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被低估的君王:秦莊襄王,雖然只在位三年卻帶領秦國走出困境

西漢賈誼在《過秦論》中提到“(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其中六世就指的是從秦孝公到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國君主,即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正是這六位君主的不懈奮鬥,才給秦始皇留下一統天下的資本。

但是也有部分讀者認為“六世”中有水分,秦莊襄王在位僅僅只有三年,在位期間朝政由呂不韋主持,是呂不韋的“傀儡”,賈誼的文章有誇張的嫌疑。


秦國被低估的君王:秦莊襄王,雖然只在位三年卻帶領秦國走出困境


但是筆者認為秦莊襄王嬴子楚絕對是一位被嚴重低估的君王!

嬴子楚即位的國內外形式

  • 國內形式

秦昭襄王后期,秦軍自邯鄲兵敗後遭到了山東五國合縱的聯合打擊,損兵折將又丟城失地,秦國的勢力範圍幾乎又回到了秦昭襄王即位之初的場景,上黨、河東接連丟失,五十年間的擴張幾乎化為烏有。不僅如此,之後不久應侯告老、昭王薨逝,秦國可用“衰退”來形容。

秦昭襄王的駕崩對於秦國朝堂來說毫無疑問相當於一次地震,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終於熬到頭的秦孝文王在守孝過後,僅僅在位三天,還沒來得及把王位坐熱,就追隨他父王而去了,秦國朝堂又迎來了一次地震。

兩次“地震”對於秦國朝堂來說不可為影響不大。

秦國被低估的君王:秦莊襄王,雖然只在位三年卻帶領秦國走出困境

嬴子楚劇照


在這樣的困境下,秦莊襄王子楚從僅即位三天的老爹(秦孝文王嬴柱)手上接過了秦王的大位。

在秦國國內,兩王新喪、人心未附,子楚的王位絕對算不上安穩,在秦國外趙國雖然經歷了長平之戰國力大損,但是趙國又連續打嬴了秦國和燕國,不能小覷;魏國也因為參加了邯鄲之戰再加上吞併了原魏冉的封地陶郡,儼然一副復興的景象,楚國方面也吞併了魯國遏制了魏國的擴張,國力也有抬頭的趨勢。並且山東五國有過合縱的經歷,合縱領頭人信陵君魏無忌也客居趙國,隨時都有再次合縱的可能。

秦莊襄王鞏固地位措施

  • 大赦天下

新王登基,往往為了收買人心通常都會做一件事情——大赦天下,據史籍記載,大赦天下應該是從嬴子楚這裡開始的,後人的“大赦天下”都是向他學習。“大赦天下”向秦人表明了兩點,第一點讓大家記住新秦王登基了(古代信息流通很慢,很多老百姓都不能馬上知道君王更替),第二點告訴老百姓,新秦王大赦天下,他是一位有仁德的君主。

  • 修先王之臣

已經大赦天下,獲得了老百姓的支持,那麼第二件事情,就是需要得到朝臣的支持。

嬴子楚在這方面也做得很周到,史稱“修先王之臣”,也就是表彰先王的功臣,表彰那些在昭襄王、孝文王時期立有功勞的臣子,縱然新王登基了,但是你們的功勞新王仍然記在心裡。

別看嬴子楚已經登基,但是他畢竟在朝堂上基礎薄弱,所以“修先王之功臣”是非常有必要的!

早年間,嬴子楚當時還叫嬴異人的時候,就長期在趙國當人質,遠離了朝堂,而且他的母親夏姬出身低微又不得到當時的太子安國君的寵愛,所以嬴子楚背後是沒有任何政治力量的。

嬴子楚能夠登基成為新的秦王,最大的推動力量就是華陽太后,但是朝堂上並非只有一股力量,無論是為了平衡朝堂上的力量還是對華陽太后一系回報,“修先王之臣”對他們進行表彰和肯定都非常重要,也是穩定朝局的一種必要措施。

莊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史記》

拜相呂不韋的目的——投桃報李、掌握朝政

當然,僅僅是大赦天下,修先王之臣,雖然能夠穩定朝政,但是這還遠遠不夠!作為新秦王,掌控朝局才是最重要的,那麼如何才能掌握朝局呢?

任用心腹大臣出任相位,是掌握朝政的主要措施和表現。


秦國被低估的君王:秦莊襄王,雖然只在位三年卻帶領秦國走出困境

呂不韋劇照


魏武侯想要掌握朝政,拜相田文而不是吳起,秦昭襄王想要徹底掌握朝政,罷黜魏冉而拜相范雎。所以嬴子楚想要掌握朝政,就必須拜一位自己的心腹大臣為秦國丞相才行!這個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呂不韋!

呂不韋的拜相也正表明嬴子楚已經完全掌控秦國朝堂,當然拜相呂不韋也是對呂不韋過往支持自己的一次投桃報李的行為。

秦軍再次東出,恢復霸業

  • 滅東周

秦國自邯鄲之戰慘敗後,連河東郡也丟了,為了恢復元氣,秦國轉攻為守,已經很多年沒有大規模用兵了。

此時,嬴子楚雖然剛登基,但是國內政局已經穩定,也已經掌握了朝政,如果再能立點軍功,那麼嬴子楚的王位就徹底穩定了。

話說嬴子楚剛這麼想,機會就來了。

大家都以為邯鄲慘敗的秦國會和齊國一樣一蹶不振,東周君也是這麼想的,於是他糾結山東五國,想要陰謀攻打秦國,但是他也不想想東周國已經淪落到了什麼地步,而且東周就緊挨著秦國,秦國只要稍微抖動整個東周都能發生地震,此時東周君謀秦,不是自取滅亡嗎?

甚至有人懷疑東周君謀秦是受秦國的指使,因為這正給了新登基的秦王嬴子楚和新丞相呂不韋一個出兵的口實和機會,而且秦兵想要滅亡東周完全沒有任何難度!

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史記》

秦莊襄王元年,秦國丞相呂不韋帶兵滅了東周,至此周王朝最後的宗室全部滅亡。

  • 攻韓

韓國雖然不強,但是非常頑強,始終都沒有被秦國滅亡,自邯鄲之戰後更是收復了獻給趙國的上黨郡,如此,韓國仍然是阻擋秦軍東出的一道阻礙,秦兵要東出必須先攻韓!

隨著秦莊襄王的上臺,一個秦國軍事家族——蒙家也隨之興起。

秦莊襄王元年,秦將蒙驁帶兵伐韓,很不幸,韓國又被斬為兩段,不得已,韓國割讓了成皋、鞏以求和,此時秦國地界已經延伸到魏國腹地大梁,有如一根楔子嵌入了中原。

秦莊襄王三年,秦將王齕率兵攻打上黨,韓國上黨郡又再次丟失,至此,韓國又只剩下新鄭周圍的幾百裡地了,已經完全淪落為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很難再翻盤。

  • 攻魏

已經攻打了韓國,韓魏一體,那麼魏國自然也少不了被攻打的命運,秦昭襄王三年,蒙驁帶兵攻打魏國,攻下了高都、汲。

由於前面攻打韓國的時候就已經逼近了魏國大梁,所以此次攻打魏國是直接威脅到了魏國的生死存亡。

  • 攻趙

趙國雖然在長平之戰中主力盡喪,但是在邯鄲之戰和對燕國的戰役中又接連獲得了勝利,雖然談不上覆興也不可能是短時間內復興,但是這樣的趙國絕不能小覷!

因此攻打趙國不能直接攻打邯鄲,以免引起過激反應,所以在秦莊襄王在位期間,秦國對趙國主要是蠶食趙國邊緣為主。

秦莊襄王二年,蒙驁帶兵攻打趙國,攻克了太原,趙國晉陽舊都淪陷,第二年,蒙驁再接再厲再次發兵攻打趙國,連取三十七城,初置太原郡。

秦國被低估的君王:秦莊襄王,雖然只在位三年卻帶領秦國走出困境


(元年)使蒙驁伐韓,韓獻成皋、鞏。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二年,使蒙驁攻趙,定太原。三年,蒙驁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趙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齕攻上黨。初置太原郡。——《史記》

再次受到打擊——魏無忌破秦

秦莊襄王剛剛登基就接連取得了勝利,滅亡了東周、蠶食了趙國一大塊土地、韓國、魏國都有亡國的風險,一舉扭轉了自邯鄲之戰後秦兵的頹勢。

如此大的動作山東五國都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彷彿一夜之間戰國局勢又回到了長平之戰後的情形,或許更要嚴重一些,畢竟邯鄲之戰後,魏國至少是沒有危險的。

秦國被低估的君王:秦莊襄王,雖然只在位三年卻帶領秦國走出困境


正是因為危機,山東五國又再一次聚到了一起,五國再一次合縱,合縱聯軍在信陵君魏無忌的帶領下連續擊敗秦國悍將蒙驁、王齕,甚至一度進入關中,威脅到咸陽!

不過隨著秦國兵力的收縮和合縱軍隊戰線過長,信陵君不得不退去,五國合縱在秦國服軟下不久後又再次解散了。

公子(魏無忌)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史記》

此次面對信陵君,秦莊襄王一敗塗地,彷彿感受到了無窮的壓力,面對秦國的局勢一籌莫展。

如果說在趙國收到的各種冷遇算是嬴子楚的第一次打擊,那麼在鼎盛時的一敗塗地絕對算是第二次慘重的打擊!在這次打擊下,他還是沒能站起來。

秦莊襄王三年五月,在信陵君退去不久,嬴子楚終於在無窮的壓力下駕崩了,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五。

總結

秦莊襄王嬴子楚從質子一步步登上了秦國的王位,絕對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君主,被嚴重低估!雖然只在位三年,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應該被歷史所正視!

秦莊襄王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給嬴政留下了一個處於功勢下的秦國,他給嬴政留下了新興的軍事家族——蒙氏家族,對秦國,他無愧於心。

參考文獻:司馬遷《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