力軍——瘟疫面前,中醫從來都很“硬核”​


據中國中醫研究院編輯出版的《中國疫病史鑑》,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瘟疫。中醫藥與各種瘟疫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對決,在有限的地域和時間內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西班牙大流感、歐洲黑死病大流行、全球鼠疫蔓延那樣,一次瘟疫就造成數千萬人死亡的悲劇。

中醫多次利劍出鞘

中國本來也是一個瘟疫多發的國家。據史書記載,從公元7世紀至20世紀,共發生過700多次規模較大的瘟疫流行。過去,中醫在抗擊瘟疫的鬥爭史上做出了卓越貢獻。今天,中醫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戰役上再次利劍出鞘,衝鋒陷陣,已經捷報頻傳。

東漢末年是我國瘟疫流行的高峰期,名醫張仲景總結前人的經驗,結合當時的具體情況,寫成世界上第一部傳染病專著《傷寒論》。書中的方藥沿用至今,療效卓著,其中靈活多變的辨證施治的方法,還奠定了中醫臨床實踐的基礎。金元明清是我國瘟疫暴發流行的第二個高峰期,也造就出一大批傑出的防治瘟疫的中醫學家。

1956年,石家莊暴發了流行性乙型腦炎,西醫控制不住,疫情越來越重。不得已,周恩來總理請名中醫蒲輔周把脈開方。蒲輔周結合運氣學說,根據石家莊久晴無雨(屬暑溫)的氣候情況,清熱解毒養陰,運用白虎湯,大見奇效,治癒率高達90%以上,拯救了上萬人的生命。1957年,北京也開始流行乙型腦炎。蒲輔週考慮到北京多年陰雨連綿,溼熱交蒸,屬溼溫(不同於暑溫),改用白虎加蒼朮湯、杏仁滑石湯、三仁湯等中藥方劑化裁,以芳香化溼和通陽利溼的中醫思路進行治療,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在瘟疫防治方面,古人其實總結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好比“橘井泉香”那樣,一碗井水,一片橘葉,看似簡單,實則有效。中醫自古就認為艾條燃燒的煙,有闢除各種穢氣和疫病邪氣的功效。現代研究證明,艾煙有防病、預防瘟疫的作用,因為艾煙對引起不同傳染性、流行性疾病的多種致病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而在非典期間就有醫學專家提出,運用艾條燃燒的煙進行空氣消毒預防,也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隨著新冠疫情的暴發,一條防疫古秘方在網絡上廣為流傳。該秘方稱出門前在鼻孔塗香油,輕捏幾下,可阻斷一切病毒傳染。美國一位食品專業的博士馬上聲稱,“鼻孔裡滴香油阻止不了病毒進入人體,而且有把香油吸入肺裡的危險”。據此,國內一些媒體也證實這是一則網絡謠言。


“香油塗鼻”的古方,在清代著名醫學家趙學敏的《串雅外編》和明代龔廷賢的《萬病回春》裡都有記載。“香油塗鼻孔亦妙,然後入病假行動從容”。古人的這個方法有兩個要點,一是入病家時塗在鼻腔,二是看完病人後要做一個紙捻,探入鼻腔,好打個噴嚏。我分析這個方法,香油的作用一是可以短時間起到物理防護的作用,隔絕病毒與鼻腔黏膜的接觸以避免感染;二是鼻腔乾燥,病邪就會長驅直入導致感染,香油可起到滋潤的作用。所以,這個方法有預防保健作用,但若要說它能預防冠狀病毒的侵襲,也許言過其實。

我無意為這則防疫秘方正名,在此只想客觀地說點中醫智慧。中醫很多簡便實用的方法對預防疾病、預防瘟疫是有效的,而且中醫不僅能預防疾病,更能救患者於危難,對急性病、重症病也有很好的效果。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低估中醫的智慧。

中醫能當戰“疫”主力軍

新冠病毒肺炎肆虐之際,我們看到全國人民已經行動起來,其中也有很多中醫名家的身影,為防疫貢獻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就這次防疫的情況,我作為一名中醫,也想談談自己的思考。

No.1中醫不僅是戰“疫”主力軍,更是護佑健康的主力軍

早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中醫就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中醫泰斗鄧鐵濤領銜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用中醫辦法治療非典,收治非典病人73例,全部治癒,零死亡、零感染、零轉院、零後遺症。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成員馬奎爾2003年4月7日在廣東省實地考察時由衷地讚歎:“中醫治療非典型肺炎的效果非常神奇!”

當武漢的疫情被確定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時,西醫專家組表示對付這種新型病毒,尚沒有特效藥物和疫苗,民眾一片恐慌。而每當中醫要積極參與重大疫情防治時,總會遭遇一些打壓或是詆譭。這次,我欣喜地看到,國務院會議明確了中醫藥參與防治的決策,隨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中醫藥專家親赴武漢,參加中醫防治方案的制定,與全國各地專家並肩作戰。

No.2治療疫病,別再讓病毒牽著我們的鼻子走

一說病毒,很多人就想到對抗和滅殺,用大量抗生素或是激素,沒有特效藥對抗就會驚慌失措。一些中醫,也是見病毒就判定為炎症,只會消炎抗病毒,大量使用清熱解毒藥,始終讓病毒牽著鼻子走。

西醫很快明確認識到,此次疫情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但沒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如要研製出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製劑,需假以時日。而中醫對該病的認識則有所不同,中醫雖然也關注病原(病因),但這個病原的獲取並不需要假以時日,通過辨識患者的臨床證候便可即時獲得。這亦中醫的重要特徵之一,辨證求因,審因論,結合整體觀念,辨證用藥。中醫的思維和方法可以立竿見影,古人已經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拿來就可以用上。

中醫防疫的五點建議


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開展了積極防控。各項防控措施現在看來做得都很到位,這裡再從中醫的角度提幾點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No.1不要亂服藥物

瘟疫一來,大家都很恐慌,都知道對抗病毒要提高免疫力,很多人就開始亂吃藥了。人參、黃芪、鹿茸、阿膠、冬蟲夏草……有人還把雙黃連、板藍根等清熱解毒的中藥“捧紅”了。其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進補,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清熱。讓虛寒體質的人吃清熱解毒的藥,就是雪上加霜。沒有病,不要亂吃藥。

最近網絡上出現很多預防瘟疫的中藥方劑,有泡茶飲,有煎湯劑,有食療方;有國醫大師的,有養生專家的,還有臨床醫生的。弄得大家不知道用哪個好。預防瘟疫,我們必須根據地域氣候特點、人群體質特點,最好每個省區都參考自己所在中醫藥管理局發的中醫預防方劑。對個人來說,最好找專業中醫師根據自己的體質辨證開方,切不可從網上抄下來自行配藥。

No.2“固好肺,養好胃”是關鍵

新冠肺炎以“發燒、乏力、乾咳”為主症,很多病患都是脾胃寒溼很重,都是素有脾胃疾患的人。中醫認為,“肺為嬌髒,主氣司呼吸,肺主皮毛,肺喜潤勿燥”,外邪最易侵襲。“固肺氣”,首先是穿好衣服,防寒保暖;其次注意潤肺。如何讓肺潤而不燥?那一定要戒菸限酒,如果屋子裡暖氣太熱,多注意通風換氣和加溼。

從內而言,就是飲食有節,葷素搭配,營養合理,儘量不吃生冷的東西,不暴飲暴食。可以適當喝水,每次只喝一點,這樣既保持了口腔咽喉的溼潤,又防患過飲傷胃。建議在家熬點雪梨冰糖湯、百合銀耳枸杞湯,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潤肺養胃作用。

No.3管好上下兩個“口”

中醫在古代已經認識到“戾氣”由口鼻入,也就是肺系疾病多由呼吸道感染。這次疫情,讓大家都知道戴口罩防護的重要作用。這裡要說的兩個“口”,一是指呼吸、吃飯的這個口,防止病從口入。另一個“口”大家很容易忽視,就是下口肛門。如何管好下口呢?就是要保證大便通暢,不便秘,不腹瀉。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尤其老慢支和肺氣腫、肺心病的患者,多有便秘隱痛,甚至有些老年人總是在如廁大便時暈倒。可見下口與肺健康關係密切。疫情時期,尤其要注意到,傳染病不僅可以通過口鼻吸入,還可能通過糞便傳播,所以飯前便後要認真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及家居廚房廁所衛生。

No.4改變居住環境

食物放在陰暗潮溼的地方就會發黴,放在通風的地方就不容易腐爛,大家都知道,這是因為細菌、病毒只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繁殖和滋生。那麼,請大家改變居住環境,除了經常開窗通風換氣,建議最好用艾葉或艾條燻蒸屋子,或者佩戴香囊、香水,或用風油精等噴灑屋子,或在家裡點個檀香等,都是簡單而實用的辦法。

No.5心情愉悅

心情好是預防疾病的良藥,其實還是預防瘟疫的靈丹妙藥,尤其是肺系疾病。為什麼這樣說呢?中醫五行理論認為肺屬金,要想肺的功能好,就要脾胃好,不生溼生痰,不憂思過度,肺氣通暢,不生病。如果一個人悲悲慼慼,憂愁焦慮,就容易生病;若能高高興興,積極樂觀,充滿信心,那一定會“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做到百毒不侵,一個冠狀病毒又能奈何呢?


文:中醫學博士、西安宏晟堂中醫藥研究院院長 李宏

審核:吳衛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