鯪魚苗種規模化培育關鍵技術

鯪魚苗種規模化培育關鍵技術

本場以鯪魚苗作為刀鱭的主要餌料魚來源,魚苗需求量很大,放養密度較高,出魚規格較小。發花時間為每年的4-8月,以5-7月為高峰期。高溫期一般以麥鯪魚苗為主,經過15~25天精心培育,魚苗可由30萬~40萬尾/千克的規格生長至1萬~2萬尾/千克的規格,低溫期時間稍延長。針對鯪魚苗培育較為重要的發魚花環節,總結出一套較完善、有效的苗種培育技術。[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一、池塘準備

選擇東西走向、避風向陽、水源較好、進排水方便的池塘,水面 3~15 畝為宜,水深 1~1.5米,每3~5畝水面配1臺超級葉輪增氧機,餵食區域每4~6米配套微孔增氧盤1個。

二、清塘

1.曬塘、凍塘

有條件的儘可能曬塘一段時間,讓底泥乾裂,充分氧化;如在冬季,還可抽乾池水,翻曬、冷凍,有效提高殺滅有害生物的效果。

2.清野

新塘宜採用茶籽餅,肥塘、螺多的塘口,需要殺螺可採用氯硝柳胺,只殺野雜魚的話可用茶籽餅或生石灰等藥物。

3.消毒

對於塘底淤泥較厚的池塘應先清淤和消毒,可選擇用漂白粉10~20千克/畝殺死塘底病原菌。使用消毒劑後,應使用生物製劑或硫代硫酸鈉解毒。嚴格把握消毒時間,並與培水、放苗時間銜接好。

4.鹼化

生石灰幹法清塘:進水 10~20釐米,在池塘四周和中間均勻挖幾個小洞,將生石灰加水溶解,並趁熱向周圍均勻潑灑,生石灰用量100~150千克/畝;最好次日再用鐵耙翻動底泥使石灰漿與底泥充分混合,這樣不僅能夠殺死野雜魚、敵害生物和各種病原體,還能使底泥的休眠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發,加快浮游生物的繁殖和增加水體中鈣離子含量鹼化土壤,有利於餌料魚的健康生長。

正確的清塘順序:先殺(殺死野雜魚和螺)、後消(消毒)、再鹼化(生石灰)。

三、池塘解毒

養殖水體解毒一般在放苗前1天進行。

魚苗對毒性物質特別敏感,因此水體解毒很有必要。解毒要有針對性。

菊酯類(如滅掃利):使用強氧化性藥物解毒,可以考慮過硫酸氫鉀和高鐵酸鹽;重金屬和藻毒素:使用多元有機酸解毒;鹵素類(如漂白粉和強氯精):使用硫代硫酸鈉(大蘇打)解毒。

四、培水

鯪魚屬雜食性偏植食性,前期主要以水體中的微生物(尤其是藻類)為食,因此,為了保證魚苗能夠很好地攝食,提高魚苗成活率,需要培育良好藻相的水質。

1.進水

一般一次性進水0.6~0.8米,進水時必須用80目篩網過濾,防止各種敵害生物進入。建議首選進老水(如隔壁養魚池的老水),因為老水一般比較穩定,水質指標相對正常,溫度相對較高,這在早期發魚花就顯得尤為關鍵。老水新用可以做到水質不老有活力,放苗後緩慢加水到1.2米左右,起到增氧、活水、防氣泡病的作用。

2.驗水

放苗前檢驗水質,對於pH過高的池塘,輕微的可用“發酵乳酸菌+腐植酸鈉”處理,嚴重的可考慮殺藻或使用降鹼藥;對於氨氮過高的池塘,在前期3-4月特別常見,原因也較多,處理難度比較大,需要針對性地處理;對於亞硝酸鹽過高的池塘用“硝化細菌”即可。

3.培水

(1)對於塘底淤泥多,高溫晴天的情況:建議解毒穩水,可用“有機酸+腐植酸鈉”,因為一般進水後水質會快速肥起來,無需另行肥水。

(2)對於新塘,塘底淤泥少的池塘:建議使用茶籽餅清塘,順便肥水,或者使用發酵後的有機肥,配合一些全價無機肥加藻種使用。有機肥最好經過發酵處理,不能直接放塘;無機肥要營養全面,單一營養的無機肥培出的水質不穩定;藻種以小球藻和硅藻為佳。

此外,還有一個傳統的好方式是堆青草堆培水,穩水作用極佳,不僅水質清爽,還能培養各種微生物如輪蟲和枝角類,供魚苗攝食,減少餌料投餵,也能極大地減少氣泡病的發生和危害。關於堆青草堆肥水的幾點要求:第一,草要青,不能是枯草;第二,選擇的草儘量是長條形的,短草效果稍差;第三,要捆成一捆放入池塘,不然會在池塘中到處飄散,不利於管理;第四,定期翻一翻草堆;第五,腐爛後要及時撈出和更換。


鯪魚苗種規模化培育關鍵技術


鯪魚苗種規模化培育關鍵技術


五、放苗技術

1.密度

一般200萬~500萬尾/畝,前期密度低,後期密度高,存塘量大時必須及時分塘。

2.選苗

早期的苗因為魚卵不夠成熟,魚苗質量較差,須慎重考慮;同時,嫩苗實際數量多但成活率低、老苗實際數量少但成活率相對較高,各有優劣。

3.放苗

放苗時環境變化大,應激強烈,應妥善處理。

(1)提供舒適的運輸環境:充氧氣運輸,路途遙遠應使用氧氣袋,有條件最好直接在車上使用多糖、多維增強體質防應激。

(2)試苗:放苗前拿一些魚苗試水,在池塘固定一個密網兜,把苗放在水下30~50釐米深處(有條件最好在上、中、下層均試水),不要裝水到陰涼處試苗(這種方法只能試出水體是否有毒性,並不知道魚苗是否能夠適應水體變化帶來的應激等)。如果是高溫期水綠的水質,一定要試一試魚苗對鹼性的抗應激能力。有條件的最好在試苗3、6、12小時鏡檢魚苗腸道飽滿情況,主要看魚苗有沒有攝食,飽滿為好,如果腸道積水說明魚花沒有攝食,需要處理後再放苗,比如重新培養輪蟲等微生物。

(3)防應激:不建議高溫放苗,因為高溫期池塘水溫一般會比苗場水溫高,溫差易造成應激,因此即使要在高溫期放苗,最好也在早晚放。另外,避免寒潮、大風、大雨放苗;池塘水質儘量保持跟苗場水質相近;最好在放苗前0.5~1.0小時使用多糖和多維、魚用Vc等全池潑灑防應激,讓魚苗快速適應新環境,同時有充足的能量維持其生存,很多魚苗都是在前期因體質差、抗病能力差而死亡。

六、投餵

鯪魚苗前期主要以水中的微生物如藻類和輪蟲為食,因此池塘培水是關鍵。對於比較瘦的水質,放苗後投餵一些開口料或者提早喂料很有必要,否則魚苗生長慢甚至餓死,這種苗如果遇到劇烈的天氣和水體變化很容易死亡。開口料不要求蛋白質有多高,但一定要吸收利用率高,達到補充能量、增強體質的目的就好,如第2~4天投餵專門的開口飼料、破壁酵母、多糖等。水質較肥的水體中藻相較好,不急著投餵,3天后開始攝食水體中的輪蟲,此時再配合喂“超微配合料”,其水溶性及吸收利用率較好,且蛋白質也較高。生產中偏向專用配合飼料或用“酵母+乳酸菌+花生麩”發酵後投餵。5天后魚苗可以攝食枝角類,此時可以配合喂專門的魚花開口料,並開始定點於微孔增氧處投餵。

投餵時間方面,高溫晴天選擇 8:00-9:00、17:00-18:00;低溫陰天選擇10:00-11:00、15:00-16:00。投餵時將飼料泡水沿邊 2 米均勻投餵,投餵量根據池塘水質和天氣情況確定,一般每2~3天適量增加投餵量;水肥、天氣差少喂,反之亦然。

對於低溫期、持續陰雨天、魚苗攝食差、生長慢的問題,也是導致前期發魚花難成功的一個很大原因。事實上,抵禦寒冷最好的方式除了加溫就是能量,而補充能量最好的辦法就是魚花通過攝食代謝產生能量,所以保證魚苗攝食才是根本,其次才是人為補充如糖水、多糖和多維或溶水性好的高能量飼料(一般冬季料為高能量飼料或者增用抗應激調水生物製劑),這樣可以有效保證魚苗擁有足夠的能量和較好的體質,應對惡劣環境,從而可以有效提高魚苗成活率。

七、管理

1.防天敵

天敵對魚苗的影響很大,尤其是蝌蚪、水生昆蟲等,不得不防。在池塘周邊圍網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有些還在池塘裡面也圍一個小網,魚苗暫養幾天再放入池塘,效果很好。另外,對於各種水生昆蟲多的池塘放苗前一天先殺蟲,放苗後可以使用燈光誘捕,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天敵對魚苗的影響。

2.溶氧

魚苗一般很少缺氧,但不代表不會缺氧,同時增氧機不僅用來增氧,還可以用於曝氣和活水,這對於發魚花很關鍵,建議葉輪式增氧機+微孔增氧配合效果較好,可有效調水,防止氣泡病。放苗前1天及放苗後第1、2天24小時開啟增氧機。一般情況下,13:00-15:00開葉輪式增氧機,其他時間24小時微孔增氧。如遇雷暴雨天或連續陰雨天要延長增氧時間,避開暴雨,過後再開1~2小時。

3.看天氣

不要在晴天高溫時放苗,陰雨天多增氧,持續晴天下午注意防治氣泡病,下午一定要在下風口巡塘觀察。持續陰雨天魚苗進食少、體質差、抗寒抗病能力弱,需要額外補充能量增強體質來保苗。持續陰雨天后突然放晴就更要注意,此時氣泡病暴發導致魚苗大面積死亡非常常見,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做相應處理。

4.看水色

每天檢查水質,看藻相變化,及時採取應對措施。①藍藻暴發:如果以微囊藻為主,建議用芽孢桿菌+EM菌+腐植酸鈉;如果以顫藻和螺旋藻為主,處理難度大,建議多解毒、少量多次氧化底改。②水發紅,“水蛛”多:有時在放苗後幾天出現該情況,會引起魚苗浮頭缺氧,輕微時通過停料、增氧一般 2~3 天就好;嚴重時要殺水蛛,但因為魚苗較小,常見的殺水蛛藥物多為菊酯類,在魚苗期使用很不安全,要慎重,不然魚苗很可能因為缺氧而大面積死亡。③亞硝酸鹽偏高:部分池塘在放苗10~15天會存在亞硝酸鹽偏高的現象,一般維持5天左右後又降低,主要是水體中的菌相和藻相不平衡導致,關鍵看魚有無中毒症狀,是否出現靠邊、死亡。

5.看苗情

放苗後1小時之內看看魚苗是否全部散開;水濃綠的池塘就要多注意天氣,如果大晴天,下午就要多看看魚苗是否患氣泡病,及時發現、及時防治,減少損失;放苗後8~15天注意寄生蟲病,主要症狀為魚苗黑身、瘦身、靠邊、亂竄、扎堆或離群獨遊,如發現這些症狀需要及時檢測處理。

6.分批次

培育期間,應根據刀鱭的不同規格和對餌料魚的需求量,分批次、按計劃、定塘口,培育不同規格的餌料魚,從而滿足刀鱭的攝食供給。餌料魚的規格過大、過小都是不可取的。

7.捕撈

一般鯪魚苗種培育12~15天,即可根據其規格捕撈疏稀,為刀鱭按時、定量、提供適口的餌料魚。開始捕撈時,可在捕撈前半小時於投餵點用少量餌料誘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