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論語易解」7.18“子所雅言”

【原文】

7.18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譯文】

孔子平常所說的有哪些呢?頌《詩》、讀《書》和守《禮》,都是他平常所說的。

【譯文】

(1)《朱注》:“雅,常也。執,守也。《詩》以理情性,《書》以道政事,禮以謹節文,皆切於日用之實,故常言之。禮獨言執者,以人所執守而言,非徒誦說而已也。程子曰:‘孔子雅素之言,止於如此。若性與天道,則有不可得而聞者,要在默而識之也。’謝氏曰:‘此因學《易》之語而類記之。’”

(2)《大義》:“雅,常也。《詩》以養性情,而歸本於端風化;《書》以道政事,而歸本於敬天命;《禮》言執者,所以範圍視、聽、言、動而歸本於尊德性、道問學。此聖門之家法,由本返約,實基於此。”

【解讀】

孔安國等人以“雅言”為“正言”,劉寶楠所謂“夫子生長於魯不能不魯語,惟頌《詩》、讀《書》、執《禮》,必正言其音”者也,所以楊伯峻直接將之譯為“普通話”。唐文治對此批評說:“蓋頌《詩》、讀《書》,猶可雲正讀其音;若執《禮》,則道在力行,何所謂正讀乎?”(《論語大義》)說得有理。故此處不採此說,而採程子和朱子之說,即將其解為“雅素之言”。此誠如康有為所說:“蓋《易》與《春秋》為孔子晚暮所作,《詩》《書》《禮》則早年所定,故《易》與《春秋》晚歲擇人而傳,《詩》《書》《禮》則早年以教弟子者。然《詩》《書》《禮》皆為撥亂而作,若天人之精微,則在《易》與《春秋》。”(《論語注》)以此解釋“雅言”,並和上章孔子講“五十以學《易》”對比,似覺文理通順。關於“性與天道”的討論,請參見5.13。


《論語易解》作者,孫福萬教授,1964年生於山東省臨清市,現為國家開放大學教授,中國成人教育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1986年山東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哲學、教育學及遠程教育研究及教學工作,曾在英國、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國的多所大學或機構訪問或學習,並在本校負責哲學引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管理學、教育學等課程教學。著有《遠程教育哲學導論》、《敝帚集》,《遠程教育百詞辨析》、《遠程教育概論》和學術論文多篇。

「特稿」「論語易解」7.18“子所雅言”

孫·教授的《論語易解》是他潛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讀《論語》,是一部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以《易》解《語》,以《語》證《易》的學術性著作。書中提出了諸多新見解和新認識,對於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書的重點在於對《論語》的解讀部分,書中大量彙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對於研究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學術性參考資料。同時,對《周易》和《論語》的愛好者來說,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讀物。好,我就說到這,隆重向您推薦孫福萬教授的《論語易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