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篇背後的規律,你知道麼?

納博科夫的《洛麗塔》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這部批判而充滿憐憫的小說,通過迷離幻美的文字,時至今日都能讓大家對它記憶猶新、不忍忘卻。由好萊塢巨星主演的同名小說電影更是叫好又叫座,洛麗塔悲劇的結局也是引人唏噓。

但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這本《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雖然書名嵌上了納博科夫的名字,但真的是和納博科夫本人沒有太多的關係。即沒有納博科夫的美文供我們欣賞,也沒有關於他老人家喜歡的那些優美詞語的列舉和賞析,它實則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寫作方面的大數據分析書籍。


經典名篇背後的規律,你知道麼?


寫作?大數據?文學與數學會有什麼關係?居然還和大數據扯上關係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立馬懵圈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文學與數學可是八杆子打不著的平行啊!文學講求感性和運思,與徹底理性化的數學有什麼關係啊?直到看了本.布拉特的《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我才恍然大悟:兩者不僅能牽上不少關係,還搭檔得相當不錯咧!

作者是本.布拉特,他曾任《石板》、《哈佛諷刺家》等雜誌撰稿家,文章散見於《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等媒體。著有《再也回不來,我也不在乎》,用大數據分析法“計算”了他與合著者埃裡克.布魯斯特一起經歷的一段瘋狂棒球公路之旅。


經典名篇背後的規律,你知道麼?


本.布拉特的《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是讓人深思並恍然大悟的一本書:啊哈!原來,文學還可以像這樣研究啊!”本.布拉特到底做了什麼樣的工作,從而讓這個“奇蹟”得以發生呢?其實很簡單,他只不過借用了最為基本的統計學方法(真的連初中生都會呢),按不同的研究主題對文學作品中出現的各類詞彙進行了統計。

不得不說,運用統計方法來定量研究文學,是一個具有開拓意義的創舉。之前的理論家和批評家都過分依賴於感性思維,忽視了文學研究中文學與數學之間的關係,兩者之間並非截然對立,完全可以拿理性科學的研究方法用到文學研究中,還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成果。

一.副詞上見真章。

本.布拉特專門對副詞做了深入的研究,英文的副詞就是那些單詞中以ly結尾的詞。“地”的使用頻率隨著時代發生的變化,不同作家在不同作品中使用副詞的頻率也是不盡相同的。

比如說崇尚簡潔的海明威,他的寫作箴言就是“少即是多”,這一點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淋漓盡致地展現著。並且在他的曠世名作《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這兩部作品中,每十萬個單詞中副詞使用的數量才不到七十個!其簡潔程度可見一斑。


經典名篇背後的規律,你知道麼?


雖然說加了ly的副詞的使用率並不是評判一本書質量好壞的唯一標準,但按照本.布拉特在《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中所揭示的:縱觀海明威的作品,他發現經典之作正是那些結尾ly副詞使用得最少的那些。

大家看到了沒有?ly副詞使用越少的小說,越受讀者歡迎。那下次我們再讀英文小說的時候,要想知道寫作者水平高低,看看他的ly副詞使用數量就知道了。以前看到一本英文小說,還傻乎乎地認為修飾得多是寫作者能力高的體現,現代小說的寫作便是不斷消滅形容詞和副詞的過程。可以這麼說:副詞使用得越少,才越顯示出作者寫作水平,畢竟,語句的力量不是隻有用副詞來體現的。

二.標點符號也有講究。

除了副詞的使用,當然還有更加有意思的,比如對感嘆號的研究。布拉特先生髮現寫得越爛的小說家越喜歡用感嘆號!看到這句話我頓時驚傻了:這是不是在說我呢?為了達到博眼球的效果,我連題目都非常喜歡用感嘆號,看來自己的寫作水平還要努力提高啊!

在很多寫作指導書中也提醒作者:不要使用過多的感嘆號,因為這會沖淡文字本身蘊含的力量。想想也是啊!感嘆號要用在最適合的地方,用得太多或是濫用的話,它的作用力就降低很多了。

小說如果越暢銷,作品中出現的感嘆號也相應越多。在本布拉特的眼中,“那些作品大多是水平不怎麼樣的,因為他們只會用感嘆號來增加語句的力量,而這樣做反而會感到語句毫無力量。”他說的沒錯,海明威的經典名著《老人與海》,從頭到尾只用了一個歎號,但仍然不妨礙它的影響力和字裡行間所充滿的正能量。

三.作家的風格是那種深入骨髓的東西。

寫到這裡有的小夥伴禁不住問到:你說的風格我們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怎麼明白。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真的不好定義,穿衣打扮的風格我們都明白,這寫作風格最具體指什麼呢?其實用大白話講就是用詞的習慣!

一個作家有一個作家的用詞習慣,它受作者本人的性格秉性、成長經歷、學習經歷和主觀意識的交叉影響。就算寫不同題材不同種類的作品,大家還是可以通過語句中這些蛛絲馬跡,即用詞的習慣來發現一些端倪。還記得本.布拉特先生是怎麼說的麼?這些都可以通過數據統計來得出精確結論,連初中生都會做。

經典名篇背後的規律,你知道麼?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JK羅琳女士,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哈利波特之母。在推出了受全球人們歡迎的哈利波特系列之後,羅琳女士不想讓自己固化,更不想令自己的寫作事業止步不前,決定以羅伯特.加爾佈雷思為筆名,寫了一部偵探小說《布穀鳥的呼喚》。起初的銷售狀況並不樂觀,這段咱們暫且一筆帶過不提,重點在下面。

在一些熱心的讀者閱讀之後並做了統計數據,得出結論:這位加爾佈雷思先生就是羅琳女士。之後的事情,我想在做的各位用大腳趾也能想得出。所以說,作家無論是改變寫作類型,還是嘗試改變身份和性別,他們的語言習慣是不會改變的,這就是他們的寫作風格。

四.納博科夫最喜歡哪個詞?

終點就是起點,起點也是終點,咱們回過頭來聊聊標題。大家都知道納博科夫的曠世名作《洛麗塔》,但如果不看這本書精裝面上的標題,有誰知道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是淡紫色呢?我想少有人知道吧!(包括我自己在內)


經典名篇背後的規律,你知道麼?


納博科夫最喜歡的這個英文單詞,在他的八部作品中都至少使用過1次,這個單詞就是mauve,中文譯為“淡紫色”。作為一種顏色,mauve成為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是完全合理的。因為這個詞以具有“聯覺”能力(比如有些人在聽到聲音時,能出現視覺反應)而聞名。通過統計數據得知:納博科夫的作品中mauve的使用率是語料庫的44倍!與他別的作品相比,納博科夫的作品中再沒有其他單詞如此突出。寫到這裡忽然想起:在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小測試,就是依據喜好的顏色來判定一個人身上的某一特質,紫色恰巧代表著優雅與智慧。這和納博科夫本人是不是有些許相似之處呢?淡紫色這個英文單詞成了納博科夫的代名詞,我想也不為過吧!標題取名為“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是淡紫色“便來源於此。

本.布拉特先生的這本《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是一本有趣極了的書,讀完會讓你不禁發出感嘆“哦!買噶的!還有這種操作,這實在是太神奇了。”

通過統計、圖表等理性科學的專有方法來研究文學,確實與傳統感性思辨式研究方法大相徑庭,它直接採用擺數據的方式讓你心服口服。這可能是大數據時代人文學科研究的新方向,一切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們只有順應這種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積極吸收新的觀念和知識,才會發現不同位置的窗外有不同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