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茅臺文化對接地域文化的價值意義

文化是很重的一個詞,不論對於民族社會和國家,亦或是思想學問和人們的心靈。但一個民族,如果喪盡了文化和文化的遞續,即使只是暫時,也會淪入國將不國、民將不民的境地,民族將在這個世界上徹底消亡,且永世不可復醒。

試論茅臺文化對接地域文化的價值意義

世界上有且只有中國,將文化的脈絡梳理得如此明晰,文化的延續如此完整,文明的基因如此堅固。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基沒有動搖,基本表現為文字的沿衍、倫理的尊崇、文明的承襲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無裂斷焉。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也經歷了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多次融合、借用、催化和煥發的過程,正因如此,中華文明之花才得以更加絢爛、恆久、博大、輝煌。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世界文化也為中華文化注入了鮮活的營養血液,中華文化也向世界文化奉獻了光彩奪目的一頁篇章。

文化的開放交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中華文化發展史告訴我們,我們的文化發展也經歷了從簡單到繁榮、從低層到高端的進步過程,這得益於民族融合、思想對撞、價值對接、宗教影響的直接間接作用。

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視傳統文化為至上思想和高尚行為的羅盤,唯其馬首是瞻,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依賴甚至甚於他國人民對於宗教的依賴,特別是以“周孔教化”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已成為國人與生俱來且抱定終生的價值體系。

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以道德代宗教”觀點,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觀點,都是以儒家思想提倡的仁禮忠恕為出發點,同時兼以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觀點,建立了以“真善美”為核心的符合中國文明體系和道德觀念的國民價值體系。

文化一般都是原產地文化,它一般都是基於特定地域和特定人群的條件下依照歷史傳統發展起來的特定地域文化。

文化的特性中至少有一種是它的“開放性”或“包容性”,這種“拿來主義”的特性使得文化的發展進入更廣闊領域,也會贏得更多民眾的崇信和敬習,這種文化又在更大規模和更高程度上進行了傳播和推演,文化的生命價值顯得更加厚實、持久、高矗。

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一文中講“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湯一介先生講,把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文化作為“他者”來關照我們自己的文化,才可以促使我們的文化更新。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階段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前人開闢的中外交流的道路。

茅臺文化對接地域文化的形式內容

茅臺作為舉國公知、舉世聞名的一個酒類品牌,其身上已經賦予了很多立體價值和人文化色彩。茅臺不但是酒品消費傾向的風向標,也是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風向標。更是國民追求優質健康指標的風向標。

可以講,茅臺作為一個走向國際舞臺的品牌,在新時代賦能新價值不但非常必要、非常重要,而是迫在眉睫、時不我待。在茅臺原有品牌價值基礎上,增加地域文化和傳統歷史文化的內容,應是其新賦能、新探索的建設“文化茅臺”的重要課題之一。

1、茅臺文化對接地域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茅臺文化本身是地域文化、歷史文化、酒文化、釀造文化、人文民俗文化等的綜合體。茅臺原產地地域文化是形成茅臺文化的充分條件。但茅臺文化想進一步壯大和繁榮,必須融合和吸收其他地域文化的營養和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可以講,地域文化雖然承載著當地特點的歷史沿革、民俗風情、倫理標準、禮儀道德、審美情趣、人文價值等,但又可以講地域文化是完全可以走向更廣闊領域且能被更多大眾認同的文化體系,因為在人們心中,真善美的標準是具備一定共性的。

陝北民調《信天游》高亢蒼涼,大開大合,歌詞直白坦蕩,即使生活在柳綠花紅、煙雨江南的人們,也會帶著欣賞崇敬的心而對此留戀不已,即使曲子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照樣征服了金髮碧眼的西洋觀眾的心。

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瓶茅臺的驚天一碎、酒香四溢,霎時征服了他們的嗅覺和味蕾,俘獲了世界各地參觀者的心。美具世界性,善良是任何一個民族和宗教社團的核心理念。

茅臺經過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茅臺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使得茅臺在贏得廣闊市場的同時,也建立起了以茅臺原產地地域文化、醬香傳統文化、獨特工藝文化、紅色愛國文化、自然健康文化為核心的文化體系,已然在廣大民眾心中打下了較深的烙印。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迅速推進和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茅臺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價值會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揚,也會有越來越多、越來越優秀的文化內容和人文價值觀融入到茅臺的文化中去,使得茅臺酒和茅臺文化如雙星閃爍,齊頭並進,共同演繹“文化茅臺”品牌新時代的輝煌壯大。

2、茅臺文化對接地域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市場競爭,歸根結底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帶來的新的生活理念和觀念,影響了人們的品牌依賴和生活喜好。文化甚至不需要售賣,它本身就是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

茅臺集團從“五大核心競爭力”到“十企戰略”和“十大文化”的挖掘傳播,推進了茅臺從賣酒到賣文化轉變,推動了茅臺釀造高品位生活、茅臺民族精品的品牌核心理念的提升,實現了茅臺從賣酒向賣文化的偉大轉變。

茅臺的文化之旅證明,茅臺已形成了帶有自身獨特基因符號的文化體系。如1915年驚天一擲、世界之醉,赤水河的傳說和故事,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的民俗風情,四渡赤水出奇兵,茅臺酒解乏、壯行、慶功、療傷、治病的功效。

但讓文化成為茅臺酒品牌識別系統中最為鮮明的識別符號,建立更加系統、更加深刻、更有高度、更加鮮明的新時代特色文化體系,尚需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茅臺文化和當地地域文化的結合,也就是茅臺文化融入地域文化,或者講從當地地域文化裡面吸收借鑑其優秀成分,應該成為建立茅臺文化新體系的較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因為在新形勢下,經濟發展生機勃勃,酒類品牌琳琅滿目,想在國內國際平臺上名利雙收,從傳播手段和傳播途徑來講,已經難上加難。茅臺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集萬千之力,合一脈清幽,探索出屬於自身發展道路的新時代下的文化價值體系。

3、茅臺文化對接地域文化的形式內容分析

茅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要把文化做實、做精、做深,寫好故事,講好故事,不斷豐富和拓展茅臺的文化內涵,不斷豐滿和具象茅臺的文化印象,讓文化成為茅臺在新時代的特質”。

茅臺文化和當地地域文化對接,首先挖掘茅臺自身承載的文化內涵,並進一步拓展茅臺酒之外諸如詩詞文章、典故故事、包裝藝術、服務創新、健康環保等方面的內容。

茅臺酒在酒文化之外增加其軟性文化價值的開發,使得茅臺酒的形象和品質更加立體,消費層次更加合理寬博,消費依賴更加持久緊密。

德州信誠茅臺專賣店(以下簡稱信誠),專業代理茅臺系列酒超過十年。十多年來,信誠堅決執行廠家制定的各項政策規定,兢兢業業、專心致志地把茅臺酒做成當地高端消費酒類飲品的首選品牌,圈定了一批忠誠於茅臺酒系列的忠實客戶,壯大了茅臺酒在當地的市場佔有量和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茅臺集團打造“文化茅臺”的信心很足,創意點子層出不窮,令人鼓舞。信誠上下齊心協力,建立了“茅臺文化體驗館”,成立了“茅粉俱樂部”,定期開展茅臺文化研討會,提升了茅臺在公眾心目中的經濟價值和精神價值。

特別在今年,信誠提議的“茅臺文化與董子思想相結合的文化講堂”,是其走入“茅臺文化對接地域文化課題”的第一步,我專門為此課題做了較為深刻全面的研究,並將課件題目定為《天地人 真善美------縱談茅臺文化與董子精神的契合關係》。

我們知道,董仲舒是西漢廣川人,是西漢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曾在德州地界讀書。武帝時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的主張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兩千多年。

正因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觀點,正好契合茅臺在生產工藝流程中遵循的“道法自然”原則。於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二者關係的系統論證:

一是尊天道以存性真。自然環境是茅臺的生命之源。自然環境就是“天”,“天”始終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規範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董仲舒提出天人相類、人副天數、天人感應,無非著重強調天是“萬物之祖”的概念,“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察於天之意,無窮極之仁也”的仁愛思想。可以看出,二者在天道基礎上有互通互尊的規則和期許。

二是應地靈以養品善。茅臺做到了合理地順利借形勢,制定了做生態減法、促良性循環的多項嚴格措施,做到了資源的科學配置和有效利用。

李保芳講到,茅臺作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化的最大受益者,對生態保護有著深切的自覺和責任感。董仲舒《春秋繁露》中講,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春主生,夏主長,秋主收,冬主藏。在自然規律面前,二者都是以敬畏之心遵從,絲毫沒有懈怠。

三是和人倫以享質美。茅臺的企業核心價值觀:以人為本,以質求存,恪守誠信,繼承創新。茅臺圍繞“有作為、有希望、有價值、有尊嚴”主題,傾力構建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奮鬥、尊重實績的職場氛圍,提升員工的幸福感、獲得感、成就感。

董仲舒講,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貴於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唯人獨能偶天地。二者都強調了人的價值作用,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物質和精神達至真善美境界的重要因素。

可見,董子思想到了茅臺酒的原產地,不但會加重茅臺人對“天人合一”觀念的尊重,激發茅臺人在天道地道基礎上的創新精神和自覺服務理念。茅臺酒來到董子生活的地域,勢必傳達驗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厚重和寬宥。二者相得益彰,贏得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的雙豐收。

茅臺文化對接地域文化的價值意義及創新方案

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往往是其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素質素養的綜合反饋。最直接的反映是,個人帶有屬於地域特色的衣食住行習慣,從更高層面講,也帶有屬於地域文化特點的認知能力和價值取向,這是貫穿個人一生的基因符號。

由此可見,我們不能忽略地域傳統歷史文化對一個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影響力,我們也不能忽略地域文化對一個人消費傾向、感覺偏好、審美選擇、道德倫理的影響程度。關注一個地區的市場消費共性,必須從研究當地人消費習慣、地域風俗、傳統價值等特色著手,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茅臺文化對接當地地域文化,可以看作是茅臺文化最大程度地融入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更大程度地接受茅臺文化的相通部分和相近部分價值,儘量使二者合二為一,相互影響,相互提升,實現雙贏乃至多贏局面下的價值互接和境界提升。在這一點上,信誠酒業有些做法值得借鑑。

德州處於魯北地區,連接冀魯,北望京津,既有齊魯文化的影響,也受燕趙文化的影響較深,自古就有“神京門戶”“九達天衢”之譽。

德州特產在美食領域就有德州扒雞、保店驢肉、長官包子等馳名中外。在出生或曾經生活工作在德州的傳統歷史名人中,后羿、董仲舒、顏真卿、東方朔等熠熠生輝。

信誠將這些社會資源合理利用其積極價值,有效嫁接了茅臺文化在當地地域文化的核心內容,使得茅臺在德州已然成為酒桌上的“座上賓”,甚至影響到人們的飲酒口味和消費傾向也在悄然向醬香酒轉移、向茅臺系列酒轉移。

多年來,信誠圍繞“創建傳播平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國學文化,開展公益活動”的工作方針,創建了茅臺文化體驗館,舉辦了多場大型公益慈善義捐義演,通過多媒體傳播手段播送《茅臺故事》1365期。

特別是今年,在《茅臺故事》的基礎上,研發了新的滾動型欄目《茅臺廚房》,實現了茅臺酒和地方美食的直線對接;引入當地人喜聞樂見的“海陽大秧歌”在董子廣場公益展演;在董子文化街開街十週年前夕,在董子書院舉辦了“茅臺文化對接董子文化大講堂”。

以上活動直接受眾和間接受眾逾萬人,在很大程度上、在較高層次上傳播了茅臺品牌,增強了眾多消費者的口味依賴度和品牌美譽度,併成功地發展了一批年輕化、知識化的新“茅粉”。

隨著80後90後乃至幾年後的00後成為新的茅臺醬香消費主體,茅臺集團及各專賣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的創造性工作要做。

培養新的茅臺系列酒消費主體力量,必須最大程度地切合產品、文化在他們心目中的價值定位,符合他們對口味、品質、個性、層面的價值需求。

新時代青年有新時代的特點,他們有知識、有個性,喜歡別出心裁,喜歡標新立異,消費不盲從,跟著自己感覺走,可能對酒的口味要求降低,對酒的個性表達包括口味、朋友圈、包裝、環保、健康、傳播方式的標椎提升,那麼對我們從事酒產品開發和酒產品銷售、酒文化傳播的業內人士,必須提出更高的創新創意性要求。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創新創意,具體表現為:口味的體驗化,系列酒的個性化,包裝的時代化、傳播的網絡化、銷售方式的靈活化、運送方式的便利化。

這些方面的求新求高必須緊緊圍繞“文化”這個核心出發點,以“茅臺文化對接當地地域文化”為突破口,步步為營,循序漸進,開拓出茅臺新時代銷售變革的新局面。

例如,在茅臺的包裝上,可以挖掘出當地地域文化的內涵,做出符合當地人文特點和審美價值的副品牌系列酒,拉近茅臺和當地社會風俗文化的距離,讓消費者聯想到茅臺的產品就是“身邊的酒”“家鄉的酒”“親情的酒”“爸爸的酒”等。

另外,茅臺副品牌系列酒的開發一定要堅持多樣化和和連續性,藉助互聯網、物聯網、微信朋友圈、公眾號等的新媒傳播手段,圈定一批有知識、有個性、有影響力的新消費人類。

當今中國正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道路上,道路曲折又漫長,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同心協力,繼往開來,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早在1921年,梁漱溟先生在其著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講到,最近未來之世界文化,將為中國文化之復興。梁先生將中國民族精神總結為兩特點,一是倫理情誼,二是人生向上。

我們相信,茅臺作為國家戰略品牌,茅臺作為文化擔當品牌,一定要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建成一流品質、一流標準、一流境界、一流價值的有影響力、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展現出威震四方、勇往直前的生命意義和大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